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分析

2020-10-19 19:44李素霞侯红卫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3期
关键词:静脉炎护理

李素霞 侯红卫

【摘 要】目的:对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致静脉炎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选取该院肿瘤内科收治的92例血液肿瘤患者,分析患者PICC置管致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组,分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和常规护理干预模式,依次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患者。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占8.69%、28.26%,数据差异显著,观察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针对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时,因导管因素、病情因素、血管因素、穿刺因素等致使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制定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保证护理质量,降低静脉炎发生率,确保患者顺利完成化疗。

【关键词】血液肿瘤;PICC;静脉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3--02

近几年,受化学污染、遗传因素、辐射等因素的影响,血液肿瘤患者的发生率明显提升。临床上,常见血液肿瘤患者包括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确诊后,通常对患者采用静脉化疗方式进行治疗,而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该方法主要是对患者外周静脉进行穿刺插管,避免反复穿刺对周围血管造成损伤,降低患者组织坏死发生率,同时确保化疗顺利进行。实验选取92例血液肿瘤患者,总结并分析PICC置管致静脉炎发生的原因,进一步探讨可行性护理干预模式,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肿瘤内科(2018.7~2019.7)间收治的血液肿瘤患者共92例,分析患者PICC置管致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组,46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该组中男/女(29/17)例,患者年龄平均值(49.67±0.63)岁,46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預模式(观察组),该组中男/女(30/16)例,患者年龄平均值(50.12±0.57)岁,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基本资料可比,组间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分析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致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导管因素:在为患者进行化疗时,选择的导管型号与血管管腔大小不适宜,极有可能对静脉壁造成刺激,从而引发静脉炎;患者病情因素:血液肿瘤患者的病情普遍较严重,受原发病的影响,患者白细胞增高,因此,化疗期间,非常容易对胃肠道造成刺激,从而引发一系列肠胃不适反应,进一步增加血液粘稠瘀滞,减慢血液流速,引发静脉炎;患者血管因素:研究表明:患者血管管腔越细,血管壁就越薄,血管弹性越差,而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2];穿刺因素:对患者化疗期间,在血管的同一部位进行反复穿刺,多次回撤导管,造成送管速度快或阻力强,极易损伤血管,进而引发静脉炎。此外,对不同血管选择不同穿刺部位时,遇到静脉粗、直情况,管腔又粗变细且高低起伏,容易损伤血管内膜,致使静脉炎发生;患者方面:化疗期间,患者机体免疫力较低,容易引发感染,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此外,对患者进行置管后,其活动量明显减少,极易形成血栓,从而诱发静脉炎;其他方面,如患者过度紧张,造成血管挛缩,送管、穿刺需反复,造成静脉炎。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在对患者进行置管时,首先要综合评估其血管情况,尽量选择合适的血管,减少多次穿刺的可能性;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避免由于过度紧张造成血管挛缩,引发静脉炎;依据患者血管管腔大小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

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其内容包括:置管前的护理:先对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告知患者术后要减少卧床时间,适当活动,避免血流淤滞引发血栓。针对部分不能下床活动者,可尽早指导其进行握拳抬举锻炼,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率。还要嘱咐患者适当增加饮水的次数,预防血液高凝引发血栓形成[3];置管中的护理:选择贵要静脉为首选静脉,是由于贵要静脉较深,但穿刺过程中,护理人员尽可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预防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穿刺期间,护理人员还要遵循无菌原则,避免由于感染引发静脉炎。送管动作要缓慢,速度适宜,以防损伤患者血管内膜,避免引发静脉炎;置管后的护理:为血液肿瘤患者置管后,做好拍片定位工作,一般情况下,导管尖端应达到上腔静脉中下三分之一处,这样可以避免导管随患者肢体过度屈伸诱发的静脉炎。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其中I级静脉炎:患者输液部位可能出现发红且疼痛情况;II级:患者输液部位大部分出现发红情况,且疼痛明显;III级:患者输液部位有发红现象,还有可能形成条索状静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专用软件(SPSS20.0)分析实验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检验,P<0.05,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对比,P<0.05。见下表1。

3 讨论

由于血液肿瘤患者病情比较特殊,患者往往存在白细胞及凝血功能异常,加之机体血小板较低,化疗治疗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所以,总结并分析PICC置管致静脉炎发生的原因非常有必要,以此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实施有效、可行的护理方案,确保患者化疗顺利进行。实验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分别从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及做好健康宣教方面干预,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且优质的护理服务,有效保证了护理质量,预防并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结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静脉炎发生率8.69%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8.26%,(P<0.05)。

综上,针对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时,因导管因素、病情因素、血管因素、穿刺因素等致使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制定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保证护理质量,降低静脉炎发生率,确保患者顺利完成化疗。

参考文献

林佳,李静,王文娟,等.联动护理管理模式用于儿科血液肿瘤化疗PICC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6):117.

何全英,陈启兰,覃红艳.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8):39+41.

章玉英,黄燕.预见性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6):156-159.

猜你喜欢
静脉炎护理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
加味桂苓汤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6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