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秋双
【摘 要】目的:对比核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疲劳骨折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6年4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疲劳骨折患者中选择4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对象,所有患者在治疗之前均进行疾病诊断,但是患者采取的诊断方式是不同的,按照不同诊断方式将患者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通过CT诊断,观察组通过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诊断情况、诊断准确率和误诊率。结果:观察组诊断出股骨下段骨折5例,胫骨上端骨折7例,胫骨下端骨折4例,排骨上段骨折3例,对照组诊断出股骨下段骨折3例,胫骨上端骨折6例,胫骨下端骨折2例,排骨上段骨折2例,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0.48%,误诊率为9.52%,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61.9%,误诊率为38.09%,观察组的诊断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疲劳骨折的效果对比能够发现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效果更高,值得进一步应用。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CT诊断;疲劳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1--01
疲劳骨折属于应力骨折的類型,主要是由于骨头长时间受损所导致的,骨折开始发生在骨小梁处,在逐渐自我修复的过程中进一步破坏,所以导致无法痊愈[1],最终损伤程度大于自我修复效果,造成疲劳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疼痛,适当休息会减轻疼痛。但是该疾病发展缓慢,所以患者很难提高重视,疾病进一步发展也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创伤[2]。本次研究针对核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疲劳骨折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下为具体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础资料
我院进行本次研究的时候一共选择了42例疲劳骨折患者作为对象,病例时间在2016年4月至2019年1月。根据不同的诊断方式将患者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男女人数分别为11人和10人,年龄在28岁至53岁,平均(40.31±1.25)岁,对照组的男女人数分别为12人和9人,年龄在27岁至55岁,平均(40.33±1.26)岁,对比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观察组通过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主要通过philips gyroscan intera1.5T超导型磁共振仪进行诊断,对照组通过CT诊断,主要通过螺旋CT机进行扫描诊断。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股骨下段骨折、胫骨上端骨折、胫骨下端骨折、排骨上段骨折骨折等诊断情况、诊断准确率和误诊率。
1.4 统计学分析
根据SPSS17.0检验,计算X2值进行检验数据,当p<0.05的时候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果
2.1 骨折诊断情况比较
观察组诊断出股骨下段骨折5例,胫骨上端骨折7例,胫骨下端骨折4例,排骨上段骨折3例,数量均要高于对照组,详情见表1。
2.2 准确率和误诊率比较
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误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疲劳骨折的临床症状不明显,而且患者平日休息的好的话很容易被忽视,所以在临床诊断方面存在较高的误诊率和漏诊率。该疾病常发生在下肢,和暴力引起的急性骨折不同。疲劳骨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体承受持续性外力影响,而且内部骨骼的抗损伤能力和变性能力比较差,所以很容易导致疲劳骨折。在持续性疲劳活动的影响下,受压骨头会受到一定的创伤,当持续性外力影响停止的时候,骨骼自身会进行修复,但是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话,损伤程度会远远高于修复能力,这样就会导致骨折。骨折程度高的话,患者会在休息的时候也会感到严重的疼痛,还会出现局部肿胀的情况[3]。由于患者所承受的压力部位不同,所以产生疲劳骨折的部位也不同,长跑运动员常发生在股骨干、股骨头、胫骨后端,舞蹈演员常发生在股骨颈部位,大部分出现疲劳骨折的部位都在下肢,所以医生在诊断之前要对患者的职业以及长时间从事的活动进行了解,这样也能够帮助医生进一步确定疲劳骨折部位[4]。目前临床常见的诊断方式为CT诊断,能够有效地对骨痂变化和髓腔情况进行观察,但是针对早期疲劳骨折的诊断缺乏一定的特异性。另外一种常见的诊断方式为核磁共振成像,能够有效的针对骨髓水肿情况进行诊断分析,具有特殊的优势,因此相比CT诊断来说,核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价值更高,临床诊断效果也比较高[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诊断出股骨下段骨折5例,胫骨上端骨折7例,胫骨下端骨折4例,排骨上段骨折3例,对照组诊断出股骨下段骨折3例,胫骨上端骨折6例,胫骨下端骨折2例,排骨上段骨折2例,观察组的诊断率高于对照组,误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
总而言之,核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疲劳骨折的效果对比结果可以看出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效果更高,能够弥补CT诊断存在的缺陷,并且保留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进一步应用。
参考文献
马国津,马玉骥,崔金利.核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疲劳骨折的效果对比[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2):162.
薛向东.多层螺旋CT与MRl联合应用对隐匿性骨折及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3):1868-1869.
孙青.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7):81-82.
高克军,史浩文.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双足与保健,2019(14):147-148.
何元鑫.评价腕关节损伤采用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7):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