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安 陈博 丁建云 杨志波
摘 要:为了调查卫生类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本文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调查问卷对2017级学生进行测评与调查。在有效测试的837名学生中,251名学生存在心理困扰,其中有中重度心理困扰的学生达44人,占比5.26%;在因子分≥2的总检出率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依次排在前四位。据此可知,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不容乐观,亟须加以研究解决。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与普通本科学校学生相比,高职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和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更高。郭冰冰以某高职院校 2015 级新生作为被试,结果显示23% 的学生自卑感较强。陈一夫调查的2384 名 2018 级“00后”学生中有295人心理普测结果出现异常,占总人数的12.34%。由此可见,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具有普遍性和紧迫性。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对象。本研究以2017级高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了学校设置的7个专业的20个班级作为被试,每个专业按其在学生总体中所占比例确定抽取班级数,由这些班级的学生组成样本。
2.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调查问卷。为保证问卷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先期进行了小范围预调查和问卷信效度分析,并全程做好质量把控。
3.统计处理。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一般性描述分析、t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在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时,以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是否正常(因子分≥2视为不正常)为因变量,各分析项目为自变量。
二、研究结果
1.基本情况。根据全国常模1-5级评分结果,总分≥160分或者阳性项目数≥43项或者任一因子分≥2分,可考虑筛选阳性以做进一步检查。在9个因子中任一因子分值或总均分≥3分,即为阳性,表示存在中等以上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测量结果显示,在有效测试的837名学生中,251名学生存在心理困扰,男生阳性症状43人,女生阳性症状208人。阳性症状占测评总数比例达29.99%,其中有中重度心理困扰的学生达44人,占比5.26%。
2.不同性别、是否独生方面心理状况比较。在SCL-90的9个因子中,女生因子分均高于男性,除偏执和精神病性两个因子外,其余因子P<0.05,表明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这7项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独生子女除躯体化、偏执因子外,其他因子分均高于独生子女,人际关系敏感、恐怖2项因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不同家庭经济条件、不同家庭关系结构方面心理状况比较。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由好到差,强迫症状因子分值呈逐渐升高之势,且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家庭经济条件越差,强迫症状越明显;不同家庭关系结构的高职大学生除敌对因子外,其余各因子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本次调查不同家庭关系结构的高职大学生在其余8项因子存在差异。
4.各因子与年龄的pearson相关性比较结果显示。躯体化、焦虑两项因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躯体化和焦虑因子与年龄的相关性明显。
5.影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本调查设计的研究因素均为分类变量,SCL-90因子分为因变量。在多因素筛选时,采用目前最常用的逐步过程法,变量赋值采用目前最为常用的0,1,2……编码方法。因素筛选的判别水平为=0.05。回归分析模型拟合优度检验指标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表明,Pearson统计量较小,意味着预测值与观测值之间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关系结构、家庭经济条件。
三、分析结论
(一)调查对象心理健康状况
与目前我国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常模数据相比,本次调查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处于平均水平。总体来看,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出的有心理问题倾向,即可以作为筛查阳性的学生占比较高,有中重度心理困扰的学生每个班级平均达到了2.2人,今后随着各种压力源的增加,可能会诱发更多学生出现心理困扰,应该予以重视。
(二)影响调查对象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
研究发现,多种因素影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106名学生表示自己成长在父母关系紧张、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和留守家庭中,占比12.66%;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女生因子分均高于男性,表明男生心理状况整体好于女生,这与伍淑兰的研究一致;不同年龄组焦虑因子存在显著差异,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随着年龄增长,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方面的表现越明显;非独生子女除躯体化和偏执因子外,其余因子分均高于独生子女,说明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要好于非独生子女;学生随着家庭条件由富裕到非常困难,强迫症状、抑郁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分值逐渐升高;家庭关系结构除敌对因子外,其余因子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不同的成长环境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着不同的影响,在父母关系不睦、残缺不全或在脱离原生家庭成长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家庭和谐融洽的学生。
(三)干预措施探讨
一是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和规章制度,完善心理测评体系,优化心理测试路径和心理课程设置体系建设,为高职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服务平台。二是利用宣传栏、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开展以“爱”“理解”“尊重”为主题的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三是加强农村贫困、离异、重组等特殊家庭以及大龄学生等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有针对性地做好健康教育。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种爱心、善良、智慧、光明。四是加强自我调节,讓高职大学生认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不盲目攀比。
总之,当前高职大学生成长在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充满着变革、竞争的时代,其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不容乐观,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干预, 才能减少和预防学生心理疾病及心理障碍的发生,使其健康成长成才。
【基金项目:潍坊护理职业学院2019年度院级科研课题(项目编号YKY2019002)】
(作者简介:孟令安,医学硕士,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郭冰冰. 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7, 4(35):246-247, 259.
[2]陈一夫.“零零后”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横断研究:基于 scl-90 量表[J].教育现代化, 2019, 102(141):291-292.
[3]伍淑兰.长沙市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2018,26(1):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