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锋,安尼瓦尔·肉孜,宋 博,杨 森, 李峰奇
(1.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北荒漠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特色林果产业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乌鲁木齐 830091;2.阿克陶县林业和草原局,新疆阿克陶 845550;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7)
【研究意义】悬铃木(Platanus)是悬铃木科悬铃木属的通称,树形雄伟,枝叶茂密。中国引入栽培的悬铃木主要有3种:一球悬铃木(PlatanusoccidentalisL.)、三球悬铃木(PlatanusorientalisL.)和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 Willd),在我国各地城、镇道路、绿化区广泛种植[1]。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ciliata(Say)属半翅目(Hemiptera)网蝽科(Tingidae)方翅网蝽属(Corythucha),是为害悬铃木植物的主要害虫,为我国外来入侵种,2007年被国家林业局公布为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该虫在2002年在湖南长沙报道入侵我国[2],2006年在湖北武汉被发现,且危害普遍[3, 4],随后相继在上海、浙江、江苏、重庆、贵州、江西、四川、河南、山东被发现,并在长江流域形成了暴发态势[5-9]。2012年在北京发现该虫危害[10]。2016 年在江苏(除泰州市外)的12个市均发现该虫危害,发生面积达626.6 hm2(重度发生面积45.5 hm2,成灾面积36.1 hm2)[11]。【本研究切入点】该虫已在我国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均有发现为害,且部分地区为害严重。新疆发现悬铃木方翅网蝽危害。研究调查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新疆发生情况。【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采用田间调查采样、室内观察、鉴定、查阅相关文献方法。研究外来有害生物-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新疆发生状况,为该虫的普查和防控提供依据。
在发现疑似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地新疆阿克陶县及周边疏勒县,调查该虫发生情况,并采集样品,带回实验室鉴定。
搜集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简要综述悬铃木方翅网蝽形态特征、分布、发生与为害和防治技术。
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长翅形,体长3.2~3.7 mm,乳白色,头顶和体腹面黑褐色。雌虫腹部肥大而饱满,末端呈圆锥形,产卵器明显,产卵器基部着生下生殖片;雄虫腹部瘦长,末端有1对爪状抱握器;头兜发达,盔状,头兜突出部分的网格比侧板的略大,从侧面看,头兜的高度比中纵脊稍高,在两翅基部隆起处的后方有褐色斑。头兜、侧背板、中纵脊和前翅表面的网肋上密生小刺,侧背板和前翅外缘的刺列明显;前翅显著超过腹部末端,前缘基部强烈上卷并突然外突,亚基部呈角状外突,使前翅近长方形,腿节不加粗;足和触角浅黄色;后胸臭腺孔缘小且远离侧板外缘[7, 12]。通过室内鉴定新疆阿克陶县、疏勒县悬铃木上发生的网蝽形态特征与上述特征一致,确定新疆已发生悬铃木方翅网蝽。图1
注:A:成虫;B:若虫(5龄);C:若虫聚集为害;D:悬铃木叶背面为害状
悬铃木方翅网蝽原产北美,主要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之后逐渐传入意大利、法国、匈牙利、西班牙及欧洲中南部以及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除了非洲、南极洲以外,其他大洲均可见该虫分布[12]。2002年该虫在我国长沙被发现,之后逐渐传入湖北、上海、浙江、江苏、重庆、贵州、江西、四川、河南、山东、河北、北京、陕西等省市[5-12],因此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分布广、适生性强。
悬铃木方翅网蝽以成虫和若虫聚集在叶背吸食汁液为害[4],并能传播悬铃木叶枯病菌(Gnomoniaplatani)和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fimbriata)[13]。该虫可为害一球悬铃木、二球悬铃木、三球悬铃木,部分取食红叶李(Prunuscerasifera),胁迫条件下还可为害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和红花槭(Acerrubrum),但只在一球悬铃木、二球悬铃木、三球悬铃木上产卵,并完成完整的发育世代[14]。在室内,悬铃木方翅网蝽卵孵化集中在产卵后第7 ~ 11 d,平均发育历期为9.34 d;若虫羽化集中在卵孵化后的第8 ~ 14 d,平均发育历期为10.23 d;成虫寿命在30 ~ 65 d[15]。
该虫在郑州1年发生4代,4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出蛰,并产卵,每雌可产约300 粒卵,卵历期约20 d,5月中旬始见第1代若虫,6月上旬出现第1代成虫,第1代历期约60 d,第2 ~ 4代历期约35 d;9月中旬至10月下旬第 4 代成虫陆续越冬;越冬场所主要为悬铃木主干、主枝的翘皮、缝隙或地面枯枝落叶[4, 16,17]。上述研究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寄主单一,但发生世代多、繁殖力强,以成、若虫聚集在叶片背面刺吸为害,并能传播悬铃木叶枯病,对悬铃木为害大。
2.4.1 发生与为主
近年来在新疆城镇建设中,大量引进种植绿化树种,其中包括悬铃木树种。2019年6月20日,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巴仁乡巴仁村街道边2株悬铃木(定植4 ~ 5 a)上发现疑似悬铃木方翅网蝽为害,立即采集样品,并在实验室鉴定,最终确定为悬铃木方翅网蝽。随后在周边及阿克陶县县城街道种植的悬铃木上初步调查,共调查了17个采样点的181棵悬铃木,其中有6个采样点的14棵被悬铃木方翅网蝽为害,为害率为7.73%,且主要为害的是3 ~ 5年定植的小树,但在阿克陶县皮拉勒乡1个1 hm2(15亩)悬铃木苗圃园为害较重,为害株率为85.00%。2019年9月22日在喀什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发现该虫为害,为害株率为75.00%。因此在新疆可采取以下防控措施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进行防控,阻止其传播、危害。
2.4.2 检疫措施
林业检疫部门和悬铃木调运部门加强对调运的悬铃木进行抽检,按照形态特征鉴定是否携带悬铃木方翅网蝽,一旦发现及时处理,处理技术参考化学防治,防止该虫的远距离传播。
2.4.3 物理防治
在初冬剥除悬铃木树干的翘皮、清除树下枯枝落叶,并对树干涂白,恶化越冬场所,降低其越冬基数。在树干上捆绑诱集带,诱集越冬成虫,12月中旬或落叶后,解除并集中销毁。
2.4.4 化学防治
在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期或成虫发生初期,对全树枝叶喷施2.5%联苯菊酯乳油2 000 ~ 3 000 倍液、1.2%苦参碱·烟碱1 500 ~ 2 000倍液、70%吡虫啉10 000倍液或25% 噻虫嗪10 000倍液。
2.4.5 生物防治
悬铃木方翅网蝽天敌种类较多,天敌对其种群控制起着重要作用,引进、保护利用天敌是控制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重要途经之一。如在杭州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捕食性天敌有:日本通草蛉Chrysoperlaniponensis(Okamoto)、普通草蛉Chrysoperlacarnea(Stephens)、小花蝽属(2种)Oriusspp.、齿爪盲蝽属Deraeocorissp.、南亚大眼长蝽Geocorisochropterus(Fieber)、史氏盘腹蚁AphaenogastersmythiesiForel[18]。在上海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天敌有: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sinica、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japonicas、军配盲蝽Stethoconusjaponicas、齿爪盲蝽属(1 种)Deraeocorissp、小花蝽属Oriussp、广斧螳螂Hierodulapetellifera、狭蚁蛛Myrmarachneangusta、三突花蛛Misumenopstricuspidatus,其中军配盲蝽和小花蝽是主要捕食性天敌[19]。
发现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新疆发生为害,虽未造成严重为害,严密监测该虫的发生情况,以免该虫爆发成灾。目前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我国发生的最西地区为陕西西安[20],初步分析该虫应是通过外地引进苗木传入新疆并定植为害的。据朱耿平、朱海燕等[21, 22]分析新疆虽然不是该虫的最适宜发生区,此虫在新疆是否有爆发的可能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新疆被首次发现为害,仅在发现悬铃木发现地阿克陶县周边进行了调查,在新疆的其他地区是否还有发生,需进一步确认。简要综述了悬铃木方翅网蝽在中国其它地区的生物学特征及防治措施,为新疆该虫的防控提供参考,但该虫在新疆的发生规律和防控措施与其他地区是否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
悬铃木方翅网蝽寄主单一,但分布广、适生性强、发生世代多、繁殖力强,并以成、若虫聚集在叶片背面刺吸为害,且能传播悬铃木叶枯病,对悬铃木危害大。
目前悬铃木方翅网蝽已在新疆阿克陶、疏勒县发生为害,在部分苗圃危害较重,为害率在7.73%~ 85.00%。在新疆可以通过采取检疫、物理、化学、生物的防治措施进行防控,避免该虫在新疆扩散蔓延和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