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明明 陆艳
关键词 网络诈骗 大学生 网络安全
基金项目:铜仁学院2018年辅导员专项课题——贵州省高校网络诈骗防治研究——以铜仁学院为例(项目号:fdykt20 18001)。
作者简介:邢明明,铜仁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管理;陆艳,本文通讯作者,铜仁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特殊教育,E-mail:623878454@qq.com。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0.053
近几年来,学者对网络诈骗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针对某些方面的研究稍有不足,在已有的学术研究基础上,认真分析大学生网络受骗的现状,分析新型网络诈骗的特点,对进一步深化及拓展网络受骗防范体系有一定的意义。目前我国学者对于网络诈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诈骗的定义、特点、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等方面。[1]从国外研究看,网络诈骗在不同国家受骗的主要群体也不一样。在美国,根据最新的消息显示,每隔5分钟就有诈骗电话。在英国,根据英国交易委员的最新数据显示,英国每年有300万人遭受网络诈骗,诈骗的形式多样,有电信诈骗,电子邮件及各种信件诈骗,诈骗的金额也达到35亿英镑。[2]纵观国内外的研究,对于网络诈骗从宏观上的定义、特点、原因分析、防治等研究比較多,但是对于某一地区、某一场所、某一高校等微观上的实证研究比较少。本研究将以贵州省铜仁学院为抽样调查对象,采用问卷及案例研究等方式开展贵州高校大学生网络受骗现况的调查,并寻找受骗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以试图探索出新的适合西部高校的网络诈骗防治措施。
为深入了解贵州省高校网络诈骗的基本情况,本研究将以贵州省铜仁学院为抽样调查对象,从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本研究展开了为期一年的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文献法和问卷法为主,结合实地访谈,通过事先文献检索,对高校网络诈骗形成初步认识,并使用2017年王维婷的《大学生网络受骗调查问卷》作为本次调查问卷。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以贵州省铜仁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平台以电子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学生的消费水平、对高校网络诈骗的认识、高校学生网络受骗情况等。最终回收问卷 528份,有效问卷 528份,有效回收率100%,并运用spss23数据分析软件对凸显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选取样本结构如表 1 所示。从样本结构来看,符合人口学结构,数据具有代表性。
表1:样本情况
(一)高校网络诈骗基本情况
过调查发现贵州高校58.52%的学生没有收到过获奖信息、银行卡透支、恐吓短信或电话,29.73%是大学生则收到过获奖信息、银行卡透支、恐吓短信或电话,还有11.74%的学生表示记不得了;有53.79%的学生表示身边的朋友曾经有过网络受骗的经历,28.03%的学生表示身边朋友未曾有过网络受骗的经历;有23.3%的学生表示会积极主动了解新型的网络诈骗方式,53.22%的大学生则表示会了解新型的网络诈骗方式,但视情况而定,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示会比较被动去了解,有6.82%的学生表示不会去了解新型的网络诈骗方式;43.9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网络交易中存在的风险比较大,25.95%的学生认为一般,有10.42%的学生则认为自己在网络交易中存在的风险比较小;83.52%的学生表示“朋友”在网上对其发出借钱申请,会核实情况再决定,14.02%的学生则表示不予理会,但仍有2.46%的学生会选择立即汇款或转账。
(二)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了解情况
1. 大学生了解网络诈骗情况和防骗知识的方式
大学生了解网络诈骗情况和防骗知识的方式79.17%来自于新闻报道和报纸,其次76.89%来自于微博等大众社交媒介,再次67.05%来自学校和社区的宣传,接着65.53%来自于亲朋好友告知,自己亲身经验的占36.55%,其他则占27.46%。
2. 大学生被骗或者被骗不成功,会采取的行动
70.27%大学生通过拨打110报警,40.53%的学生会选择拨打学校保卫处电话,52.65%的学生则会选择请求宿管或老师的帮助,30.11%选择自己调查网上操作,47.54%的学生则会联系第三方交易平台客服,66.86%的学生会告诫同学防止类似情况发生,22.73%的学生会在微博、论坛、QQ空间、朋友圈、人人等社交软件上宣传,不会有其他行动。
3. 学生认为校园出现诈骗事件的主要原因
91.29%的学生认为出现诈骗事件主要原因是防范意识不足,个人信息被泄露,85.04%的学生认为主要原因是缺乏社会经验,不能明辨是非,77.84%的学生则认为是与网上其他个人交易,轻信他人,33.9%的学生认为是校园安保措施不足,42.23%的学生认为是破案率低,打击力度不足造成的,认为诈骗者手法高明,防不胜防为主要原因的学生占52.08%,认为学校宣传教育不到位的学生占27.46%。
(一)从社会层面分析
当今社会“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隐患,由于网络诈骗存在成本低、利润高、取证难等特点,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对大学生展开网络诈骗。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还不够,容易上当受骗。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诈骗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从之前的冒充熟人诈骗到中奖诈骗再到火车票、机票退票诈骗到如今的微商诈骗,可谓防不胜防,不断推陈出新。
(二)从学校层面分析
贵州省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虽然有但是活动仍不算多,从调查的情况看,有56.44%的学生记得学校有相关的防止网络诈骗的宣传和教育,甚至有部分学生完全不记得有过此类的安全教育。另外教育环境没有形成有效作用也是大学生网络受骗的原因之一,从贵州大学生的网络受骗情况看不难发现有部分学生认为受骗原因是缺乏个人经验、学校宣传教育不到位。当然学生的教育不仅与学校环境有关,还应该与学校、家庭、社会的相互结合有关。
(三)从学生自身分析
中国的高考让很多学子在步入大学之前的这段高中生活基本不与外界接触,所以很多大学生在入学之后对新的生活充满好奇,很想早日融入社会,特别贵州省贫困的大学生比较多,很多学生从刚入校开始就有兼职打工自己养活自己的想法,而此时网络成为了最快捷找到兼职的渠道,很多学校也因此容易被犯罪分子抓住弱点,导致其在大学中频频受骗。究其原因,主要有大学生防范意识不高、思想较为单纯、网络需求多样、利益诱惑较多等。
(一)多方合力,形成全面防御机制
从调查中了解到,贵州省内大学生在受骗后往往会采取110报警措施,或者寻求老师或宿管阿姨的帮助,但这对于防范及其他人群的警惕力度还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学校与家庭、社会合力,为學生创造一个全面的防御机制,做好布控,让学生有平台有地方知道如何防御后受骗后的维权。学校应该与各教育部门及公安机关合力,将其发布的动态相关网络诈骗信息分享给学生,同时及时与家长沟通,提高家长的网络安全意识,从而起到对孩子监督及规范的作用,促使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二)上下联动,创新网络教育方式
结合网络线上与线下的教育活动,通过实践演练收集案例,利用网络教育的方式时时给大学生传递网络诈骗新类型、新方式,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的意识,可以利用大学校园的各个社团进行宣传,社团可以制作平台软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网络防骗的活动中,也可以通过邀请公安人员开展线上讲座,用鲜活的案例传授网络诈骗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公安侦破案件的过程。
(三)结合案例,打开项目课程模式
对学生开展必要的网络安全教育不仅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也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作为与学生平时联系最多的老师。担任学生计算机课程的老师,可以开设一些网络安全和网络诈骗相关的项目化课程,学生通过完成项目课程学分的同时又掌握网络安全和网络诈骗的相关知识,以项目的形式的推动网络安全教育,这样既可以普及网络安全知识也可以让每位学生在课程中增长网络防骗技能。
大学生网络受骗显然已成为学校、社会、家庭关注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法律的问题,有时还涉及到道德的问题,贵州省大学生网络安全体制的建立需要多方的合力,不仅需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普及大学生的网络防骗知识,更应该鼓励各学科学者研究大学生网络安全防御机制,通过理论指导起到保障防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维婷.大学生网络受骗及其防范研究——以大理大学为例[D].大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2] 本刊编辑部.国外防范电信诈骗情况面面观[J].中国信息安全,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