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辰
摘要:花保人属于云南彝族一个细小的分支,世代久居滇东南深山之中,直到现在还保留着许多原始的传统习俗。花保人能歌善舞,民族特色浓郁,舞蹈文化古老而又独具特色。花保人在舞蹈时从头到脚呈s型扭动,故而形成独特的“s型舞蹈动律”。而“葫芦笙舞”作为花保人舞蹈文化特色的象征,充分地呈现出花保人“s型动律”的独特。通过对动律发展形态及动作创新的研究,系统地诠释花保人“s型动律”在舞蹈作品编创中的运用。弘扬花保人舞蹈历史文化,以创新型的舞蹈形式推动花倮民族特色文化的发展及传承。
关键词:特色:发展;S型动律
一、彝族花倮人概述
云南省西畴县属彝族支系的花保人是一个人口少、居住地偏僻、文化习俗保留完整的少数民族。通过各种研究方法研究考察花保人传统舞蹈文化,了解并掌握花保人s型动律的基本元素及动律来源。从最基本的文化背景入手,研究花倮人的舞蹈文化背景,考察本民族的历史起源及历史传说。分析花保人s型动律的起源及原生态舞蹈的表演形式,了解并掌握基本动作组合及动作元素。根据花倮人的传统习俗及生活劳作提炼基本的舞蹈形态,通过原生态的动作套路掌握s型动律的基本要领。从基本的动作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基本动律的表现形式及动作发展规律。从单一动作的要素及特点,再到动作组合的创新及发展,最后到舞蹈编创特色进行研究分析,掌握花倮人舞蹈作品编创中的运用手法及特色发展。
花倮人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原始习俗保留比较完整,生产生活方式比较落后,其民族文化特色强烈。在生产生活中编创出了许多别具特色的舞蹈作品,使更多的文艺工作者深入了解花倮人的舞蹈文化及动律特色,如此才能使更多的花倮题材的舞蹈作品推陈出新,展现在各大舞台上。通过研究考察,深入了解花倮人s型动律的基本要素及发展创新。通过研究动律在舞蹈编创中的运用及发展,总结出一套系统的创新性发展规律,使动律在编创中得以良好的发展及充分的运用。
通过此项研究,推动花倮人的文化产业发展,使大批的舞蹈作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样一来将会有更多的人知道花保人,会有更多的文艺工作者了解花倮人的独特文化,并激起他们的发掘热情与创作热情,如此花倮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同时还能推动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帮助大山里的花倮民族脱贫致富走向新的生活。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论述如何运用花保人s型动律进行舞蹈作品的编创,舞蹈作品的出现及推广以一种招牌的形式向人们介绍花倮民族,通过这种形式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为其向往。如此会有更多的人来此旅游感受花倮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就能大大推动当地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光如此,此论文研究的意义还在于對花倮文化习俗的传承与发展。
二、花倮人的舞蹈文化背景
花倮人是一个人口极少的少数民族,1958年划分为彝族,属于彝族支系。现今生活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曼龙村等几个花倮村寨。花保人没有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所以花倮人世代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只能靠语言与歌舞。其中歌舞最为显著,在花倮村寨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在花倮人众多的原生态舞蹈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为葫芦笙舞,葫芦笙舞是花倮人最传统的舞蹈,以葫芦笙为伴奏,以“s型”为舞蹈的基本动律。花倮人除了葫芦笙舞,还有弦子舞,闹丧舞,花倮人世代生活在偏僻深远的大山之中与世隔绝,独具特色的原生态舞蹈文化世代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独特的舞蹈背景造就了大山深处花保人的传奇与神秘。1987年著名舞蹈艺术家戴爱莲来到花倮村寨对花倮人的舞蹈文化进行了实地考察,她不由得称赞花倮人为最具有神秘,最具有特色的民族,还将花倮人的舞蹈元素称之为“中国式的迪斯科”。2006年花保人的原生态舞蹈葫芦笙舞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更加证明了花倮人舞蹈文化的独特与宝贵。花保人久居大山深处,地处偏远跟外界几乎是隔绝的,交通不便,生产力极为落后,至今还传承着许多原始习俗和稻作文化。也正因如此许多独具特色的花倮文化才能更得以保存,为现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具有艺术价值的研究。希望能通过此论述让更多的舞蹈工作者们发现了解花倮人独特的s型舞蹈动律,也希望让更多的舞蹈工作者明白少数民族原生态舞也需要创新与发展,也可以摆脱原生态的束缚而成为推陈出新又不失民族特色舞蹈作品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