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训练并物理因子治疗对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后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0-10-19 17:41巴音额尔登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4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

巴音额尔登

【摘 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并物理因子治疗对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后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的70例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使用治疗方案的不同来进行分组。采取常规治疗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早期康复训练并物理因子治疗的35例患者为实验组。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手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并物理因子治疗有利于促进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手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 康复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手功能

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主要由交通事故伤所致,在临床上较为常见[1]。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会给手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导致手功能障碍,给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治疗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时,应将促进手功能恢复当作一项重点内容。现对70例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实施分组实验,旨在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并物理因子治疗对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后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的70例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检查确诊,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精神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资料不全者。根据患者所使用治疗方案的不同来进行分组。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34~65岁,平均(47.25±4.32)岁。实验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35~64岁,平均(47.34±4.25)岁。比较2组一般资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根据损伤情况,为患者实施肌腱修复、神经修复、骨折固定等基础治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可开展健手协助下患手被动屈伸锻炼,并逐渐过渡至患手主动屈伸锻炼,每次20分钟,每天2次。

常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采取早期康复训练并物理因子治疗。①早期康复训练。基础治疗后2~7天,指导患者在一定静力、动力条件下对患手手指逐一实施被动、主动屈伸训练,开展口令加助力锻炼。逐渐增加皮肤感觉训练,每次20分钟,每天2次。②物理因子治疗。根据损伤情况,采取合適的物理因子治疗方法。伤口肿胀者,采取毫米波治疗,剂量为50毫安,治疗10分钟,也可采取超短波治疗,剂量为60毫安,治疗15分钟;伤口出血者,应用冰袋局部冷敷,每次10分钟;应用内固定术治疗者,采取红外线照射,也可以应用电磁波治疗器进行磁疗,局部支架治疗者需要将电磁波治疗器的磁头放在伤口远端或者是近端的皮肤完整处,拆线后用消毒纱布保护的情况下可将磁头放在伤口处进行磁疗,剂量不可超过1000高,治疗20分钟。

1.3 观察指标

①手功能。参考《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手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手功能情况进行评定,分为0~12分,分值越高,手功能越好[2。②生活质量。采取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总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数据分析。用率、x±s表示计数、计量资料,采取X2、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2组手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手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周围神经是指脑、脊髓(中枢神经)之外的神经[3]。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病因主要有牵拉损伤、切割伤、压迫性损伤、电烧伤等。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出现后,容易引起手功能障碍,给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临床治疗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时,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促进手功能恢复。目前,物理因子治疗方法在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本研究中,对实验组的35例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并物理因子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结果发现,相比较于治疗前,2组的手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高。说明,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手功能。同时,治疗后实验组手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的对照组。说明,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采取早期康复训练并物理因子治疗,可更好地促进患者的手功能恢复,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原因在于,早期实施系统化的、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使患者被动、主动锻炼手功能,可以提高手部肌力,并能促进淋巴、静脉回流,从而实现手部感觉功能、运动功能的迅速恢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毫米波治疗、超短波治疗、局部冷敷、电磁波治疗等物理因子治疗手段,可缓解伤口肿胀症状、加速炎性反应的消退,还可以有效刺激手部神经与软组织、改善局部组织粘连症状、避免手部僵硬。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训练并物理因子治疗有利于促进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手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幸谊,梁晓青,李晓纯.分期康复护理在周围神经完全性损伤神经断端吻合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05):153-156.

[2] 占娟娟.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术后给予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0):102-103.

[3] 庞秀明,庞秀宇,李默,陈晶,王艳.夹脊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8,35(05):66-69.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日间康复训练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对接受闭合性跟腱断裂修复术的患者实施等速康复训练的效果分析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康复训练联合心理健康教育辅助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观察
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训练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