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研究

2020-10-19 08:09寇文雅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抢救

寇文雅

【摘 要】目的:探讨观察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研究。方法:观察对象为我科(神经内一科)2018年-2019年收治急诊转入抢救的危重患者80例,自由组合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采取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7.5%均高于对照组的80.0%,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的20.0%,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急诊;危重患者;抢救

【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1--02

前言:急诊危重患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发展快、病情严重的特点[1],不及时抢救治疗,会危及到患者生命健康,引发大型医疗纠纷,因此为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具有重大意义。此次将我科(神经内一科)2018年-2019年收治急诊转入抢救的危重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探讨观察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将我科(神经内一科)2018年-2019年收治急诊转入抢救的危重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自由组合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善。排除标准:年龄89岁以上。

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22-89岁,平均年龄(58.4±6.9)岁;

实验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3-88岁,平均年龄(58.6±6.5)岁。

此次探讨观察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各条件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数据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如下:

(1)完善制度:总结分析以往管理制度中的问题,完善现在的管理制度,并调整规范患者转运过程时的工作流程,修改抢救护理评估表等。

(2)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知识规培,学习相关护理知识、技术以及法律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3)专业技术提升: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技能培训,如吸痰、心肺复苏等技术,完善规范工作技术流程,开展实战训练和考核。

(4)规范药物和器械:将急救药物和器械分类摆放整齐,护理人员需做到常整理、清扫、整顿、清洁、提高。保证急救药物和器械的有效性,每天安排护理人员做好清点检查、准备工作。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来统计记录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总分100分。非常满意:问卷分数≥90分,满意:问卷分数≥60分,不满意:问卷分数≤59分,(非常满意+满意)=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的各项研究数据录入到SPSS25.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采取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7.5%均高于对照组的80.0%,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的20.0%,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务服务的发展,常规急救护理管理制度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不能及时对患者做出有效护理,延长患者抢救时间[2]。急诊危重患者的病情严重、发展迅速[3],在抢救过程中出现一丝纰漏将会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进一步发展为医疗纠纷,为此,为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具有重大意义。护理安全管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不产生法定规章制度以及法律允许范畴以外的心理、身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伤甚至死亡[4]。使抢救工作有章可循,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加强护理人员法律知识,提高护理人员抢救知识和技术;完善规划急救药物、设备以及器械,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此次探讨观察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診危重患者抢救中的研究。探讨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7.5%均高于对照组的80.0%,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的20.0%,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王桂芝, 张洪露, 张瑾. 基于中西医结合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危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1):2968-2971.

吴雪.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5):9618-9619.

张春珍. 急诊护士经历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突发心脏骤停事件的质性分析[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3):1809-1811.

周嫦. 改良SBAR转运护理记录单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院统计,2017,24(5):393-395.

猜你喜欢
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抢救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结核内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分析
护理安全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实施应用效果分析
研究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的施行意义探析
危重患者皮肤压疮护理预防
无创通气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危重患者32例临床观察
俄召驻外代表开会“抢救”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