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华
传统的作文训练往往与学生的活动实践相脱节,学生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写作,所写的作文到底有什么价值。教师往往只关注作文的立意、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是否达到要求,而不考虑学生活动的实际,更不把作文写出来如何发挥作用放在心上。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感受到作文的价值,必须将作文教学置于一定的交际情境中,让学生“为用而写”“有所为而作”。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掌握书面语言的心理机制
根据活动心理学理论,小学高年级学生除了系统地学习书本知识外,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要更加深入地认识社会,熟练地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
随着主导活动的变化,这一阶段学生主要发展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为了发展这些语言功能,一是要教会学生写各类实用性的作文,二是要有目的地组织各种人际交往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以便于在交际活动过程中学写各类实用性作文。教师可以确定一些综合性的教学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另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随机组织单项的人际交往活动,让学生将交往活动写成作文。
从思维发展的角度看,高年级学生抽象概念思维开始成为思维的主要形式。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思维发展相适应,高年级作文训练应该从写观察作文转向写实用性的命题作文和自由命题作文,包括写中心明确的记叙文,写简单的议论文和说明文,写各种应用文。写各类实用文必须依靠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的协同活动,其主要心理机制是归纳和演绎。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演绎则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二者相互补充,相互联系。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写记叙文就能够正确地概括中心思想,生动地表现中心思想;写说明文就能够初步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能从形状、结构、功用、成因等方面进行解释;写议论文,就能初步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正确。
二、实用性作文的内涵和特点
1.实用性作文的内涵
所谓的实用性作文,是以生活应用为目的而写的文章,包括在生活中有一定实用功能的应用文,如书信、日记、请假条、会议通知、倡议书、演讲稿、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等。学生学写这类文章,讲究学以致用,为实际交际应用而写作。实用性作文写作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写作的内驱力,学会更加主动地发现和认识自己生活的意义,养成观察社会生活的积极性和敏锐感。
实用性作文写作训练更应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强调学以致用,为交际应用而写,所写要有实际社会效用,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写作的内驱力。因此,实用文写作训练更要注意创设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某种特定的交际情境,为应对生活某些需要而学写作文。
实用性作文写作一定要与现实生活链接,尽量让学生置身于一种非写不可的情境中。例如本地召开运动会,便可以指导学生为外地运动员、观众、记者等写本地导游书,而且要写出个性、特点。
2.实用性作文的特点
(1)注重作文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实用性作文体现的是作文在生活中的实用功能。它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文是有用的,不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当然,学生作文的生活价值,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生活中成熟作品的生活价值。它主要表现为学生生活价值以及某种程度上的社会生活价值。比如,学生深入社区,走进社会和自然,调查研究问题,写出调查报告或观察报告,向学校或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许多国家都很重视作文的实用功能,倡导实用文写作。美国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实用文占了很大比重,从三年级起每册教材都会安排写调查报告、劝说信、信息说明等文体,应用文写作在各年级写作文体中所占比例超过50%。日本崇尚“生活作文”,德国十分注重作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衔接。让语文联结生活,作文训练趋向实用,已经成为各国语文教育共同关注、实践的主题。
(2)注重作文与各学科知识的融合
作文训练不仅具有工具性(让学生掌握运用字、词、句、篇的技能),而且具有知识性(使学生扩展深化对各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发展性(发展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和性格)。因此,它同各科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实用性作文可以同各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成为加深理解各学科教学内容、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手段。
作文是学生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真实表达,因此不能只注重它的表现形式,还要重视它的思想内容。从教学论角度看,作文训练具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它必然要运用学过的各学科知识,有利于这些知識的巩固、加深、改造和系统化,并促使学生进一步猎取周围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知识;第二,通过自我情绪体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忠诚、正直等品德。
学生在历史、地理和自然常识课上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让他们写写读书笔记,不仅可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还可以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因此,各学科的学习可以为写作提供无穷的源泉。
三、合理安排实用性作文训练序列
根据活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学生各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决定着语言交际功能的内容和形式。合理安排实用性作文训练序列,必须考虑学生交际活动的特点、语言功能的类别、思维和言语发展规律等因素。
关于语言功能,按照课标的提法,主要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苏联维果茨基学派认为语言的交际功能主要有:自我表现、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德国心理学家卡尔·比勒根据言语行为有发送者、接收者、内容事物三类,引申出言语的三种功能:自我表达的功能——表现功能,令对方行动的功能——影响功能,描述对象事物的功能——叙事功能。
笔者认为,高年级学生应掌握以下四种语言功能:自我表现功能、对别人施加影响的功能、叙事功能和自我教育功能。可以依据上述理论将学生作文的类别、层次作整理和细分。例如,编写成长记录册、写申请书、介绍××同学、写调查报告,这四种文字样式大体可以分属四种功能类别。
为了实现以上语言功能,可以从交际活动、思维技能和语言表达形式几个方面来构建实用性作文的训练序列。基本思路是:以实现语言功能为目的,由自我表现功能向对别人施加影响的功能、叙事功能、自我教育功能合理延伸;以交际活动为中心,写作选材由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向班级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逐步扩大;以思维发展为重点,考虑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的协同发展,着力培养归纳和演绎的能力;以掌握语言表达形式为目标,写各类实用性的作文。
1.根据学生交际活动的特点,确定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
小学高年级学生主要从事系统的学习,参加一定的人际交往活动,应根据其交际活动的特点确定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根据人际交往活动安排作文内容,有两条途径。
一是根据单项的人际交往活动写作文。例如,请求别人做一件事(《爸爸,别再抽烟了》),请求别人原谅(《老师,请你原谅我》),请求别人买一样东西(《妈妈,请你给我买一台电脑》),等等。实践证明,经常进行这类单项交际训练,学生就能逐步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掌握相应的语言手段。
二是根据综合性的人际交往活动写作文。教师根据形势确定一些综合性的活动主题,让学生自己组织主题活动,在活动中主动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学写各类实用性作文。例如上海一所小学曾开展过“迎接奥运会”的主题教学活动。首先,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人文地理以及历届奥运会的举办国、参赛国、奖牌得主等资料,掌握做资料卡片和将资料归纳整理成文的方法。接着,在课堂上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有的学生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世界各国的人文地理和体育发展情况,有的用描写方法介绍世界各国运动员打破世界纪录时的动人场面,有的用议论方法分析、推测这一届奥运会上哪个国家能获得金牌总数第一……最后,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小奥运会”,讨论比赛的时间、场地和程序,筹划、组织、落实运动会的具体事项。运动会结束后,以《记一次精彩的运动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根据这所小学的经验,这种教学主题的内容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相对稳定,即今后可在同年级中重复进行的主题,如“继承传统”“爱学校”“绿化校园”“热爱家乡”等;另一类是随机确定的,如“迎奥运”“迎接世界博览会”等。
根据学习活动安排作文内容,也有两种形式。
一是撰写读书笔记。到了高年级,除了要帮助学生逐步积累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还必须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各种优秀书籍,撰写读书笔记,以发展语言的自我教育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阅读的思想教育意义。他认为阅读是丰富精神世界的源泉,不能仅仅归纳为掌握阅读能力,应该把掌握阅读能力作为一个开端,使学生学会借助书本观察和认识世界与自我,攀登上智育、德育和美育的顶峰。因此,他把读书笔记列为作文的重要内容,借其进行爱国主义、道德和审美方面的自我教育,阐发个人的志趣和理想,并且发展想象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是撰写学科小作文。学习活动是高年级学生最主要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经常写学科小作文,既有助于解决学生作文写什么的问题,又可以促进学科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钟传祎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学科作文的四种形式:
(1)把课堂笔记转化为作文;
(2)把学习问题转化为作文;
(3)把学科练习转化为作文;
(4)把课堂情景变成作文。
2.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安排多种实用性文体训练
培养学生归纳和演绎的技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通过记叙文训练,初步培养学生归纳和演绎的技能。小学高年级的记叙文训练,主要是写命题作文,要经过审题、搜集材料、确定中心思想、整理材料、用词造句、修改完善等过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分阶段进行专题训练,培养学生归纳和演绎的技能。既要训练学生运用归纳来确定中心思想,又要训练他们运用演绎来表现中心思想,教会他们根据中心思想选择材料、遣词造句。
二是通过简单的议论文、说明文等实用文体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和演绎的技能。比如写简单的议论文,一开始可以学写最简单的议论文,回答作文题目中提出的简单问题。这类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特点,学会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议论。归纳法议论,是从若干个别的、具体的事例中推论出一般规律的议论方法;演绎法议论,则是从一般规律推论到个别事物的议论方法。在写议论文时,运用的最多的是演绎法,有时也要把演绎法和归纳法结合起来运用。
议论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辩论能力。因此,在学写最简单的议论文后,必须教他们学写辩论性的议论文。这类议论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把有爭论的问题作为文章的题目,对题目中问题的回答就是文章的论点。进行这类议论文的训练必须选好题目,题目要符合两个条件:必须是当前学生最关注的,或者最感兴趣的问题;确实能够引起争论,使大家能阐发不同的见解。
3.根据培养语言交际功能的需要,学习多种语言表达形式
为了实现学生语言的自我表达功能、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的功能,必须教他们学会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如通过几件事写人)、简单的说明文和议论文以及较熟练地写书信、书评、讲演稿、调查报告等应用文。应让他们初步学会应用以下三种表达方式:
(1)抒情。即对所描写的对象抒发、表达自己的感情,包括直接抒情方法和在叙事、描写中注入感情,借助事物抒发感情的间接抒情方法。
(2)说明。即对事物的形状、性质、功用、成因等的解说,包括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3)议论。即摆事实,讲道理,对某一事物或问题进行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
学生进入少年期后,受到比较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为了发展他们的自我表达功能,必须让他们熟练掌握读书笔记的两种写法:
(1)编提纲。即把读过的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经过分析、概括以后,用简明扼要的话分几点列出。
(2)写心得体会。即把阅读后的收获或感想写下来。写时要注意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也可适当引用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