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思维·规范

2020-10-20 06:10秦新莉
求学·理科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同类答题黄河

秦新莉

2020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几家欢喜几家愁。但是,不管是欢喜还是忧愁,绝大多数考生总能在自己的答案中找到些许遗憾,尤其是在考场上遇到同类的题、熟悉的题、简单的题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完美。就主观题而言,笔者给大家提供几条建议,希望有助于考生的能力和分数“更上一层楼”。

一、同类试题失分,向方法要分数

(2020年全国卷Ⅲ,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九曲黄河万里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造,曾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20世纪中叶,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地交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手中。1952年,毛泽东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动员和激励了千百万黄河儿女兴修水利、筑坝拦洪、修复生态,开启了破解黄河治理千古难题之旅。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整治,黄河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黄河儿女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黄答卷。(节选)

第(2)问: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力量的知识,分析新中国黄河治理交出优异答卷的原因。(10分)

【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3分)中国共产党关于治理黄河的号召、思路和战略,为黄河治理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实践指南;(3分)千百万黄河儿女发扬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兴修水利,治沙治水,恢复生态,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黄答卷。(4分)

关于此类理论知识及设问的考查,相信考生在模拟考中已经做过很多遍了。但是,10分的题目,一些考生拿到手的只有5分,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在紧张的考试中忘记了常规的答题步骤,丢三落四,导致知识点回答得不完整,尤其是结合材料阐释理论方面思路混乱。

主观题的答题方法,主要是唱好“三部曲”:“审”“提” “合”。

1.所谓“审”,是指仔细审题,研究设问,一审“范围”,二审“类型”,三审“主谓宾”。以本题为例,设问范围是“文化力量”,设问类型是“原因”,设问的主谓宾是“新中国”时期的“黄河治理”。若考生审题不清楚,答成“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就会因理论知识运用有误而丢分。

2.所谓“提”,是指“提取”,也就是在你的大脑储存空间里全面提取教材相关知识点。以“文化力量”为核心提取临近的知识点,如“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精神力量”“精神力量对社会产生影响”等知识点都可以写在草稿纸上,整合出一二三小点。而有些考生不列知识点,随想随写,就会因没有对提取的知识点进行整体的运用而丢分。

3.所谓“合”,是指教材理论结合材料阐述要精准,做到有理有据、层次分明、要点完善、知识点与材料一一对应。一些考生会在“合”这个环节丢分,即没有充分结合材料。如在这道题中,有的考生没有理解透彻材料中的“号召”“思路”就是文化的形式,它们是“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行动指南”,因而失分。

唱好主观题解答“三部曲”,即“审”要仔细,“提”要全面,“合”要精准。考生们一定要将所学方法烂熟于心,做到成竹在胸,方寸不乱,信手拈来而又完美收笔。

二、熟悉的试题未得高分,向思维要分数

(2020年山东卷,16)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存在着大量商家聚合经营的现象,即很多经营同类商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企业都喜欢在选址上扎堆。如一些相似的西式快餐店,位置总是相隔不远;一些同类的大型家电零售商,门店总是相邻而居;很多经营服装、小商品、电子科技产品的商家也喜欢扎堆,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服装城、小商品市场、电子科技市场。

在聚合经营情况下,经营同类商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企业相对集中,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有人认为,聚合经营下的竞争是“零和博弈”,一方的收益必然导致另一方的损失;但也有人认为,这种竞争可以是“正和博弈”,各方的利益可以在竞争中达到共赢。“正和博弈”显然是市场竞争的更好趋向。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本是竞争对手的各方,为什么要聚合经营?(8分)

【答案】利用聚集区域市场环境,降低投资风险;共享消费群体,增强盈利能力;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便于利用行业资源,在竞争中激发创新活力。

本题以商家的聚合经营现象为材料背景,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还是要唱“三部曲”:“审”“提”“合”。该题考查考生的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尤其是发散性思维方式的运用,破题便是“企业为什么要聚合经营?”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必要性”和“意义”。“必要性”和“意义”的实质是一样的,只是一个句子结构是“某事是……的必然要求”,一个句子结构是“有利于……”。

从必要性的角度出发就是要从“主语”的本质进行分析。主语是企业,其本质便是获取利润,于是便可发散联想到与企业生产有关的各类要素知识点,包括内部的、外部的,直接的、间接的。比如企业内部的因素有投资、生产、销售、原材料、劳动力等各个环节,外部因素有消费者、市场环境、同行企业竞争等。

然后研读材料进行“合”,将上述与企业生产相关的各个要素,用“有利于”“能够”“增强”等句式进行分要点串联。“很多经营同类商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企业都喜欢在选址上扎堆”,这是利用聚集市场环境来降低投资风险;“经营同类商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企业相对集中”,这种“聚集”会带来劳动力和消费者的集聚,从而降低劳动力的搜寻成本,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有助于企业共享消费群体,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材料“企业相对集中,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可想到企业“便于利用行业资源,在竞争中激发创新活力”。

以上便是发散性思维与答题方法的结合,巧妙地转换思维方式,才能助力考生高考突破重围,从“乱花渐欲迷人眼”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简单的试题未得滿分,向规范要分数

(2020年全国卷Ⅰ,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医疗救治工作不断进行分析、研判、总结,先后制修订和发布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第1版方案较简单,主要包括病原学特点、病例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发现与报告、治疗等方面内容。第3版方案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等内容。第7版方案增加病理改变内容,增补和调整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出院标准等,并纳入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具有感染性、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等新发现,形成了包括13个方面内容的比较完整的诊疗体系。(节选)

(1)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认识的发展,运用认识论原理加以分析。(12分)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无限过程。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以诊疗实践为基础,是一个从不深刻到比较深刻、从不全面到比较全面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个指导诊疗实践又不断接受诊疗实践检验的过程。

如果说前面分析的题目是熟悉的题目,那么这个题目堪称是简单的题目了。认识论的教材知识内容少,且体系清晰,该题的设问又是常见类型,但是依然有考生失分,原因有用词不规范、书写不规范、格式不规范等。比如考生在下笔答题时,将“认识”写成“意识”,将“认识具有反复性”写成“真理是反复的”,将“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记混成“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还有的考生答题时没有将几层知识点分开,没有写上序号作答。所以,简单的题目切忌眼高手低,试题由眼入心,经手落笔之后,还得做到明了规范,能够让阅卷人挑不出毛病,才算完美。因此考生们必须做到向规范要分数,做到用词规范、书写规范、格式规范,力求精益求精,追求满分。

猜你喜欢
同类答题黄河
精致
黄河
同类(共4则)
多思多想收获多
眼镜蛇咬了同类会怎么样?
渡过黄河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