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敏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国企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基础内容。在治理现代化的视域和背景下,国企思政工作的治理效能是推动国企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合理有效的治理结构是提升国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论文以治理理论和结构为立论基础,探索治理视角下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径,以期提升国企应对挑战和风险的能力,为实现国企良序发展提供有效方式。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s the basic content in the business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and background of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the governance effectivenes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s the top-level design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governance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aking the governance theory and structure as the basis of this paper's viewpoi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w path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ance, so a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cope with challenges and risks, and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methods to realize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關键词】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路径;治理
【Keywords】state-owned enterpris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novation path; governance
【中图分类号】F276.1;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9-0150-02
1 引言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基础工作,同时,也是根据其自身发展所需开展的重要工作[1]。已有研究认为,有效开展企业思政工作的重要意义不仅体现在助推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升企业员工自身思想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国家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对企业发展的新要求。与此同时,企业也必须充分意识到当前国企思政工作在认识层面、效用层面、机制层面存在一些不足,这也是制约企业思政工作发展的影响因素。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和重要内容。近年来,国企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治理能力、水平,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综合国力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2]。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内含于治理现代化的整体方略之中[3]。从治理现代化的视域来看,国企思政工作的治理效能是推动国企创新和发展的顶层设计,合理和有效的治理结构是国企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研究认为,以治理理论和结构为立论基础,探索治理视角下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径是提升国企应对挑战能力、实现国企良序发展的有效方式。
2 国企开展思政工作的必要性和新要求
国企是我国经济中重要的支柱。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和方法要不断创新改进,这既符合国企体制机制层面的改革需要,也是以人为本在国企发展中的重要体现。可以说,不断致力于国企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研究,可为国企的永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4]。
2.1 国企开展思政工作的必要性
国企治理体系发展与完善的需要。国企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企制度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5]。发展和完善国企治理体系,首先要完善国企行政治理结构,要逐步激发国企的竞争力、创新力和影响力;其次要加大力度完善国企思政工作的治理体系和模式;最后要找到行政治理结构与思政工作治理体系的对接点以形成发展合力。
国企的文化凝练与价值取向的需要。国企的文化凝练与价值取向既体现着企业发展的“根”和“魂”,同时,也决定着企业的行稳致远能力。从根本上看,国企思政工作是企业文化、企业价值理念、企业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体现。从治理视角创新国企思政工作来说,治理不同于管理,治理的内涵更多关注自下而上、互动与参与。可以说,治理视角下的国企思政工作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融入性,国企文化与价值也会彰显出更强的活力与生命力。
2.2 国企开展思政工作的新要求
治理视角下对国企的研究更多聚焦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对于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治理思考鲜有涉及。本研究认为,从治理角度来分析国企思政工作是新时代对国企发展的新要求。具体来说,可包括三个层面内容:一是企业发展定位与思政工作的对接性。思政工作在于统一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动,可以有效地组织企业员工服务于国企的发展大局,而企业的发展定位又决定了企业员工的行动方向。二是体制机制改革与思政工作的衔接性。与企业发展定位相似,体制机制改革是国企顶层设计层面的内容,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国企体制机制创新改革过程中,企业思政工作要同步进行,这是国企整体性、全局性的工作,企业员工要在认识层面要做到与企业发展相一致。三是风险应对意识与思政工作的关系性。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一般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一般会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而内部风险则是企业管理和员工意识的体现。因此,做好国企思政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将增强企业抗击内部风险的能力。
3 治理视角下国企开展思政工作的路径
治理一词起源于西方社会,早在17世纪已初见研究端倪。20世纪80年代开始,治理研究主要侧重于政治科学的研究,要求在政府官僚体系中增加公司管理和公共-私营共同开发的政策。1989年,世界银行首次创新提出了治理危机的概念,此后,治理概念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与使用。已有研究认为,要从五个方面来创新国企思政工作,包括创新工作认知、创新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理念以及创新工作手段[6]。但从现有研究可以看出,国企思政工作仍然是从企业本位出发的思考结果,对于从企业员工层面的思考仍然不足。因此,本研究创新性地从员工视角出发,探索多中心网络结构的国企思政工作治理结构,以期为国企思政工作发展提供一个新思路和新手段。
多中心网络是社会网络关系中所形成的概念。多中心治理就是在现有企业思政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思维上的转变而形成有效的治理。近年来,多中心治理模式和网络治理模式被运用到多种学科的研究中,并且二者的有效结合形成了多中心网络结构模式,这种多中心网络结构模式的实质就是在国企思政工作中形成利益相关者网络。所谓多中心治理,即多个参与主体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到治理之中。吴光芸指出,多中心治理是在治理空间、主体、权力向度等方面呈现的多中心化[7]。网络视角下的国企思政工作中,治理的方式逐步向多中心治理转移。党组织、行政部门、业务部门等在组织结构层面形成一个利益相关部门,在不同层级的企业员工之间形成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国企思政工作的多中心网络结构就是在多部门和多层级员工之间形成的治理网络,包括治理主体的多中心、治理手段的多中心、治理空间的多中心、权力分配的多中心[8]。在这一思政工作的多中心网络结构中,要分别从部门和员工的视角分别进行分析。在多部门层面,多中心网络结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在部门间的有效执行和传播,并且思政工作的成效要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交流;在多层级员工层面,多中心网络结构打通了不同层级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渠道,思政工作的核心要义可以充分在员工之间进行互动,最终实现了企业一盘棋的思政工作成效。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企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企的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管理环境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国企的独特优势,具有提升企业内部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因此,依托国企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要求,创新性地从治理视角探索国企思政工作的路径,这是实现国企良序发展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李香香.对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区域治理,2019(42):125-127.
【2】徐进.推进新时代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建设[N].学习时报,2020-07-24(001).
【3】冯刚.治理视域下高校思政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9):4-7.
【4】李建玲.国企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研究[J].时代金融,2020(09):66-67.
【5】张贵林.完善国资国企治理体系[N].学习时报,2020-01-10(001).
【6】林亚桥.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体系探讨[J].管理观察,2019(35):36-37.
【7】吳光芸,方国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非营利组织失灵及三者互动的公共服务体系[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01):19-21.
【8】王思远.当代中国治理模式的变迁[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