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圣洁
摘要: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且有着监测条件复杂、监测范围广以及大气环境污染物浓度变化明显饿到特征,其监测质量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在大气环境监测过程中,还要做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流程来开展工作,从而保障大气环境监测的准确性。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全过程
大气环境监测指的是对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进行观测跟分析的测定过程,对于大气环境质量保护跟改善工作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还要加强对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力度,对现有的监测模式也要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大气环境监测效果,促进我国的大气治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大气环境监测现状概述
近年来我国对于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力度进一步提升,并且陆续出台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使得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得到了一定的规范化管理,但是在具体的环境监测工作中依旧存在有比较多的问题,并且影响大气环境的监测质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气环境监测评价不全面
AQI作为空气质量指数,也是评价大气质量的一项关键要素,但是目前我国在大气环境监测跟治理工作中,所公布的城市AQI值均为平均值,对于大气的实际污染情况也无法进行客观全面的描述,所得到的监测结果跟實际空气质量存在有比较大的误差。因此在实际监测工作中还需要对现有的监测采样模式进行强化跟完善,积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监测区域内大气情况的全天候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跟合理性。
2.大气环境监测网络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还没有构建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系统,并存在有比较严重的大气环境重叠监测以及数据浪费等诸多问题,使得环境监测的效果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针对这一问题,要求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能够对现有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构建工作进行不断的完善,来达到预期的环境监测效果。
二、大气环境监测质量全过程控制策略
1.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大气环境监测的样品采集过程中,还需要确保样品采集的质量,这也是保障环境监测水平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相关测量人员还需要做好前期监测数据跟资料的收集工作,具体包含有大气污染源的分布扩散排放情况、气象资料以及人口分布情况等等,随后进行监测手段以及测定方法的合理选择。比如目前我国进行大气采样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有直接采样法以及富集采样法两种类型,其中直接采样法能够对大气浓度中比较高的物质进行监测,并且可以反应出大气的瞬时浓度。
2.补点环节质量控制
在监测放点的布设过程中,需要采用统计法、模式法以及经验法等三种放点模式,其中经验法最为常用。在监测网点的设置过程中需要尽可能选择多点布设,在每个点位设置一定的监测点数,在城区人口密集区域或者污染物严重超标的区域则需要进行采样点的适当增加,补点方法可以按照功能区划分为扇形布点、网格布点以及同心圆布点等多种模式,并要在结合现场监测环境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够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跟可靠性。
3.对环境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分析
在实验室质量控制过程中需要包含有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实验过程质量控制等多种模式,其中内部控制多是通过特异质量控制图以及其他方式来进行分析应用,并且要对现有的质量监测手段进行不断的强化跟控制,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在进行实验室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中,需要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确保实验室的清洁性跟完整性,对于实验室内的各种分析仪器均需要做好校验工作,定期进行各种设备的校验以及维护,借此来保障实验室的检验效果。此外还要确保监测以及分析仪器设备的运行正常性,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均具备有专业良好的大气检测数据,并且要做到持证上岗,这样才能够确保各项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
4.数据处理环节的质量控制
数据处理也是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实验室能够进一步加强对数据处理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监测到的数据能够对大气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真实准确的反映。此外还要制定严格的实验室质量控制规定,对数据质量管理流程进行严格的管理,避免在数据使用过程中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的损坏等问题发生。对实验室数据分析管理模式进行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来进行监测数据的记录以及删改工作,并且要进行签字复核制度的严格落实,确保数据的原始性跟合理性,在审核以及调用数据过程中可以随时做到有据可查。最后还要严格按照监测数据报告技术来进行报告的审核工作,确保各项数据报告的全面性以及科学性。
三、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工程的进一步开展,对于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力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但是在具体的大气环境监测过程中还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也就容易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合理性跟有效性。因此我国还需要不断强化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对现有的监测流程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监测效果,为我国的环境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