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实验班与对比班教学解决高中排球教学中移动与接球相脱节的问题

2020-10-20 05:47杨琦
学周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实验班

杨琦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排球作为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排球练习的时候,常常出现移动与接球相脱节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排球的学习成绩。因此,文章以高中排球教学为切入点,采用实验班与对比班教学模式,对高中排球教学中移动与接球相脱节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实验班;对比班;高中排球;移动与接球;脱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0-01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0.080

移动传接球是排球训练中最基本的一种手段,但是在传统训练中,基本上都是先对学生进行脚步移动训练,之后再对学生进行传球、接球练习。如此一来,不仅使排球移动传接球训练效果不佳,还会制约学生的排球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1]。

一、高中排球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排球运动得到了卓越发展,尤其是中国女排在世界排球赛事中接连取得优异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起青少年学生对于排球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将对比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排球教学中,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爱学、勤学、乐学,为高中排球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单一且落后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学到一些零散且缺少关联性的知识,只有将课内外新旧知识进行纵向、横向的对比,才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且系统的知识体系,进而培养学生自我整合思考新旧知识的能力。学生因缺少教师的合理引导而盲目练习,虽然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能力提升不明顯。只有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采取对比研究的方式来从各个层面作比较,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排球常识,丰富排球知识,锻炼排球技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对比教学法在高中排球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对比教学法的实质就是在一项教学活动中,通过将两个或多个新知识与新知识、旧知识与旧知识、新知识与旧知识放到一起的方式,以便做出全面的比较以确定知识特征,并促进学生的识别、理解、掌握以及记忆的一种教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用对比方法开展教学。“比较”“对比”“对照”都是对比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也就是在比较分析中将存在一定相关性的知识放在一起比较,从而确定异同,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2]。比较的基础相同,差异在于比较的结果。顾名思义,对比教学法就是利用比较法开展教学,将纵向和横向知识进行比较,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以强化识记能力,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从根本上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首先,有利于技术内容的掌握。应用对比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积极探索更多知识。在高中排球教学中,有一些技术要领对于学生来说掌握难度较大,而应用对比教学法,以同一类型的体育动作为参考,更深入地讲述技术细节,便于学生开展多样化练习来深化对排球技术的理解层次与深度,进而扎实掌握技术内容[3]。其次,有利于提高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是实施现代教育的初衷,其涉及理论知识、社会能力、道德水平、审美能力等方方面面。就高中排球教学而言,在引入对比教学法以后,自然关联到其他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网球等,这些体育项目都需要多人配合与参与,在理解和实践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社交能力,促使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增长。

三、运用对比解决高中排球教学中移动与接球相脱节问题的策略

(一)通过对比,改进理念和技术

众所周知,排球运动历史悠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众多优秀的排球运动员,也发生了许多精彩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排球学习热情。另外,排球是一项具备极高理论修养的运动,只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学生才可以更全面地掌握排球技术并领悟每个动作的意图,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排球教学时还应重视加强对排球理论文化教育的教学,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4]。

通过对比更有利于发现高中排球教学中移动与接球相脱节的问题,以便采取优化措施,改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弥补排球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要在研究学生实际学情的前提下,针对学生排球学习中移动与接球的技术要领和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指导学生高效地进行练习。出于增强对比效果的目的,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记录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整个训练过程,对其中的各种因素和细节进行分析,找出教学中移动与接球相脱节问题的关键性影响因素。

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初步形成较为专业的运动能力后,可以进行专业性更强的运动训练。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动作控制的要求不断提高。此时,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给学生设计相关的排球竞赛策略与训练计划,并进行针对性训练。这样,既能够发掘学生在排球运动中的特长和个性特点,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不断突破自己,提升排球技巧,同时也能够发现以往统一训练中的不足,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解决高中排球教学中移动与接球相脱节的问题。

(二)通过对比,优化训练效果

就高中排球教学而言,学习新的技术动作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示范,也可以让学生结合排球视频进行对比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排球的动作技术要领。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体质不同,在体力、毅力和柔韧性等方向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理特点进行训练计划的制订。通过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实际训练过程,教师对学生的个人技巧、群体策略进行指导和评价。并让学生研究实验班和对比班的视频,分析移动与接球的连接过程,找出其中的关键步骤和技术要领,然后在实践中进行验证,从而不断优化高中排球教学中移动与接球效果。

在高中阶段,有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排球,对于这些初学者而言,教学任务是掌握一定的动作原理,能够正确地完成排球运动的基本动作。然而,在排球移动与接球训练的过程中,他们同样存在移动不到位、接不住球等问题。这就更加突显出实验班与对比班进行对比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比,能够让教师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采取正确的指导策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在排球训练中进行预判,正确地移动,准确地接球,有效解决高中排球教学中移动与接球相脱节的问题,优化训练效果。

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动项目丰富且复杂,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一不注意就可能造成身体伤害。众所周知,排球是一项高强度且具有复杂技巧的体育项目,在众多高中学校修建排球运动场以后,对高水平技术动作的展示与教学的需求愈发迫切。就排球这种动作技巧复杂的体育项目来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充分借助新技术来辅助训练比较分析。如借助于图片、视频、文字等,将技术要领展示在学生眼前。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应用新技术的方式更能直观呈现动作。其次,教师还可以使用相应的教学视频,为学生演示排球动作技巧,并基于动作捕捉技术,制作出详细展示运动过程的教学视频,促使学生以更加准确的视角从头到尾了解某一技術动作的肌肉运动与肢体交换,并通过放大或减速播放的方式来增强视频的显示效果。

四、总结和建议

在高中排球教学中,全面加强学生的移动接球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接球训练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具体来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排球训练的时候,必须要遵循一定的移动接球训练模式,并在具体训练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进行移动训练的时候,从训练的技术上来说,应注意训练的规范性、实用性、组合性。首先,在进行移动接球训练的时候,应注意训练的规范性,保证步法的正确,这是保障训练的首要条件。其次,在训练的时候,应注意动作的实用性,结合运动员的位置、球队的水平而定,实施有针对性、差异性的训练模式。再次,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应注意选择组合性的动作进行。例如,交叉步接并步、交叉步接跨步、并步接跨步、跑步制动后接跨步等,促使学生在不同的训练模式下,提升运动的协调性、灵活性。

第二,从移动练习的形式上来说,应注意“三个结合”。首先,在开展训练的时候,应注意灵活性练习。主要是对运动器官之间的协调配合进行练习,促使学生在排球比赛过程中,移动到位。具体来说,在开展练习的时候,应结合信号的练习模式,包括视觉信号、听觉信号等,借助灵活的练习方式,帮助学生完成移动接球训练。其次,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练习。在对学生进行排球训练的时候,学生移动的快慢与学生的身体素质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例如,腿部的力量、速度的快慢、韧性的强弱等,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移动的完成。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只有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再次,结合实践开展训练。主要是在对学生进行移动接球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比赛、接近比赛的模式,对学生开展移动接球训练,进而提升训练效果。

综上所述,将对比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排球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排球知识的兴趣,还有利于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的排球知识与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比教学法作为新课改实施后兴起的现代教育方法,在高中排球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取得理想成效,促使高中学生的排球技能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振华.长沙市普通高中排球技术的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曾宣宣.异步教学法在高中排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3]杨茂芬.浅析高职院校排球教学模式的改革[J].文渊(中学版),2019(1):59.

[4]王莉莉,张朋,成航宇.实施阶梯式教学法对学生排球技术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1):96.

猜你喜欢
实验班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与天才班的人谈恋爱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运用第二课堂提升协和学院国际化本科教育实验班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