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可充电呼吸机配合转运护理在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2020-10-19 19:44赵丰清宋莎莎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3期

赵丰清 宋莎莎

【摘 要】目的:探讨便携式可充电呼吸机配合转运护理在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本院需要转运的急危重症患者166例,时间:2017年6月-2019年6月,患者转运时使用便携式可充电呼吸机并配合转运护理。对比转运前后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166例患者转运过程中,均未发生异常情况,患者生命体征较转运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便携式可充电呼吸机和转运护理同时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中,能较好地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保证转运的顺利,此方法可应用。

【关键词】便携式可充电呼吸机;转运护理;急危重症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3--02

急诊危重症患者在通过抢救和早期处理后,需要进行转运以接受下一步的治疗,转运一般需要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但因患者的特殊性,转运风险较大,因此转运前,要先充分评估转运风险,由专人向家属告知患者病情及转运风险,得到理解和支持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方可实施转运[1]。为保证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成功,本研究选本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治疗的166例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使用便携式可充电呼吸机并配合转运护理,分析此方法对转运的积极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本院166例急危重症患者,治疗时间:2017年6月-2019年6月,男80例,女86例,年龄45~63岁,平均(56.2±1.4)岁;呼吸系统疾病65例,脑血管疾病59例,心血管疾病16例,其他疾病26例;转入呼吸重症监护室48例,转入ICU 63例,转入急诊ICU 32例,转入CCU 13例,其他科室10例。纳入标准[2]:①患者转运前生命體征稳定。②为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通气时间在10分钟以上。③已告知患者家属相关病情和运送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家属同意转运并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3]:①肝肾功能存在异常者。②有既往机械通气史者。

1.2 方法

(1)呼吸机的使用。转运患者时,使用便携式可充电呼吸机(品牌:哈美顿,仪器型号:哈美顿C1)。使用方法如下:首先,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呼吸模式,主要有压力支持通气(PS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控制通气(PCV)。其次,根据患者病情、体重设定合适的呼吸机参数,潮气量一般为6-12ml/kg,呼吸频率每分钟12-18次,成人通气量每分钟6-9L,氧浓度为40%-60%。第三,使用呼吸机前,查看呼吸机储备电量、氧气量是否充足,并检查湿化液量和温度,湿化液量一般为1/3-1/2,温度在50℃。

(2)转运护理。转运前,对患者的意识、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全面评估,固定好引流管、静脉通路、尿管等,确保管道畅通。将转运的重要目的和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告知家属,取得支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合理安排医护人员,通知转入科室做好接收准备,开放绿色通道。备好抢救物品和设备,并检查设备性能。连接呼吸机,给予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试运行3-5分钟后,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异常情况,则进行转运。转运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护好管道,防止其受压、扭曲、脱落等,注意呼吸机的运转情况以及相应参数,强化报警处理。完成转运后,和转入科室人员做好详细交接,患者病情稳定无异常情况后,方可离开。

1.3 观察指标

比较转运前和转运后患者的生命体征。主要包含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使用SPSS20.0,计量使用()、计数行t检验、 进行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转运前后,患者生命体征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容易造成患者病情的突然变化,危险性较高。据有关文献表明,院内转运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患者本身、医护人员和仪器设备。因此在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院内转运时,需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管理水平以及相关仪器设备运行质量[4]。本研究主要探讨便携式可充电呼吸机配合转运护理在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便携式可充电呼吸机和传统呼吸机相比,其体积小、操作简单,其功能不亚于传统呼吸机,可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需求。另外,在患者转运过程中,对其施以转运护理,可减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保证转运成功。通过本研究可见,对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便携式可充电呼吸机配合转运护理,患者转运前和转后的生命体征无明显差异(P<0.05)。

综合上文,便携可充电呼吸机配合转运护理能够有效转运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成功率较高,可在院内转运中应用。

参考文献:

刘容, 邱艳, 李湖波, et al. 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及效果[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 35(23):1798-1802.

周嫦. 改良SBAR转运护理记录单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院统计, 2017, 24(5):393-395.

李晓霞. 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8, 15(13):62-63.

马晓莉, 刘霞, 侯明. 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人转运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64):12570-12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