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优化策略

2020-10-20 05:30刘锦伟
大陆桥视野·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必要性高校

刘锦伟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高校體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健康作为人类生存、适应社会的首要条件,现代人对健康的需求也在增加,高校时期是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重要一环,是教育的核心,大学阶段作为体力和智力协同发展的关键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期。构建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可以提升体育教学效果,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从体育俱乐部的内涵和必要性入手提出一系列改进建议,为进一步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必要性;策略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效果越发凸显。体育教师将“俱乐部”模式引入体育教学中,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时尚、新途径、新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其意义在于扭转课堂的角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它强调三个自主:学生自主选择项目,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

一、认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一)内涵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指在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在学校的体育场馆,以运动训练及团体比赛的形式围绕某一运动项目进行俱乐部化的教学。

体育俱乐部的特点。俱乐部会员自愿申请入会,对权利的享有有深刻的认识,也承担着相应的义务;俱乐部的活动需由俱乐部成员同意,每个成员都需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俱乐部有规章制度和活动规则,会员必须严格遵守,在制度的约束下,每个成员享受同样待遇;俱乐部会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俱乐部,这为会员提供一个很好的创作灵感的平台,促进会员间加深友谊和共享信息,便于拓宽会员视野,激发巨大的创作潜力。

二、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意识

将俱乐部教学模式引入体育教学,有助于树立大学生的健康观念。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更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很少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学中引入俱乐部教学模式,通过建立以健身活动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意识。

(二)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地位

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实际进行个性化创新,这样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发挥主导作用。

(三)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分调动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获得更多的运动技能,并在锻炼过程中挖掘自身潜能,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四)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中,大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项目、学习时间和教师,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教学模式增加了各专业学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提升了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五)拓展教学时空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凸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该模式可依托学校现有体育资源,解决目前高校存在的师资力量不足、硬件设施不符合实际要求等各种问题,从而拓展了体育教学时空。

三、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明确指导思想

教师应树立以增强大学生体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实施。各高校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二)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俱乐部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确保学校领导支持的前提下,教师基于大学生信息平台进行摸底,择优选择适合大学生的体育项目来设置相应的体育俱乐部。

(三)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首先,进一步完善体育俱乐部管理体制。协调教学内容与各项活动的关系,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俱乐部会员的管理。由于体育俱乐部打破了各班级、各年级的界限,必须做好管理工作,才能有序推进。最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四)注重体育设施及课程建设

一是增加设备,加强场馆建设。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加大对体育场馆和器材设施的投入,不断维修、改造、添置体育器材,满足体育俱乐部教学需要。二是开设多元化的体育俱乐部课程。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开设多种俱乐部课程,或采用一些比较热门、实用的项目。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俱乐部活动质量

专业教师的指导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然而,许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比例不科学,专业体育教师数量太少,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聘请专业体育教师来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六)树立体育俱乐部教学目标

目前,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目标是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的来说,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建设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终身锻炼的理念;二是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意识、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树立正确的锻炼观念和能力;三是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及竞争意识。

(七)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除了面向大学生,还需要建立对体育教师的评价机制,学校应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价,教师若不能胜任俱乐部教学,应当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或更换,以保证俱乐部教学质量。

(八)增强安全意识

学生因缺乏安全意识,往往在运动过程中无法识别危险。体育俱乐部教师必须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使大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规避运动伤病的重要性,从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基金项目:本文为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7JG0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参考文献:

[1] 徐爱萍,华岩.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规范化构建[J]. 当代体育科技,2019,9(7):123-125.

[2] 梁莎莎.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和实施路径研究[J]. 农家参谋,2017:100.

[3] 费国强. 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现状的调查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20,(2):135-136.

猜你喜欢
体育俱乐部必要性高校
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研究——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分析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