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莎莉,王莉,付阿丹,张娟,何婷,唐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湖北武汉,430014)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代谢性疾病,近年来,我国2 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急剧攀升,80年代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仅为0.67%,到2013年已上升到10.4%[1]。WHO 报告预测到203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将由目前的3.82 亿增至5.92 亿[2]。以往临床关于糖尿病住院及出院后管理中也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等个性化管理,虽然对患者控制血糖有一定帮助,但血糖达标情况还是不理想。作为国家慢病管理的重点疾病,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出现了一种新的互联网管理模式“医护通血糖智能管理平台”[3]。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 “闭环式血糖智能住院-社区-家庭管理平台”,简称一站式服务平台,即将糖尿病患者管理过程作为一个闭环系统,使管理构成连续封闭团队,进而使出现的矛盾、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决策、控制、反馈、再控制、再反馈...从而在循环积累中不断沟通改善,加强患者管理意识、主动参与疾病管理并实现持续血糖达标,达到促进疾病转归的目的。
选取的关键指标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根据相关文献报道[4]及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样本量计算公式,设显著水平α=0.05,β=0.10,根据公式,将δ=0.49,σ=0.73,μ0.10=1.28165,μ0.05=1.6448 代入公式,得到总样本含量为:n=93.69,估算两组最少各需要纳入研究对象91 例。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本院糖尿病病房住院的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了控制试验过程的交叉及沾染,选取本院内分泌二病区作为对照组,内分泌一区为试验组,两病区采取同质化管理,护理水平一致。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5]的2 型糖尿病 诊断标准;②糖尿病病程>3 个月,年龄25~59 岁,能熟练操作智能APP系统,生活完全自理,无其他严重基础疾病;③具有认知和读写能力,能接受管理站规范化管理。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妇女;②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患者等;③近期有手术、外伤史患者。终止标准:研究过程中,患者出现病情进展或其他并发症,必需更换治疗方案则终止研究。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模式。住院期间,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护理计划,专科护士为患者提供糖尿病专科治疗及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加入糖尿病友俱乐部,定期推送消息,告知糖尿病友俱乐部的各项活动。出院后,责任医生及责任护士每个月对患者进行回访,2 个月1 次,时间1年。回访具体内容:患者目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血压、血脂情况;用药情况(使用中的胰岛素及口服药);饮食运动等内容,发现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并定期督促患者来院复查。
1.2.2 试验组
1.2.2.1 闭环式血糖智能住院-社区-家庭管理平台 由深圳联新开发公司人员与本院信息科、内分泌科共同研发,由院内血糖管理系统和院外血糖管理系统2 大板块构成,以智能终端设备为数据入口,以云端管理平台为支撑,以专业医护团队为服务主体。平台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各种化验数据、手指血糖值、健康教育、目标制定、多维度测评、谈话记寻、出院小结、图文推送及网络回访10个模块。3 个端口分别为医护、患者、社区医院。医护人员可通过工号登寻,实时查看患者信息及检查结果,通过平台对住院和出院患者进行全程连续管理。患者下载医护通APP,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在线复诊,健康咨询等医护居家血糖照护服务。本院作为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本市共有58 个紧密型医联体社区,患者出院后信息将通过平台转至居住地社区,紧密型医联体社区医院PC 端与患者手机端对接,患者血糖值能实时传输到社区医院端,社区医生结合患者情况给予相应处理,完全实现一站式全程管理,住院-社区-家庭信息无缝对接。
1.2.2.2 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建立 本研究由20 名多学科专科人员组成了多学科诊疗模式团队,包括专科医生4 名,专科护士5 名(分别获湖北省糖尿病专科护士证书),营养师2 名(国家一级资质证书),心理咨询师1 名(国家一级资质证书),健康管理师2 名(国家一级资质证书),健康教育师2名(糖尿病健康教育护士执业证书),足部治疗师2名(中德国际伤口治疗师证书),运动指导师2 名(经湖北省体育学院考核合格)。
1.2.2.3 管理方法
1.2.2.3.1 住院期 住院期间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血糖智能管理平台健康管理站对患者进行闭环式管理。入院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后,健康管理师建立健康档案。专科医生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专科护士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专属护理计划并督促落实;营养师根据患者体重、劳动强度、营养状况制定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运动指导员根据患者BMI计算每天需要消耗的热量,制定运动计划,并协助完成规范、安全的运动治疗;足部治疗师每日评估患者双下肢血管情况,并进行相关指导。实行学分制管理办法,营养课2 节(了解食物升糖指数、糖尿病饮食餐盘)、运动课2 节、心理课2 节(正确面对糖尿病、放松疗法)、药物课2 节、线上血糖管理培训课2 节(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轻松注射)、分组讨论2 节、模具课堂2 节,共14 节,活动完成率大于70%方能出院。医护通血糖智能管理平台进行线上管理方法: ①电子档案: 患者各项基本信息;②检验数据:各项相关检查检验数据;③手指血糖值:住院期间各时段的手指血糖值数据;④健康教育:提供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及运动治疗等相关知识,共14 次课程;⑤目标设定:血糖超过或低于专科医生设定的目标值或检查数据异常,医护通血糖管理平台就会报警,医护人员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⑥沟通记寻:患者通过手机APP 上传文字、图片或语音等方式咨询,医务人员会根据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实现线上线下全程健康管理;⑦出院小结:出院前专科护士提供针对性的出院指导,医护人员及患者可通过专属账号查阅出院小结。
1.2.2.3.2 社区期间 出院后将患者信息转至到其所住社区医院,将患者的血糖数值、检验结果进行多维测评后生成个性化的血糖报告。出院后,社区医生将患者个案管理数据对接到社区医院,院外患者也可实时与社区医护人员进行线上咨询互动。社区医护人员对于无法解决的医疗护理问题,也能第一时间将患者信息转至本院进行帮助、处理。
1.2.2.3.3 家庭中心 医院诊疗团队根据患者APP 上传的血糖数据情况了解院外患者依从性,患者无需来院复诊,医护患实现线上交流,发现问题随时进行线上指导,只要患者不主动退出平台,智能管理系统将对患者实施长期照护,定期推送糖尿病宣教知识及相关活动,并进行线上随访。
采用盲法进行资料收集,由2 名护理人员负责资料收集。包括:一般资料、各项临床代谢指标及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由临床检测生化值数据获取。BMI 公式: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值。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由万巧琴等[6]汉化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其包括遵医用药(2 个条目)、规律锻炼(2 个条目)、血糖达标(2 个条目)、饮食控制(4 个条目)4 个分量表,共12 个条目,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强。本研究该量表总Cronbach’s α 系数为0.84。分别统计4 个分量表的合格率,分量表中的每一项条目均达标记为合格。干预前及1年后比较以上各项指标。
应用Excel 2003 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与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干预12 个月后随访,对照组105 例 (1 例搬迁外地、2 例无法联系、2 例退出研究);试验组106 例(1 例无法联系、1 例因手术退出研究、2 例退出研究)完成研究。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S;n/%)
试验组(n=110)对照组(n=110)项目 统计量 P性别男女χ2=0.534 0.622年龄(岁)t=0.552 0.583病程(年)51(46.36)59(53.64)25~59(45.63±10.4)4~8(5.70±2.80)58(52.72)52(47.28)24~67(46.12±10.1)3~9(5.60±2.90)t=0.345 0.644文化程度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及中专大专及以上5(4.54)14(12.73)34(30.91)46(41.82)11(10.00)7(6.36)9(8.18)29(26.36)51(46.36)14(12.73)χ2=2.2530.69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各项临床代谢指标情况比较见表2。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干预前各项临床代谢指标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干预后各项临床代谢指标情况比较见表3。由表3可见,两组患者干预后各项临床代谢指标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合格率比较见表4。由表4可见,两组干预后遵医用药、血糖达标、饮食控制合格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但规律锻炼维度改变不明显(P>0.05)。
闭环式血糖智能住院-社区-家庭管理平台使用1年后显示,患者下载数量2387 次,线上互动交流3552 次,上传监测数据12379 次,高低血糖预警提示551 次。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各项临床代谢指标情况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各项临床代谢指标情况比较 (±S)
组别 n BMI对照组试验组110 110 t P 24.68±2.64 24.21±1.93 1.155 0.259糖化血红蛋白/%8.84±1.62 8.59±0.97-0.913 0.371空腹血糖(mmol/L)7.98±1.76 8.28±0.92-0.171 0.864餐后2h 血糖(mmol/L)11.08±0.87 10.54±1.45 0.124 0.901甘油三酯(mmol/L)1.65±0.55 1.40±0.54 1.089 0.288总胆固醇(mmol/L)5.09±0.72 4.73±1.46 1.708 0.102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各项临床代谢指标情况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各项临床代谢指标情况比较 (±S)
组别 n BMI对照组试验组105 106 t P 24.25±2.08 23.01±1.80 3.303 0.004糖化血红蛋白/%8.59±1.58 6.31±0.62 8.869<0.001空腹血糖(mmol/L)8.26±1.64 7.02±0.91 3.141 0.006餐后2h 血糖(mmol/L)10.53±1.24 8.89±0.98 4.217<0.001甘油三酯(mmol/L)1.87±0.64 1.27±0.58 2.226 0.037总胆固醇(mmol/L)5.54±0.58 4.48±0.67 3.893 0.001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合格率比较 n/%
研究显示[7-8],在我国大中城市高达3/4 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各项糖尿病检测数值合格率均低于20%,生活方式的干预、引导患者主动参与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血糖达标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因素[9]。糖尿病可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损害,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病、心血管疾病等,不仅降低生活质量,还会造成家庭及社会经济压力。现控制糖尿病急需一个全面系统的管理。尤其是患者出院后的血糖管理更是难以持续。目前,在运动治疗、饮食指导及互联信息技术上都需要一个规范全面的管理模式,本研究通过成立“闭环式血糖智能住院-社区-家庭管理平台”模式,运用平台将患者信息同步到本院,对院内糖尿病患者实施远程实时监控、在线指导、主动救援服务;同时对院外患者实现远程视频会诊,医生通过APP(医护端)实时查看患者血糖情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随诊管理,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血糖;患者通过医互通APP(患者端)将自我管理数据上传至平台,接受健康管理及指导,并可实时与糖尿病综合健康管理站医护人员进行线上互动咨询。患者出院后,信息转至患者居住地社区,社区医院PC 端与患者手机端对接,当平台数据异常报警时,社区医生可立即获取信息,并主动与患者联系,完全实现一站式全程管理。
结果显示,本研究在“互联网+”国家战略及分级诊疗政策的支持及推动下,研发的医护通闭环式血糖智能住院-社区-家庭管理平台,引入国际先进的健康管理理念(整合优质医疗资源,组建糖尿病管理团队,涵盖糖尿病专科医师、专科护士、糖尿病教育护士、糖尿病足病治疗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各方面专业人员),实施了对患者“多维度、多层面”的全程综合管理,并促进了团队成员交流进步。例如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可采用“互联网+” 及多学科诊疗模式运用于糖尿病管理,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教育等生活方式干预;出院后进行社区、家庭线上线下全程管理,即使患者每天在家中,诊疗团队也可以根据患者血糖上传数据及线上记寻了解其院外情况,患者无需来院复诊,实现医护患线上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试验组通过为期1年干预,由表3可见,两组患者干预后各项临床代谢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BMI)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
研究发现[10-11],闭环式血糖智能住院-社区-家庭管理平台加强了糖尿病患者的主动参与意识,以新的管理模式改善疾病的控制,患者对平台评价高,下载同时也促进了团队成员交流进步。由表4可见,试验组患者进行闭环式管理干预后饮食控制、遵医用药、血糖达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平台使用1年后显示,患者下载数量2387 次,线上互动交流为3552 次,上传监测数据12379 次,高低血糖预警提示551 次,获得患者及医护团队一致的好评。
本研究通过环式血糖智能住院-社区-家庭管理平台对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站式全程管理,逐步实现住院-社区-家庭信息无缝对接管理模式。研究表明,该平台的应用不仅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各项代谢指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因该平台属于智能管理系统,部分老年患者操作困难,在管理上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