110kV线路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2020-10-20 07:55杨烨华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17期
关键词:电场电磁环境影响

摘 要 输变电线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电磁环境等,其中电磁环境影响是输变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1],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一般采用类比监测和模式预测进行评价。

关键词 输变电线路工程;110kV线路;类比监测;模式预测;环境影响评价

安徽省淮北市某110kV输电线路包括架空线路和地下电缆线路,电磁环境影响评级等级为三级,故地下电缆采用类比监测、架空线路模式预测进行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1地下电缆类比监测

1.1 可比性分析

安徽省淮北市110kV输电线路采用YJLW03-Z64/110kV 1×630mm2电缆敷设,单回电缆,与类比线路对比见表1。

由表1可知,安徽省淮北市110kV电缆线路与用于类比的110kV 电缆线路均采用YJLW03-Z64/110kV 1×630mm2电缆敷设;某110kV电缆线路采用单回电缆,类比线路采用双回电缆,故该类比是可行的。

1.2 类比监测条件(略)

1.3 类比监测结果

由表2可知,类比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为2.0V/m~9.5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3μT~0.07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及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公众暴露控制限值要求。

2架空线路模式预测

安徽省淮北市110kV输电线路为单回架空线路,选用 1A3-DJ/DL 型塔、导线型号为JL/G1A-300/25,导线采用三角形排列,底相导线对地最小距离6.5m,计算电流552A,导线坐标C(-4.2,6.5)B(0,13)A(3.5,6.5)

2.1 预测模式选取

架空线路采用的预测模式引用自《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附录C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路下空间工频电场强度的计算、附录D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路下空间工频磁感应强度的计算。

2.2 预测范围与预测结果

以弧垂最大处线路中心的地面投影为预测源点,沿垂直于线路方向进行,预测点间距为5m(线路中心投影外10m内预测点间距为1m),顺序至线路中心投影50m处止,预测导线对地6.5m时,离地面1.5m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感应强度,预测结果见表3。

2.3 预测结论

根据理论计算,当安徽省淮北市110kV单回架空线路导线对地最小垂直距离为6.5m时,离地1.5m高度处时:

线路产生的最大工频电场强度为1.398kV/m,出现在边导线内侧,距线路中心线3m处;此后,随着距离增加,工频电场强度减小;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小于4000V/m。线路产生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为5.34μT,出现在边导线外侧,距边导线0.5m(距线路中心线4m)处;此后,随着距离增加,工频电场强度减小;线路产生的工频磁感应强度小于100μT。

3结束语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一般采用类比监测和模式预测进行评价。其中类比监测重点在于选取合适的类比监测对象,模式预测重点在预测模式的正确运用和计算。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S].北京:環境保护部发布,2015.

作者简介

杨烨华(1985-),女 ,河北衡水人;学历:本科,职称:中级工程师,现就职单位:安徽全方环境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环保咨询及环境污染治理。

猜你喜欢
电场电磁环境影响
军用电磁屏蔽方舱的电磁屏蔽效能测试研究
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影响的评价要点相关分析
电磁频谱战在悄然无息中激烈展开
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
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比分析
计算电场强度常用的几种方法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电场中六个常见物理量的大小比较
模块训练题B
土地开发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关联性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