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杰
小镇做题家们就好像奇幻游戏里的勇士,历经磨难终于集齐宝物,满头大汗地杀死魔王,满以为天下终于太平;正踌躇满志地准备享受荣耀和鲜花的时候,却发现魔王背后还有一个小门,进去以后,里面遍地都是魔王。于是,有些人崩潰了。
做题家们一路披荆斩棘,从穷癖小镇到巍巍学府。他们通过学习“逆袭”成为亲戚朋友里的榜样,是“别人家的孩子”。他们自己心里也多少有些优胜者的自豪。可当他们突然发现,自己一向引以为豪的解题能力在面对人际关系、求职工作等大魔王时,并不得心应手,不能让自己继续神挡杀神,保持在同龄人中的绝对优胜地位的时候,有人开始动摇了,认为自己不再是“天选之子”,甚至因此而自怨自艾。
认清自己:优秀本质与客观差异并存
一个人能在如今竞争如此惨烈的高考中脱颖而出,意味着他至少拥有2种能力:敏锐清晰的逻辑能力,能系统地归纳、总结并应用解题技巧;强大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在文山题海中坚持下来。做题家们本身已经是同龄人中能力的佼佼者,这些能力就潜藏在他们的身体里,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变化。
与此同时,做题家们的生长环境和经历意味着,他们在很多方面与城市学子相比确实存在不足。马尔克斯曾说:“月光再清亮,也遮不住星星的光辉。”博闻广识或者品学兼优的城市学子,其实并不会影响做题家们继续进行自我提升之旅。唯一阻碍他们的,是“不能拿第一就等于0”的简单二元思维。在悦纳自己长处的同时,冷静地意识到自己的短板,或许意味着新成长的开始。
不要贴标签,不要自我设限
当你给自己贴上标签,用标签那个狭小的视角来审视世界的时候,你会失去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东西,叫作生命力。
美国心理学家兰伯特(Lambert)曾进行过一个著名的“疼痛忍受”实验。兰伯特先把志愿者们随机分成两组,然后对每位志愿者进行电击。这种电击采用特制的设备,可以模拟人类不同等级的疼痛感。等级从1级到10级。兰伯特对A组志愿者说:“没有人能够忍受6级以上的疼痛,一般人最多到5级无法忍受了。”而对B组志愿者说:“人们至少能接受6级以上的疼痛,连我6岁的儿子都能坚持到5级。”实验结果证明,兰伯特的暗示起了很大作用。A组志愿者大多在4级就表示无法忍受,只有2人能坚持到6级。而B组志愿者所有人都坚持到了6级,其中35%的人坚持到了8级以上,还有4人成功坚持到了10级。
“疼痛忍受”实验说明,当一个人给自己贴上标签,认定自己做不到什么事的时候,他往往就真的做不到了。对于做题家们来说,也是如此。
走出舒适圈
勇敢地走出舒适圈真的很难,但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在雄伟壮丽的大山上,往往山脚下没有什么游客,因为谁都不甘心只在山下看看就离开。山顶的游客也屈指可数,因为登山的道路太险峻,唯有敢于突破自我的强者才能登顶。只有山腰才拥挤不堪。
做题家们要突破的“山腰”,就是大胆抛开过去的成绩和标签,积极从客观现实出发来思考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沉着思考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勇敢地向城市学子们学习。如果总是认为自己的困难是“先天不足”导致的,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来分析,就是“错误认识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把时刻运动变化的困难当成了永恒不变的静止问题。同时没有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困难的关系。”
“即使生活在阴沟里,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权利。”星空是平等的。愿小镇做题家们也能取长补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