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鹏程
“西子三千个,群山已失高。峰峦成岛屿,平地卷波涛。”这是郭沫若游千岛湖所作的诗句。
3000个西湖容量的杭州千岛湖,以山清水秀闻名世界。然而,你可知否,在这万顷碧波之下,还有100多种淡水鱼类?
今天为大家揭秘的就是千岛湖水下“鱼类王国”的故事。
水下王国·百鱼迎宾
在游人如织的千岛湖旅游码头附近,有一座浙江自然博物馆分馆——千岛湖鱼博馆。
这座以中国鱼文化为创意背景,立足千岛湖文化、水下古城文化、民俗文化和千岛湖渔业史设立的千岛湖鱼博馆,是国内第一家专业鱼文化博物馆。
浩淼的千岛湖是鱼类生活的天堂,在这573平方公里的国家一级水体中,愉快地生活着114种淡水鱼,正是它们为一湖秀水的永续默默地贡献着。
虽然千岛湖形成才60多年,其前身新安江流域却有着数千年的人类历史甚至史前文化。20世纪50年代,在淳安县姜家镇甘坞村发现的晚侏罗纪鱼化石,被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鉴定命名其为“寿昌中鲚(j)鱼”,属原始真骨鱼类,距今1.5亿年,是千岛湖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鱼类化石。
据鱼博馆的资料显示,世界上3.1万多种鱼类,其中海水鱼类16764种。然而,3.6亿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1.8%。地球上13.8亿立方千米的总水量,海水占据98%。因此,淡水才是鱼类更为集中的地方。
鱼博馆陈列的114种鱼类标本,是20世纪60年代千岛湖形成后不久就建立的淳安县水产科研所长期跟踪研究的成果。二楼展厅展示的是镇馆之宝《千岛湖锦鳞图》,这是由国内顶级鱼拓大师杨阿永先生历时3年潜心创作,在2010年完成的。作品長达34.8米,汇集了千岛湖目前拥有的全部淡水鱼种,也是目前全球单幅面积最大、图卷最长、鱼类最多的鱼拓作品。
馆内大鱼缸所展示的,正是从千岛湖捕捞上来的“网红”有机鱼鳙鱼,俗称“胖头鱼”,已生长7年以上。
鳙鱼吃的浮游生物,是影响水质的重要物质。这些水体浮游植物(藻类)暴发发,在海里叫做“赤潮现象”,在淡水里被叫做“水华现象”;而鲢鱼、鳙鱼正是滤食藻类的清洁工,它们是千岛湖的“环保卫士”。
馆内展示的鲟龙鱼,是目前千岛湖中个头最大的鱼,也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最古老的一种鱼类,迄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被称为“水中活化石”。
目前鱼博馆活体展出的鲟鱼,是在千岛湖培育的特殊鲟鱼品种,游客可以登上台阶来到大鱼缸边上,和鲟鱼来个亲密接触。2000年,千岛湖有关部门从中国水产研究院引进了鲟鱼研究和产业化生产,填补了鲟鱼人工孵化培育养殖技术的世界性空白。
千岛湖渔业有着悠久的历史,除了远古的人类活动和鱼类的故事之外,到千岛湖的游客还会听到“九姓渔民”的故事。相传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与朱元璋争夺天下,兵败鄱阳湖。包括陈氏在内的九员将领的部属,被逐新安江上不准上岸。数百年来他们逐水而居、以船为家,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都在船上,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如今千岛湖捕捞队里,仍有百分之三十的队员是“九姓渔民”的后裔。
文化创意·有机“赋能”
回顾千岛湖“保水渔业”的发展历程,作为千岛湖渔业经营的主体单位,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发集团”)总经理何光喜感慨万千。
湖泊是相对敏感的生态系统,受自然、历史与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容易呈现出水域的富营养化,导致水华现象。鱼类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食物链的关键组成环节,在促进湖泊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循环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鲢鱼、鳙鱼以浮游生物为主食,每生长1公斤就需消耗掉40公斤左右的浮游生物,是千岛湖水体的天然保护使者。所以千发集团一直把“鲢鳙鱼增殖放养捕捞”作为主营的“保水渔业”。
但在2000年以前的近40年中,千岛湖渔业一直采取粗放经营的模式,产品停留在冰鲜冻鱼阶段,市场销售是坐等客商上门,以低价位销往东北水产批发市场,产品价格不足每公斤3元。
“2000年应该说是我们渔业经营的转型元年。这一年,我们的淳牌千岛湖鲢、鳙、银等10个品种的鱼类,首家通过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的有机认证,千岛湖淳鱼成为我国第一条有机鱼,淳安县也因此被命名为‘中国有机鱼之乡。”
此后,千发集团将传统的淳鱼生产销售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文化创意包装,通过“有机”概念,创新经营思路,树立品牌营销,拉伸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良性、健康的千岛湖渔业循环发展之路。
现在的千发集团,通过淳牌有机鱼的活捕、活运、活卖技术,已实现“大鱼头努力游上都市餐桌”的目标。一方面,公司用配送车进行活鱼运输,将淳牌有机鱼运往全国23个省、上千家中高端酒店,同时以千岛湖鱼味馆烹饪技术为支撑,让市民朋友可以吃到正宗、有机、健康的千岛湖淳鱼宴。另一方面,利用加工厂的精细分割技术和超低温鲜冻技术,对有机鱼进行活捕、活杀,加工成鱼头、鱼尾、鱼鳍、鱼片、鱼块等鲜冻产品,在淘宝淳生鲜旗舰店、微信千发商城小程序、拼多多等进行线上销售,通过冷链技术配送到千家万户。配套的“三步成菜”视频教学,更是让“小白”摇身变大厨,使得人人都可以做出美味的千岛湖淳鱼家宴。
千岛湖的知名度+有机鱼的品牌效应+灵活多变的市场化营销,使淳牌有机鱼的市场需求量近年来大幅提升,2019年的产量达到600万公斤。
为了保护种群繁殖循环有序,捕捞规格也有严格的限定,捕大留小,规定鲢鱼要长到3公斤以上、鳙鱼长到4公斤以上才能捕捞。由于有机鱼不喂人工饵料,从2两左右的鱼苗入湖放养,在纯天然、原生态水域自然生长,达到4公斤以上的回捕标准,需要经过整整7年时间。为此,公司每年也开展各种各样的鱼苗增殖放流。据统计,仅2019年就放养鲢、鳙鱼种1000多万尾。
如今,千島湖渔业生产的鱼苗养殖和增殖放流环节,被赋予生态环保和以鱼护水的科学意义,成为一年一度闻名全国的“千岛湖生态环保增殖放流活动”。
2019年,千岛湖水体保护生物治理的“保水渔业”模式,被农业农村部评为重点范式和样板。
巨网捕鱼·举世惊艳
千岛湖湖宽水深,地形复杂。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千发集团首创了“拦、赶、刺、张”联合捕鱼法,也就是巨网捕鱼。这项技术荣获1978年首届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
巨网捕鱼主要采用三种网具:第一种是拦网(拦网长4000米、高65米),主要是用来包围湖中的鱼群;第二种是丝网,它的主要功能是驱赶鱼群进入埋伏圈;第三种是张网,俗称畚斗网,也就是埋伏圈了,它长100余米、高35米,形状像畚斗或口袋,主要是用于集鱼和取鱼。
寻找渔场是一项独门绝活,需要有经验的捕捞队员根据鱼儿在凌晨、傍晚跳上水面透气的特性,甚至通过水面上飘来的淡淡的鱼腥味,来判断水中鱼群的数量及种类。
发现鱼群后,先是用拦网把鱼群迅速包围,然后在拦网边缘设置张网;到傍晚时分,渔工们带着20多条小渔舟在包围圈里放下一道道白色的丝网,鱼儿看到白色的丝网就紧张地在包围圈中逃窜,最后全部跑到了设置好的畚斗网内。
最壮观就是巨网捕鱼的拉网环节,数十人的捕捞队伍在拉网时喊着口号,当他们喊“一二”,观众一起喊“嘿啅”为他们加油。霎时,鱼跃人欢,让人惊艳不已。曾任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的吴宗其,当年就是凭着捕捉到这一“群鱼狂舞”的瞬间,获得了十四届中国摄影艺术展的金奖,从而实现浙江省在历届摄影国展中金奖“零的突破”。
历史上一网捕捞的最高产量是41万公斤,捕捞最大的鱼是青鱼,75.5公斤。
美味鱼头·满城香飘
在“鱼城”千岛湖,每到傍晚华灯初上,大街小巷琳琅满目的霓虹灯中,一个“鱼”字往往最为显眼。鳞次栉比的鱼餐馆成为千岛湖一景,比较集中的有四条鱼街。据不完全统计,千岛湖鱼餐馆有2500多家。
当然,最有特色的鱼文化餐馆,千岛湖鱼味馆当之无愧。
鱼味馆创立于1980年,由著名书画大师叶浅予题写馆名。40年来,鱼味馆深入挖掘中国鱼文化和淳安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走出了“一个鱼头兴一家餐馆”的特色品牌化之路,成为中国名餐馆。“玩在千岛湖,吃在鱼味馆”已成为千岛湖游客最完美的选择。
千岛湖鱼味馆烹制的“千岛淳鱼宴”,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国名宴”。在鱼味馆,光是鱼头的烧法就有100多种,一条鱼的任何一个部位,都被开发成一系列菜肴,千岛湖中的100多种鱼类可任由游客逐个品尝。
酒店创制的“金牌鱼头王”“秀水鱼头皇”“淳牌砂锅鱼头”“古城鱼头”“青椒诱惑鱼头”“秀水鱼鳔”等,皆为我国鱼品菜肴的经典之作,因此千岛湖鱼味馆也被游人誉为“中国淡水鱼品尝中心”。
在千岛湖鱼味馆吃鱼有个独创的启封仪式,每个砂锅鱼头在出品时都被贴上红色封条,当主宾揭开封条,顿时鱼香四溢,包厢中欢笑洋溢。
至今,千岛湖鱼味馆直营店3家,在全国各大城市的连锁店已达22家。千岛湖有机鱼催生了全国鱼头热,每年举办的“千岛湖鱼头烹饪大赛”,让鱼头厨师们成为餐饮界的“香饽饽”。有的鱼头大厨因此还成为中国烹饪大师。
文化的鱼·鱼的文化
位于千岛湖镇的钓鱼岛休闲渔业公园,是千发集团以鱼文化为主题开发的特色旅游休闲景区,设有体验式巨网捕鱼、国际垂钓场、千岛湖品鱼馆、游钓艇俱乐部、鱼拓体验、古城鱼影、环保放生等多个项目。
景区对大湖区生产性巨网捕鱼进行了定时、定点、定壮观度7轮试验探索,成功地固定在千岛湖钓鱼岛进行常设性表演,让群鱼狂舞的场面为更多的游客所分享。
主题公园还营造“九姓渔民”文化氛围,把捕鱼、吃鱼、赏鱼、钓鱼、购鱼、放鱼、拓鱼连成一体,已成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每年开展体验常态化体验式捕鱼800余场,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
千岛湖钓鱼岛的国际钓场,拥有约130公顷的自然水域,钓场设有标准钓位800余个,有沿岸垂钓、水中平台垂钓、网箱垂钓、划橹休闲船垂钓等多种垂钓方式。场内鱼种丰富,有鳜鱼、白花鱼、鲫鱼、鳊鱼等几十种天然野生鱼种,众多知名人士慕名而来。
鱼拓起源于中国碑拓,鱼拓艺术家在鱼身上着色或者将宣纸附在鱼身上进行拓印,作品中的鱼儿栩栩如生,因此被称为“复活的艺术”。近代以来,日本、韩国在现代鱼拓上的成就非常明显,出现了一些有影响力的鱼拓艺术家。2007年,千岛湖将鱼拓艺术引入,2011年,中国渔业协会鱼拓专业委员会正式落户千岛湖并举办首届国际鱼拓赛,大大促进了中国鱼文化和鱼拓艺术的传播和发展。
2014年12月,法国鱼头艺术家安娜·凯瑟琳应邀来到千岛湖,进行《淳鱼故事》鱼头艺术作品现场创作。安娜是全球第一个鱼头艺术创意人,她创作的《千岛湖的守护者》,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千岛湖鱼头人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她的79幅作品在4个城市作过巡展,最终被千岛湖鱼博馆永久收藏、展出。
千发集团与中国美院高端设计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系列鱼文化工艺品。鱼瓷系列、淳淳系列、桃鱼系列、鱼拓系列、鱼筷系列等工艺品,连续两年被评为杭州市文化旅游工艺品金奖。两年一届的千岛湖秀水节吉祥物,就是淳牌有机鱼的卡通形象“淳淳”……
博大精深的鱼文化素材被不断挖掘和提升。鱼产业文创化,鱼文化产业化,一条千岛湖鱼从有形化为无形,创造性地开启了朝气蓬勃的千岛湖鱼文化创意产业。
The 1,000-Isle Lake or Qiandao Lake in the remote southwestern corner of greater Hangzhou is famed for its gorgeous beauty though it is a manmade lake built in the 1950s. The green woody isles scattered in the lake are actually tips of hills and peaks submerged in the reservoir. Deep down at the bottom are some ancient villages and towns which will probably never see daylight again. The 1,000-Isle Lake is so huge that it equals to 3,000 of the West Lake.
The 573-square-kilometer lake is a paradise for 114 fish species.
Qiandao Lake offers visitors a peep into its fish wonders at a lakeside venue: Qiandao Lake Fish Museum, which is a branch of Zhejiang Natural Museum. Although the reservoir is only about 60 years old, its fish resources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times before humans appeared in the world. In the 1950s, a fish fossil was found in Chunan County. It was traced back to 150 million years ago.
Chunan Institute of Fishery Sciences and Aquiculture, which was founded shortly after a big part of the county went underwater, has spent years studying the fish species in the manmade lake. Scholars at the institute have counted 114 fish species in the lake. On the second floor of the museum is a 34.8-meter-long art of work presenting prints of the 114 fish species. It is the worlds longest fish-print artwork with the largest number of fish prints in one single piece. Printmaker Yang Ayong, a folk artist of fish prints, spent three years creating the masterpiece and completed it in 2010.
The sturgeon is the biggest fish species in the Qiandao Lake. The species is more than 200 million years old on the earth and is said to be the living fossil in the water. In 2000, the fishery authorities of Chunan brought the fish species to the lak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hina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the artificial-breeding sturgeon project is a huge success.
Qiandao Lake Development Group Co is credited with keeping the lake clean and clear. The fishery industry in the lake is a big busines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water quality at the certain level and keep the lake ecology in a nice equilibrium, the companys fish farming strategy was to have silver carp and bighead carp which feed on planktons and therefore keep the waters clean. This strategy was maintained for 40 years from 1960 to 2000. A large amount of silver carp and bighead carp were sold at low prices to clients from the Northeast China.
The year 2000 was a turning point of the company. That year, 10 fish species of the Qiandao Lake were certified as “organic fish”, first of its kind in China, by the Organic Food Development and Certification Center under the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hina. The certification highlighted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a new strategy of turning to high-end fish farming. Though the companys fish farming has turned from low-end market to the high-end buyers, water quality conservation has remained intact since 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