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仲夏时节,一封封高考录取通知书整装待发,又一群少年即将掀开人生新的篇章。
全球战疫、推迟开学、七月高考,甚至还有洪灾、台风……不同寻常的2020年,为1071万名高考生镌刻下与众不同的独家记忆。闯过高考的鏖战,这群奔涌的“后浪”即将汇入磅礴大海。而在所有不平凡的他们之中,有着别样璀璨的一簇——他在襁褓中就被确诊为脑瘫,却逆风飞翔,跑出自己的人生“加速度”;
他的眼前只有蒙蒙微光,却不甘屈于人后,用耳朵感知世界、获取知识;
他高考前突发重疾,强忍剧痛坐轮椅赶考,依然用尽全力为梦想拼搏;
他自幼家贫,15岁才读小学,硬是用“困了就吃颗小米辣”的毅力发奋、再发奋;
他是身高只有1米2的“瓷娃娃”,却有着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最大心愿是写出好作品激励别人;
还有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右手的她,从不认为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始终来坚信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生命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即使历经种种磨难,依然朝着梦想前行,目光和脚步一样坚定。他们,用努力书写出青春最美的样子,用汗水激荡出时代最澎湃的浪花。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简洁的诗行写不尽他们的可爱与不凡。让我们走进这群自强不息的少年,倾听他们的故事,捕捉青春的闪光。
何嘉贤: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学会的东西越来越多,是挺有乐趣的事情,我爱学习。
何嘉贤是一个内秀的少年,6岁时,他被诊断为眼底先天性黄斑变性,慢慢地,视力越来越差,甚至“一片模糊”。上学了,需要写字,他趴在桌子上看不清自己的指尖,只能借助“助视器”看书,靠“手感”慢慢写。黑板,当然是看不到的,“听课”成了名副其实的“听”课。
然而,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在今年高考中,他以685分的好成绩进入了广东省中山市理科前十名,还先后获得吴桂显教育奖学金、广东省宋庆龄奖学金、广东省优秀学生等荣誉。
何嘉贤很有条理,相信“勤能补拙”,每天晚上11点入睡,早上8点起床,酷爱数理化,很少出去玩。他总是有做不完的题目,经常沉迷于理科公式、题目中,即使是周末回家,即使是节假日,也总是埋头功课。“有很多题,尤其是难题,开始是不会的,但是经过钻研,总能学会,这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何嘉贤告诉记者。他也曾受挫,数学竞赛没有取得好成绩、输掉过象棋比赛,但是有困难闯过去就好。
何嘉贤的微信头像是个卡通游戏里的人物,他相信一道道关卡迈过去总能有所斩获。
何嘉贤耐心细致,是同学心中的理科“大神”,他总是给同学讲题,同学们都很喜欢他,和他一起玩,一起出去吃饭,运动会的时候给他戴上“咸蛋超人”一样的墨镜。
何嘉贤的目标从来没有变过,就是成为一名物理学家,所以他选择了中科大物理学系。现在,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了。
老师说:
何嘉贤视力不好,我在班里安排座位时,一直把他放在第二排。同桌也安排了他的好朋友,当他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时,同桌会写下来给他,让他用放大镜看。有些课堂内容要在黑板上板书的,我也会印一些大号字体的资料单独给他看。我在班里很少提及何嘉贤视力不好的事,我希望所有人都认为自己跟他没什么不同。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他不完美的地方只是我们看得到而已,但他的心灵和精神的高度超越了太多看似完美的人。
——中山市龙山中学高三(1)班班主任 陈丽
(光明日报记者 姚晓丹)
李欣雨:上大学后,我想参加学生社团、交更多的朋友。我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去支教、去帮助人、去看更大的世界。
李欣雨 受访者供图
闯过不一样的高考,19岁的四川德阳女孩李欣雨终于迎来了难得的休闲时光。不下雨的清晨,她起床后最重要的安排就是学骑自行车。小心翼翼地跨上自行车,蹬轮、前进,尽管经常因为扶把的手长短不一而失去平衡,但短短几天,她觉得自己“进步还是挺大的”。
哪怕只有左手,也能撑起整个世界。2008年,7岁的李欣雨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右手。面对磨难,她并不气馁,短短两三个月,就用左手练出了一手好字。此后十几年的求学时光,李欣雨从没觉得“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从初中开始,她就在离家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德阳市学习寄宿,每天和同学们一起晨读、学习、聊天、散步,早就习惯了自己照顾自己,“大家能做的事,我都能做”。
总分625分,语文116分、数学130分、英语139分、理综240分,今年高考,这个身残志坚的小姑娘考出了超出一本线96分的好成绩。“知道考分那天,我眼泪都快出来了。”李欣雨说,这是她第二次参加高考,“第一年高考我只比一本线高出十几分,去不了自己喜欢的学校,就下定决心复读一年。这一年,我过得特别充实,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我小时候一直想当医生和军人,但因为身体条件的限制,很多专业不能填报,我就选择了师范大学。”李欣雨说,“上大学后,我想参加学生社团、交更多的朋友。我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去支教、去帮助人、去看更大的世界。”
老师说:
第一次见到欣雨,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但一年的相处,我经常被她打动。
欣雨是独立坚强的。一年来,她从未因自身情况向学校、老师提出过多要求,一直要求老师像普通学生一样对待她。
欣雨是坚忍刻苦的。她学习非常刻苦,能积极思考,经常帮助老师解决同学们在学习上遇到的疑难问题;性格阳光开朗,并没有因为自己与他人不同而感到自卑。
欣雨是身残志坚的。她凭借着自身的坚忍同生活磨难做斗争的惊人勇气,对很多人都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祝福欣雨,希望她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教师 刘戈
(光明日报记者 邓 晖)
徐辰杰:我相信奇迹一定会发生。
徐辰杰 徐西昌供图
654分!高考分数出现在电脑屏幕上的那一刻,山东省邹城市考生徐辰杰和他的父亲松了一口气。“考试发挥正常,获到一个非常理想的成绩,多年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
看似云淡风轻的话语,背后付出的却是比常人多千百倍的努力。
原来,徐辰杰患有“脆骨症”,小时候身体稍有不慎就会骨折。无法独立行走的他,生活需要家人照顾。尽管如此,到了上学的年纪,看到许多小伙伴都背着书包去上学,徐辰杰也萌生了强烈的求学念头:“我也要去上学!”为了满足孙子的求学愿望,徐辰杰的爷爷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担负起了接送和陪读的任务。
虽然身体情况特殊,但徐辰杰在学习上对自己的要求一点没打折扣。他说:“我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特殊的人,而是像普通学生一样严格要求自己。”
徐辰杰告诉记者,他最喜欢的书是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们虽然和我一样是残疾人,但也过出了非常有意义的生活,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可以,我也可以。”徐辰杰说。
说到填报志愿,徐辰杰说,计算机和汉语言文学专业都是他非常感兴趣的专业。他希望将来可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工作,能够自力更生,并且有机会去回报那些曾经关爱过他的人。
家人说:
取得这样的高考成绩,孩子和我都不意外,和他平时的水平差不多。我想说:“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肯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虽然身体的缺陷会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但也能让你将精力集中在真正想做的事上。”我的孩子常说一句话,他相信奇迹一定会在自己身上发生。我希望,那些和我儿子面临一样处境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孩子,不要被暂时的困难打败。坚持下去,一定可以实现目标,甚至做得比普通人更好。
——徐辰杰父亲 徐西昌
(光明日报记者 唐芊尔)
姚俊鹏:我仍然笨拙地飞,云端远比传说中更加绚烂,我要独自寻找,我会记得沿途有多精彩。
姚俊鹏 芜湖市委宣传部供图
上面这首诗的名字是《飞》,作者是安徽省芜湖市安师大附中高考生姚俊鹏,一位先天性脑瘫患者。今年,他的高考成绩为623分,超过安徽省理科一本线108分。
19岁少年姚俊鹏,在襁褓中就被确诊为脑瘫,庆幸的是智力没受到影响。为了训练肌体灵活性,从小父母就陪着姚俊鹏在操场上坚持走步锻炼。
随着训练和恢复,姚俊鹏也和其他学生一样,走进了校园。不同的是,需要父亲姚明每天骑电动单车,送他上下学。他总是伏在父亲背后,跟着一步一摇,爬上教学楼。
“俊鹏学习习惯很好,很自觉。”姚明告诉记者,高考复习阶段,晚上十点半协助孩子洗漱后,夫妻俩就睡觉了,而姚俊鹏会独自一人复习到半夜十二点半。学习之余,姚俊鹏还爱玩电脑游戏,“每周会玩一个小时电脑游戏,但时间一到,他都会主动下线关机,又回到书桌前。”
由于脑瘫导致的痉挛,姚俊鹏的双手不太灵活。上高中后,他喜欢上了生物,也曾跟家里人商量,准备参加生物竞赛,却因为生物解剖等实验对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很高,只能作罢。而这成了姚俊鹏心中的“小遗憾”。
姚俊鹏写起字来也特别费劲。因耗时长,他几乎没有一次完整地做完语文考卷。今年高考,在学校的帮助下,他申请了高考延时,并很快得到批复。而这次是他唯一一次写完作文的考试。
8月4日,班级举行聚会,播放了班级纪念视频,串起了同学们三年的高中回忆,而这个视频正是姚俊鹏精心制作的。这一段段视频,何尝不是姚俊鹏逆风飞翔的记录。
“我们常跟孩子说,要学会感恩,别人帮助你的时候多,你能帮助别人的时候少。”姚明说。
高考结束后,姚俊鹏在纸上写下,“感谢父母,感谢老师”。
老师说:
俊鹏,是一个爱笑乐观的男孩,这是我见到他的第一印象。课堂上,他总会微笑着认真倾听老师讲课,我每次讲笑话,他肯定是笑得最开心的那一个。
俊鹏,是一个坚韧的男孩。到了高中阶段,有些同学会抱怨课业多、压力大,但他从来不会。他从不迟到、从不请病假,每天提前十分钟到校,在学习上从不打折扣。其他同学都难以做到,他却坚持了三年。
经历了高三,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再难倒我们了。希望他在大学里,做好自己,尽己所能,将爱好和潜能相结合,放心去飞!
——芜湖市安师大附中高三(12)班班主任 芮金龙
(光明日报记者 陈 鹏)
桂浩:一定要参加高考,希望不让自己留有遗憾。
“一定要参加高考,不知道我这身体能不能恢复,也许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高考,希望不让自己留有遗憾。”7月8日,17岁的安徽池州八中高三学子桂浩,忍受着全身20多处骨头的疼痛,坚持参加完2020年高考。
坐在轮椅上的桂浩,从容而自信,坚毅的笑容很难让人相信他正在经历突如其来的病痛折磨。
今年4月的一天,桂浩在搬书过程中突感腰部不适,当时的他并没有把这放在心上。直到十多天后,疼痛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加严重。“有一天我买菜回来,看到儿子突然打了个喷嚏就倒在了地上。”桂浩母亲说,家人此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去医院治疗。
医生说可能是骨头恶性癌变,经过活检穿刺检查后,最终确诊为一种罕见疾病。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患病的桂浩只能整日躺在床上忍受疼痛的折磨,更别说高考复习了。然而,坚强乐观的桂浩没有放弃。他数次向父母提出,“一定要参加高考。”桂浩的父母默默流下眼泪,决定帮助儿子。
经家人申请,池州教育部门在桂浩所在的池州十六中考点专门为他安排高考备用考场供其单独使用。参加完最后一科考试,坐在轮椅上的桂浩被推出考点,笑着对大家说:“会做的我都做了,希望能考个好成绩吧。”现场一些考生家长对他竖起大拇指:“桂浩好样的!”
出成绩的当天,桂浩查了自己的成绩,达到了安徽省的二本线。“我想我这也算是没有辜负高中这几年的努力吧。”他说。
老师说:
三年前的一次月考后,语文成绩不理想的桂浩主动来找我,“怎样才能提高语文成绩?怎样写好作文?该读些什么书来拓宽阅读面?”人高马大的他不皮不闹,上课很认真、很踏实,交上来的作业都工工整整。我上课提到的重要知识点,他都一一做好笔记:他在为自己的梦想拼尽全力。
端午节这天,桂浩加了我的微信,我以为他的病情有了很大好转,问他是不是节后回校。他说:“我已经快六十天没念书了。看情况吧,可能回来拍个毕业照。”这一刻我被他感动了,哪怕是在这样艰难的时刻,他仍然时时刻刻想着读书。
我无法体会他忍受了多大的疼痛来为自己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全身20多处疼痛都不能扑灭他内心追梦的火。纵然命运不公,但我相信他乐观坚强的精神不仅能延长生命的长度,更能增加生命的厚度;不仅增添生命的温度,更能拓展生命的宽度。
——池州八中语文教师 张黄霞
(光明日报记者 柴如瑾 常 河)
吉克古日:虽然学习难度很大,但我一直坚持。
吉克古日 受访者供图
三伏天烈日当空,刚填完志愿的吉克古日依然在山上干农活。说到自己的高考成绩,吉克古日很高兴:“能考上一类的本科,我自己挺满意的。因为我是班里基础最差的,唯一一个从五年级读起的学生。”
吉克古日家住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特布洛乡吾口村洛木社,今年23岁,是家中的老大。因为家里穷,父母农活多,为了照料弟弟妹妹,他没能上小学。15岁时跟着村支书到乡里学校,吉克古日燃起了上学的念头。村支书支持他,和学校教务处商量后,把他编入五年级二班。“当时就是完全听不懂的状态,汉语不会说也不会写。”吉克古日回忆道,“我记忆最深刻的事就是老师找了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教我乘法口诀。”语文老师也很关心吉克古日,从最基础的汉语拼音开始教他。“老师从没放弃过我!”
上了初中,吉克古日认字不多,买了一本新华字典,每天就是背字典认字典。他始终把劲儿用在学习上,为了让自己不打瞌睡,他和同桌买了一包小米辣放在课桌上,“困了就吃一口,精神就来了”。
吾口村是贫困村,今年刚通路。从初中到高中,吉克古日每次上学都要先走一个半小时山路从村里到乡上,再花20块钱车费坐车到县城。由于路途遥远,更为了省钱,吉克古日只在放长假时回家。高中三年,吉克古日不仅在学习上用功,也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在杂志上发表文章,获得不少奖项。而在当初小学五年级同班同学里,读完高中考上大学的也只有吉克古日一人。
老师说:
吉克古日的情况有点特殊。小时候家里困难,他想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弟弟妹妹,直到15岁才开始上学。他的语文功底很差,那时连拼音里最基本的声母韵母都不过关。他的彝文很好,经常发表文章,我常常鼓励他学好汉语,争取成为“双语人才”。这个孩子很刻苦,班里语文老师在教室里挂了一张汉语拼音表,他有不懂的就跑办公室来问。他常说自己一定要拼了才行,靠着一股狠劲在学习。高一到高三,我能看到他各科都在进步,我们班作为普通班有八九个学生考本科已经很不错了,吉克古日是里面基础最差的一个,考上大学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吉克古日高中班主任 地地曲波
(光明日报记者 杨 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