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一体化背景下战略性公共文化服务的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2020-10-20 06:02吴恒德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特区协同发展

吴恒德

摘要:改革开放至今40年,深圳经济特区已从327.5平方公里扩大到1997平方公里,实现特区一体化。为进一步打破深圳各行政区“一亩三分地”的狭隘思维,深圳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为理论核心,落实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高质量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携手周边城市共建世界级大湾区。宝安区如何在多重优势战略中再创公共文化新格局?本文以“西协”战略为背景,试论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协同现状概述、协同建设困境、协同发展建议,为深圳特区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区;战略性;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4;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1-0237-01

一、前言

宝安区地处南海之滨,是深圳市的制造大区、工业大区和产业大区,是深圳实施西部协同发展的主力军,“西协”战略是宝安区的重大机遇同时也是全方位的挑战。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要求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的协同发展,通过“西协”战略,与珠江口西岸城市实现互联互通,形成“1小时经济圈”,提升湾区经济能级、形成湾区发展合力。“西协”战略既是承担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建设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需要。而宝安作为深圳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桥头堡,无疑是也是“西协”战略重要的主战场。而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宝安区拥有丰厚的岭南文化和历史人文资源,加强文化交流,增强湾区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是宝安积极响应、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部署的重要途径。

二、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协同的现状概述

(一)宝安区落实“西协”战略的历史必然

宝安位于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他实实在在处于重要的节点上,南北轴是广州到香港中间的节点上,深中通道通了之后直接从东岸到西岸连接中山和珠海。2019年8月18日正式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后,宝安为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全区上下各政府职能部门协同联动,积极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目前己建成并啟用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未来可通过举办大型国际文化交流会议、国际艺术展览及活动等,为宝安文化事业发展发挥巨大的虹吸作用。

(二)“西协,符合深圳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布局规划,广州湾附近的城市融合度会越来越高,实际上东西两岸的协同发展会带动整个湾区经济不断做强,宝安在这个节点上确实有优越的位置。“西协”是符合深圳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整体的趋势,我们随着深中通道及未来深珠通道的建设,深圳和珠江西岸城市之间会实现城市之间无缝衔接。带给我市包括中山、江门、珠海等1.3万平方公里的经济腹地,凸显出粤港澳大湾区的集聚效应,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互补和文化产业市场的深度融合。

(三)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契机

公共文化服务的本质是要注意公共文化的内涵与服务本质和服务载体这两个方面,公共文化内涵强调的是精神文化生活对人民群众的巨大作用,服务本质则重在说明服务本身的公益性、普及性与平等性,与此相关的服务载体主要包括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宫、影剧院、博物馆、美术馆等。结合目前宝安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构成而言,宝安公共文化设施的硬件发展己基本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宝安区正在根据《关于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宝安区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若干措施(试行)》文件精神,引入社会组织和社会资本参与宝安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三、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建设的困境

面对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叠加,宝安区的公共文化协同发展虽是大势所趋,但也隐藏了不少或大或小的困难,宝安如何立足优势,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未来公共文化服务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一)各街道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衡

宝安区自2016年底进行街道分设,由原来的6变10个街道,将原有的新安、西乡、福永、沙井、松岗、石岩6个街道基础上,增设航城、福海、新桥、燕罗4街道。现主要以新安、西乡两个街道为经济发展中心,目前文体设施完善且正常使用的街道仅有6个,宝安现实有管理人口达573万人,人口基数大,文体活动场所还不足以满足市民的日常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二)各街道文化消费水平差距较大

新安街道为宝安区城区、西乡街道紧邻新安街道,相当为宝安区次城区,其余8个街道与城区相距较远,经济发展不均衡,而文化消费水平直接与经济发展水平互相关联。新安、西乡街道具有成熟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营商环境好,吸引众多文化类企业入驻,为全区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没有完善的文体设施,容易流失辖区市民对文化的消费,从而使得各街道文化消费差距越来越大。

(三)城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过度集中,战略性调整

城区街道以经济、环境、文化等优势,不断吸引各类优质人才、企业落户辖区,为宝安区的进一步发展,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为贯彻落实“西协”战略,宝安区人民政府己逐步加大发展滞后的街道,在全市率先实施街道文化设施“七个一”工程,即一个文化艺术中心、一个公共图书馆、一个文化广场、一个影剧院、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文化长廊和一个大家乐舞台。

四、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的建议

(一)要注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区域特色发展

公共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文化繁荣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因地区的地缘和历史差异、功能区域规划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公共文化的区域性。强调通过打造区域文化特色,对承担文化功能的硬件设施、软件内涵进行有机组合,才能倡导符合宝安区特色的公共文化。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区位分析:宝安区位于深圳市西部,毗邻港澳,与南山区相邻,面临珠江入海口,处在穗深港黄金走廊的重要节点,具备优越的区域辐射力、经济辐射力,对城际资源配置、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宝安区的公共文化建设要有本区域的鲜明特色,因地制宜,结合本区地域特征、人文传统,兼顾本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点和公共财政。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也必须与这些方面的区域特点相结合,尤其注重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的结合,实现现代化的技术创新的文化服务。

(二)要多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

宝安区一直是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体育先进区,宝安区连续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宝安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成功举办后,宝安很好地承担了主要场馆设施建设工作,同时配套发展的文化产业也初具规模。在较为完善的工业基础和工业传统背景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宝安区有长足发展,港澳台、外商投资稳步增长。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文化承载实力、深厚的工业基础都成为宝安区的重要特色,也正因为这样,宝安区吸引了大批年轻的,有活力的劳动、建设人才。宝安区人口年龄分布呈现“年轻化”的特色。综合以上论述,“多元”、“开放”、“年轻”、“活力”成为宝安区大众文化的显现元素。

(三)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在持续性创新过程中,要着眼于深圳“大文化”背景,即深圳的文化生态环境和时代主旋律,深圳是全国文化建设的前沿,是“创新”的代名词,宝安区作为深圳特区的组成部分,也应在公共文化建设,群众文化打造方面作为深圳特区的一种组成典范。因此在本区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中,必须以“小文化”即具体的文化工作为依托,联系深圳的发展,甚至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相结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公共文化对于社会群体具有娱乐、交流功能、仪式、团结功能。深圳文化的表层特色是新颖性、多样性和通俗性,而这种表层特色却内涵,有着创新求异、务实致用、宽容大度、兼收并蓄、大众为先的精神特质。深圳的文化定位是现代文化。

目前,深圳特区也面临新一轮的升级发展,要从一个单纯经济政策试验的“二元特区”上升为集“经济发展、社会综合管理、文化体制改革、政治文明建设”试验于一体的“四维特区”。在文化建设方面,深圳需要从文化产业战略向区域文化创新战略升级,这代表了当前我国发达地区文化理论创新与战略创新的总体趨势。而公共文化相对于经营文化而言,是为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而形成的文化形态,更强调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目标是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受文化。宝安区的公共文化建设与深圳特区的公共文化建设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因此,宝安区的公共文化建设要立足深圳特区,成为深圳特区公共文化的一种补充和发展,持续性创新的开展公共文化建设。

五、结语

宝安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劳务工大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所以对比起深圳福田、南山已经发展成熟的区,外来人员都不会优先选择到宝安工作、生活。但是自从“西协”计划的落实,宝安对于深圳的意义不再是从前的宝安,它将会有国际名校进驻办学,它将会打造内联外通的交通体系,它将会形成“三核四廊多节点”格局,它将会补齐民生短板,大幅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它将会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和功能布局,促进产成深度融合。未来,宝安的变化必定是日新月异,而加强构建公共文化建设必将成为“西协”战略能在宝安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提升深圳西部核心引擎功能,大力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唐任伍,赵国钦.公共服务跨界合作:碎片化服务的整合[J].中国行政管理,2012 (08).

[2]荣跃明.公共文化的概念、形态和特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03).

[3]李孝敏,社会协同治理视域下河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浅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6 (06).

[4]郑巧,肖文涛.协同治理:服务型政府的治道逻辑[J].中国行政管理,2008 (07).

[5]林庆勋,陈海东.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9 (10).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特区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