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科技园区医药产业发展环境对策研究
——以南京生物医药谷为例

2020-10-20 11:03张文涛王世春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25期
关键词:生物医药南京园区

张文涛,王世春

(1.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苏南京210042;2.江苏科信科技咨询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42)

0 引言

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2018年底,江苏省出台《关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将在南京、苏州等地打造千亿级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为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当前,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综合发展优势明显。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南京市重点打造的产业地标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已在南京生物医药谷形成集聚发展之势,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南京生物医药谷医药产业发展环境,对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

1.1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

一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全球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欧美国家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据美国《制药经理人》杂志公布的2019年全球制药公司50 强企业中,美国17 家,日本8 家,德国5 家,法国3家,爱尔兰3家,瑞士2家,英国2家,中国2家,丹麦1家,以色列1家,比利时1家,加拿大1家,澳大利亚1 家,意大利1 家,印度1 家和西班牙1 家。中国生物制药(42 位)、恒瑞医药(47 位)进入全球前50 强(见表1)。

二是生物医药技术向微观纵深发展加速,新兴与交叉技术对生物医药领域影响日益增大。最新一轮的生命科技技术革命将由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工程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而引发,创新模式也将呈现网络化和全球化发展的特点[1]。

1.2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

一是创新药是竞争主流。2008—2018 年,我国共批准了36 个国产创新药。随着各种政策刺激,我国创新药将迎来一波爆发期,重点面向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领域。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肿瘤免疫疗法、人工智能、大数据、3D 打印技术等多领域交叉融合也将进一步推动创新药的研发和应用。

二是药企自主创新比例增加。中国创新药企发展可以概括为3 个模式。1.0 模式,老牌大型药企由仿到创,逐步布局创新药领域,如恒瑞医药、绿叶制药等积极开拓创新药业务,目前都有数个创新药产品线;2.0 模式,创新型的小研发企业,扎根创新药谱写新奇迹,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等研发型生物科技企业,在肿瘤、生物药领域取得瞩目成绩;3.0 模式,主动参与国际合作的开放式创新药企[2]。

表1 全球十大医药公司(截至2019年)

三是生物医药产业园是创新主阵地。2018 年全国生物医药产业总量约为4.55 万亿元,约占2018 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05%。国家级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占高新区产值总量的比重从2016 年的21.74%上升至2018 年的23.58%,逐渐成为园区的支柱产业之一[3]。

1.3 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生物医药产业是江苏省“十三五”期间重点培育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2019 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近5 000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江苏省拥有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和新三板企业107 个,其中A 股上市22 家,新三板76 家,港股9 家。江苏省4 家企业位列市值TOP 20 的上市公司中,其中恒瑞医药排名第一。江苏省有10 家药企进入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其中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位列榜首。围绕生物医药研发和应用,全省已布局建设了318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设施平台,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1个,65家机构通过国家GLP或GCP认证。

从区域看,苏州市以创新药物、前沿诊疗技术、高端医疗器械、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支撑产业等为主攻方向,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产业集群,力争到2030年形成规模万亿元的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高地。中国(泰州)医药城成立于2006 年,2009 年获批为国家级医药开发区,是我国第一家医药类国家级开发区,也是唯一一家部省共建的国家级高新区,至今已有各类医药企业1 000 多家,初步形成疫苗、抗体、化学药新型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其中,针对药靶的在研抗体药占国内的53%、全球的5.3%,疫苗产业集聚度全国园区最高,诊断试剂及医疗器械企业386家,诊断试剂企业数占全省的20%(见表2)。

2 南京生物医药谷医药产业发展基础与现状

南京生物医药谷是南京市重点打造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世界一流的基因技术和细胞治疗产业高地,也是国家级江北新区“基因之城”的核心承载区。园区总规划面积14.92 km2,其中研发区8.1 km2,产业区6.82 km2。南京生物医药谷现有规模以上企业62家,高新技术企业110家,超亿元企业18家,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3 家,上市挂牌公司5 家。2019 年,南京生物医药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70 亿元,同比增长16%。南京生物医药谷已与程和平、黄鄂、吴宜灿、田志刚等10多位两院院士团队在脑科学、核医学、细胞治疗等领域开展合作,培育和引进国家级人才、市科技顶尖专家、市高层次创业人才等各类创新人才300 余位。园区现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2 个,国家及省级重点实验室4 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博士后工作站3 个,研究生工作站14 个,获得10余个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园区先后荣获全国八大最具吸引力的生命科学园区、年度最佳服务生命科学园区、生物医药最佳园区奖、生物医药最具潜力园区奖等,获批“苏南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生物医药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

表2 江苏省生物医药领域代表性产业集聚区

南京生物医药谷医药产业已取得长效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创新资源利用能效不高。南京市高校资源丰富,拥有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医药类高校,但江宁药谷、栖霞生命科技园也在纷纷争抢资源,江北新区合作主动性不够,创新资源利用度不高。二是产业层次不够高端。园区部分大型企业还处于加工制造阶段,部分产品仍处于全球分工的中下游,核心竞争力不强。如基因检测产业门槛不高,增长空间较小;生物制药层次低,未形成规模。三是生产成本进一步加大。江北新区获国家级新区批复以来,房价大幅增长,企业用工、用地、用电等生产经营成本持续增加,增加了吸引本科以上高素质人才向江北集聚的难度。四是创新创业环境比较优势仍然不突出。园区宣传力度仍然不够,在省内外知名度不高。研发区和产业区标识还不系统,园区的形象和内涵仍需提高。

3 优化南京生物医药谷产业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

3.1 提升研发创新能力

聚焦南京生物医药谷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基因技术与细胞治疗等产业重点领域,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面向全球生物医药价值链和产业链,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加强前瞻布局,加快突破一批原创新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核心关键技术。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创新政策、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向创新主体集聚,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增强产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

3.2 壮大产业发展能级

放大南京生物医药谷基因技术和细胞治疗产业地标发展格局,推行江北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链长制”,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对标苏州工业园区、泰州医药高新区等生物医药先进园区,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和龙头骨干企业,大力推动南京生物医药谷创新项目、总部企业和新业态新模式的引进、落地和培育,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牵引,不断做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做强产业发展能级。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专业技术支撑平台、联合研发中心,建设一批生物医药产学研创新共同体、成果转化应用中心,提升企业的合作创新能力。鼓励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开展重大技术攻关,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科研和产业化项目,加快原创性科技成果培育和转化,促进产业迭代升级,使得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

3.3 优化产业生态环境

围绕南京生物医药谷基因技术与细胞治疗、创新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研究绘制生物医药产业链招商图谱,依托全国药品交易会、全国医疗器械企业博览会、中国江苏产学研合作大会、高校院所生物医药专题推介会等活动,积极与产业资源丰富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园区和企业对接,采取市场招商、渠道招商、科技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推进产业集群招商新模式,集中资源和力量招引和建设园区医药产业重大项目,做高产业发展蓄水池。同时积极拓宽产业发展投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产业基金体系与科技金融政策。结合江北新区“两城一中心”新金融中心建设,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的创新投融资体系,加大产业基金、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力度,不断优化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金融环境。

3.4 完善人才支撑体系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推进人才政策创新,进一步细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目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对急需紧缺人才的举荐认定,加大对高端人才经济贡献奖补力度,对高端紧缺人才给予个税税负差额补贴,设立生物医药产业人才专项政策和资金。强化与国内外知名院所、机构合作机制,探索科研人才产业化发展路径,鼓励南京市高校和科研院所结合产业所需加强相关学科人才培养,引导市内科研院校扩大生物医药类本科与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规模。采用“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共建开放式实验室,将人才学历教育“嵌入”产业第一线。

目前生物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是西方现代科学体系发展的结果。中医药理论和技术体系没有充分纳入现代医药产业人才培养核心内涵。新冠疫情发生后,国民对健康安全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和需求。中医药人才的需求增加,必将催生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园区医药产业人才集聚新的增长点。

3.5 加强组织保障服务

发挥南京市生命健康产业“链长制”引领作用,加强顶层设计,集中力量加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培育工作,统筹规划、项目、土地、园区、招商和政策资源,协调解决集群发展重大问题,推进落实重大项目和重点平台建设,组织开展任务分工和督察督办工作,建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统计监测体系和差异化考核制度,形成纵向联动、横向协同推进合力,促进生物医药产业良性快速发展。强化生物医药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智囊作用,组织成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专家顾问团,为园区产业发展高质量决策提供建议。

4 结语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关乎全民健康、谋求未来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高技术新兴产业,也是现代产业体系中成长最快的领域之一。经过近10 年的发展,南京生物医药谷医药产业取得长足进步,产业链条基本健全,创新能力日趋增强,区域特色正在形成。南京生物医药谷是江北新区“基因之城”的核心承载区,生物医药产业符合新区的产业发展定位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是南京市重点打造的产业地标之一。立足当下,南京生物医药谷应加快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国家级江北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放大南京生物医药谷产业格局,拓展辐射范围,以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带动江北新区生命健康产业链协同发展。同时深化与国内外医药企业技术、人才、资本合作,集聚全球生物医药产业资源及创新要素,全面提升园区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聚焦基因技术与细胞治疗等特色优势领域,构筑产业发展高峰。面对新的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求,必将出现新的业态和新的增长内涵。

猜你喜欢
生物医药南京园区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南京不会忘记”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南京·九间堂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