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怡,吴芳珍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以色列位于亚洲西部,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与黎巴嫩、叙利亚等国接壤,国际形势复杂[1];有一半以上国土面积为沙漠,自然资源匮乏。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口仅902万,面积仅2.57万平方公里的小国自1948 年建国以来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19 年GDP 总值达3 932.7 亿(世界排名第36),人均GDP 为4.36万美元(世界排名第23);高新技术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数量全世界排名第3,仅次于美国和中国[2];专业研发人员占人口总数比例全世界最高[3];近20年共诞生了12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等等。现在的以色列被誉为“创新之国”“第二硅谷”[5],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其GII(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十,这一系列的成就均源于其人才、技术、文化、政策等的有机融合,共同营造了成功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6]。
以色列有669 万犹太人,占人口总数的74.17%,犹太人善于创新、勤于思考、不畏惧失败[7],是推动以色列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建国以来,以色列充分挖掘创新资源,制定保障和推动创新创业的法律法规,创新资源和创新政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力推动了以色列的创新创业发展之路。
以色列政府一直以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8],用强大的技术人才大军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历年来以色列对教育的投入都非常大,近年来教育预算更是达到了国民总收入的10.5%以上,仅次于军事投入[9]。
犹太人历来尊重知识、重视才能。在犹太家庭中,床头放置书架是历代相传的做法,这一传统足以说明他们对知识的重视程度。以色列以立法的形式,通过制度来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培养体系的建立。制定了《义务教育法》《国家教育法》《学校督导法》《学校审查法》《高等教育委员会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提供法律保障[9]。
1.1.1 义务教育
以色列的免费义务教育年限不断延长,从6年、9年、12 年,一直延长至现在的15 年,涵盖了学前教育(3年)、小学教育(6年)、初中教育(3年)、高中教育(3年)[10]。犹太人从小就教育孩子,学习要以思考为主,要不断提出疑问并寻求答案。基于这一传统,以色列在义务教育阶段尊重学生的意愿、发挥个人的特长,以“解决问题方案”来设计教学内容[1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关注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1.2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以色列的高等教育包括大学、地区性学院、专业与职业学校和外国大学4 部分组成。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 年以色列高等教育入学率达63%,为国家科技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资源储备。以色列高校注重开拓学生视野,注重工程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色列的高校拥有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及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和大赛,同时政府还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撑来推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11]。
1.1.3 精英培养模式
以色列坚持实施精英教育,坚信“天才是培养出来的”,每年都会对年满8周岁的儿童进行智力测试,经筛选、复试等一系列环节挑选出约7%的孩子。在公立学校,大多设有天才班或者精英深造课程以专门服务于精英培养。自1973 年创办了第一个天才教育中心以来,以色列共建有54个天才儿童培养中心,为以色列培养了大量的创新性拔尖人才[11]。
以色列是一个移民国家,犹太移民在以色列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2]。建国时,以色列仅有65 万犹太人口,鼓励犹太人回归成为以色列的一项基本国策[10]。以色列在1950 年出台《回归法》,吸引一大批犹太高素质人才[4];1952 年,以色列议会又通过了《国籍法》(Israeli Nationality Law),规定每位年满18岁的犹太人只要一踏上以色列国土就拥有以色列公民身份[13]。以色列向全世界的犹太人敞开大门,仅在1990年进入以色列的犹太移民就有199 751人[14],其中本科毕业及以上占成年移民的70%,硕士、博士生约占50%,工程师占24%,科研人员占21%,技术人员占14%,医务人员占11%[15]。高技术含量的移民极大地推动了以色列的发展。
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1959 年魏茨曼科学研究学院成立世界上第一家技术转移公司:耶达技术转移公司(YEDA)[16]。耶达公司主要通过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独家或非独家授权或许可给某一公司的模式进行技术转移[7],是最成功的技术转移公司之一,仅2011 年,耶达公司技术转移实现高达100 亿美金。目前以色列的7 所主要大学都设有技术转移公司,负责创新成果与应用技术的商业化开发,成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主力军[2]。
以色列于1991 年启动孵化器项目,由首席科学家办公室进行资助和管理,目前孵化器已成为以色列初创企业最主要的服务机构。以色列政府不干预孵化器的经营和发展,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主导孵化器发展,确定发展目标,帮助对接世界顶尖资源[5]。截至2017 年,以色列共有19 家孵化器,包括18 家技术孵化器和1 家生物技术孵化器[17]。
以色列军队就是最大、最好的孵化器。强敌环伺的国际环境推动以色列不断加强对国防尖端武器的投入和开发,以色列自主开发的无人机、航空设备等已具备世界先进水平,强大的国防科技再以“以军带民”的方式加快民用科技的发展[5]。同时在全民服兵役制度下,以色列军队向社会提供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
犹太人只占世界人口的0.3℅,获得诺贝尔奖的比例却高达22.35%,马克思、爱因斯坦等伟人都是犹太人。犹太人的创造力举世公认,他们能获得如此伟绩根源于他们的民族特征。
犹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饱经沧桑,在长期的颠沛流离中他们养成了不畏惧失败的民族特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是很多犹太人的座右铭。在以色列平均每2 000人便拥有1家高技术企业[5],如此高的比例和以色列人勇于创新、不惧失败的企业家精神密切相关,这也是以色列初创企业创新的重要源泉[2]。在以色列创业失败被认为是“另一种成功”,因此他们热衷于创业,64.7%的以色列人将创业堪称是一个很好的选择[11]。
犹太人善于发问,鼓励怀疑,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犹太人赫伯特·布郎曾说过,从小父母便鼓励他提出问题。在以色列,学生、员工、低级士兵可以畅所欲言,可以“挑战”权威和上级。在犹太人看来法律也不代表权威,可以不断地讨论、补充和修订[18]。正是由于这样的精神,以色列人不拘于现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沙漠变良田、海水变淡水这样的科技奇迹[7]。
总体来看,以色列重视人才、培养和吸纳了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技术转移机构和孵化器为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勇于质疑、宽容失败的文化又为以色列的发展注入了强动力。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以色列打破僵局,科技、经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各项制约和促进发展因素如图1所示。
图1 制约和促进以色列发展因素分布
教育经费通常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19]。科研经费则一般泛指各种用于发展科学技术事业而支出的费用,通常由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基金会等通过委托方式或者对申请报告的筛选来分配,科研经费通常有特定的目的性,用于解决特定的科学和技术问题[20]。成功经验表明,加大教育、科研经费是提高人口素质、加快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21]。鉴于此,我国对教育、科研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有力促进了我国的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
我国应借鉴以色列教育的成功经验,在基础教育阶段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22],在高等教育阶段注重高精尖人才、工程型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23],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为教育方针的落实、教育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李克强总理早在2004年便已提出,要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创客中心等等相继成立,各级政府也纷纷出台各类法规政策,为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法律、金融等方面的便捷优惠服务[24]。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我国科研的主力军,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促进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发展。
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最核心动力,我国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和引进力度都在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及国外高技术人才愿意回国或来我国就业发展。在继续加大这一工作力度的同时,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应优惠措施和激励政策,为高技术人才提供发挥其才能的良好环境,激发他们的创新才能。
借鉴以色列技术转移和孵化器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技术转移和孵化器发展路径和政策[5],成立一批有实力、有能力、有眼光的技术转移公司和孵化器。加快我国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技术转移公司和孵化器的联系和沟通,为知识产权的转化和应用提供便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