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心肌损害的分析

2020-10-18 01:34王耀龙安当华
甘肃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心动过速传染性

王耀龙,安当华

(1.庆阳市人民医院,甘肃 庆阳 745000;2.西峰区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甘肃 庆阳 745000)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感染疾病,它由EB病毒感染或者巨细胞病毒、腺病毒、弓形虫、肝炎病毒甚至HIV病毒引起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均有二联征临床症状,表现为咽峡炎、发热、淋巴结肿大,还可伴有肝脾肿大、外周淋巴以及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病程呈自限性,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但是也有少数可发生噬血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1]。此病潜伏期不一定,通常在4-15d,体温在39℃左右,持续发热一周左右,经口密切接触是此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如共用餐具、亲吻、咀嚼食物给婴儿,也有飞沫传播的可能[2]。临床上对儿童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肝损害报道比较多,但是对于合并心肌损害的报道较少[3]。本研究就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心肌损害的临床症状、护理、治疗、预后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掌握此病规律,及早的进行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9年6月在医院治疗的49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心肌损害患儿参与本次研究,包括男患儿28例、女患儿21例,年龄9个月~12岁,其中3岁以下的有8例,3~6的有27例,6~12岁的有14例。

1.2 临床症状和体征

发热49例(100.00%),咽痛 48例(97.96%),眼睛浮肿25例(51.02%),扁桃体肿大42例(85.71%),鼻塞41例 (85.38%),颈部淋巴结肿大有40例(81.63%),肝脏肿大 35例(71.43%),脾肿大 22例(44.90%),皮疹 19 例(38.78%),有明显的恶心、呕吐、腹泻、纳呆等消化道症状 18例(36.73%),;心脏表现:心慌、胸闷10例(20.41%),心脏体征异常24例(48.98%),心音低钝 6例(12.24%),面色苍白、多汗4例 (8.16%);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室增大2例(4.08%),安静下心动过速 20例(40.82%);X 线胸片显示心影增大3例(6.12%),心电图异常共18例(36.73%),其中 S-T 段压低 8例(16.33%)、T 波倒置 4例(8.16%)、窦性心动过速 2例(4.08%)、室性早搏3例(6.12%),室性上心动过速1例(2.04%)。

1.3 实验室检查

对着49例患儿均进行血细胞分析,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达到 (10~31)×109/L,其中异形淋巴细胞≥10%有42例(85.71%),血清嗜异性反应阳性9例(18.37%),血清 EBV-IgM 阳性有 21 例(42.86%),其中淋巴细胞>72%患儿42例(85.71%);心肌酶谱检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均增高 21 例(42.86%);α-羟丁酸脱氢酶(HBD)增高 24例 (48.98%);谷草转氨酶 (GOT)增高的有34例(69.39%),乳酸脱氢酶(LDH)增高 28例(57.14%),CK-UB增高29例(59.18%)。

1.4 观察与护理

1.4.1 病情观察

给患儿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注意心电图上的变化,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识别其面色、意识,并进行体温监测,若体温升高和心动过速不成比例,或者示波器上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者室上性心动过速等波型,及时通知医生。对本研究中出现心动过速、心肌酶谱增高、室性早搏的患儿均进行心律平1.5mg/kg+10%葡萄糖容易15mL稀释后进行静脉推注,有所好转,对这些患儿进行鼻导管吸氧,氧流量控制在0.5~2L/min。

1.4.2 卧床休息

急性期患儿需卧床休息,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损伤,促进受损心肌修复,退热后1个月逐渐增加活动量,以雾胸闷、心悸为宜,根据患儿的年龄进行一定干预,年龄小的讲故事,听儿歌,大一点的拼图,走跳棋,看书、画画等有利于愉悦儿童心情的活动。

1.4.3 输液护理

根据患儿心肌的损害程度进行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以及输液量,避免输液过快导致循环血量骤增而致使患儿发生心力衰竭现象,输液时间较长,需保护患儿血管,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

1.4.4 饮食护理

对患儿的病情、饮食习惯进行了解,配置高维生素、高热量的半流质或者流质饮食,嘱咐家属尽量对患儿少量多餐,切记饱食,这会增加心脏负担,适当减少盐的摄入,以(2~3)g/d。

1.4.5 心理护理

患儿对疼痛较为敏感,依从性差,特别惧怕医院的各种诊疗,加之家长对此病知识了解不多,顾虑此病预后,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到患儿,因此,在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时,还需重视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情绪,护理人员主动接近患儿,安排一些有趣的娱乐活动,在静脉穿刺时,可分散患儿注意力,尽量1次穿刺成功,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对患儿家属说明此病的治疗和预后情况,消除患儿及其家属的顾虑,稳定其情绪,是其积极的配合治疗。

1.5 药物治疗

1.5.1 更昔洛韦

更昔洛韦是一种新的广谱抗DNA病毒药物,可对病毒产生抑制作用,是抗病毒药中活性最强的药物之一。属于强碱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很大,容易发生静脉炎,因此用药时需注意药物浓度,浓度以<10mg/mL为宜,放慢滴速,滴注时间>1h,可对患儿局部进行热敷。更昔洛韦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血小板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用药期间需进行血常规检测,对使用更昔洛韦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的、液体外渗的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注射部位,并以25%硫酸镁进行湿敷,抬高肢体,(12~24)h后局部肿胀可消退;其中8名患儿出现白细胞下降现象,为(2.9~3.1)×109/L,2例患儿血小板减少未做任何处理,疗程结束后恢复到正常范围。

1.5.2 丙种球蛋白

丙种球蛋白可提供特异性的抗毒素或者病毒抗体,有助于调节免疫反应,阻断自身免疫过程,可控制心肌炎病变,在注射前30min从冰柜取出,输注前需用等渗盐水冲洗输液管,不宜和别的药物混输;开始滴速控制在20gtt/min,持续滴注15min若无不良反应,可加快滴注速度,但不宜>60gtt/min;滴注过程注意患儿的生命体征,本研究中有3例患儿发热不退,用丙种球蛋白2d后体温恢复到正常范围,且无明显副反应。

1.6 消毒隔离

做好病房的隔离,对患儿应勤洗手,每日对病房及走廊进行空气消毒,每3d用紫外线照射,减少探视时间,防止交叉感染。

1.7 出院指导

此病为自限性疾病,并发心肌损害的患儿只要治疗及时,有效的保护心肌,一般可以治愈,患儿出院时,护理人员教会家长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方法,注意其呼吸频率、体温、面色以及精神状态,若有异常需及时就诊,患儿出院半年至1年若无症状出现,各项检查正常,可正常上学,但是不宜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平时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居室卫生,避免各种诱发心肌炎的不良因素,合理膳食,少食多餐,多食用对心肌有益的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于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到医院进行复诊。

1.8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比较治疗前后的Tei指数;采用《血液病诊断及治疗标准》以及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治愈:患儿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和表现均消失,血常规以及实验室各项指标均回复正常;有效: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无改变或者加重[4]。获取二尖瓣口与左室流出道血流频谱,测量等容收缩时间(ICT)、射血时间(ET)、等容舒张时间(IRT),依据 Tei指数=(ICT+IRT)/ET,计算出左室 Tei指数。

1.9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s”,t检验; 计数资料:(n,%),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在这49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心肌损害患儿中,经治疗,治愈40例、好转8例,应经济问题1例自行出院,其余48例在随访的半年中均正常,治疗有效率为97.96%(48/49)。

2.2 治疗前后的Tei指数

治疗后的Tei指数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治疗前后Tei指数对比表(±s)

表1 治疗前后Tei指数对比表(±s)

组别 例数 ICT(ms) IRT(ms) ET(ms) Tei指数治疗后 48 45.35±15.26 47.45±16.32 223.17±45.13 0.38±0.07治疗前 48 54.73±18.21 58.26±18.19 210.18±43.27 0.47±0.08 t-2.735 3.065 1.439 5.866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常见儿童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呈现出急性或者亚急性的过程,病程多为自限性。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眼睑浮肿以及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增多等[5]。此病的发生和EBV感染有关,EBV可在口腔以及咽喉部淋巴组织内繁殖,随着血液循环进入整个机体,机体正常的B淋巴细胞表面存有EBV受体,EBV感染B淋巴细胞会引起T淋巴细胞的强烈反应,形成周围血中可见的异常淋巴细胞[6]。B细胞具有被淋巴细胞检出的膜抗原,可被T杀伤细胞所识别,T杀伤细胞因刺激而增殖,引起全身各淋巴结肿大,特别是以肝、脾脏等器官增大为主,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上虽然对IM引起的肝脏损害报道较多,对心肌损害还缺乏足够认识[7]。

IM并发症非常多,除了常见的合并肝损害之外,还有合并心肌损害。IM患儿并发心肌损害好发于第1-2周,以胸闷、心音低钝、心肌、心动过速和心肌酶谱增高为表现[8]。本研究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酶谱增高,提示心肌损害在IM患儿中有非常高的发病率,不能轻视[9]。尽管IM伴心肌损害多表现为心电图以及实验室指标异常,出现重症的患儿较少,这也是临床对心肌损害认识不够的主要因素之一[10]。本研究中,42.86%的患儿存在CK-MBCK同时增高,有69.39%的患儿存在GOT增高,48.98%存在HBD增高,57.14%存在LDH增高,59.18%的患儿存在CK-UB增高,其中CK-MB增高均在急性期,经有效的护理和治疗,患儿的心肌酶谱以及心电图恢复很快,说明,IM伴心肌损害大部分为轻度损害,且本研究给予早期护心治疗也是改善预后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对心肌受损患儿的抗病毒治疗的同时需要加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以及营养心肌药物来改善心肌代谢。Tei指数是一种可反映患儿心功能受损的指标,当Tei指数增大,说明患儿心功能受损。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这49例IM伴心肌损害患儿中,经有效的护理、治疗干预,有48例患儿痊愈和好转,治疗有效率达到97.96%,说明,尽早进行有效的干预,对于此病,有很高的治愈率,且均经短程治疗二痊愈。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的Tei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且ICT、IRT短于治疗前,ET长于治疗前。

综上所述,IM并发心肌损害的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酶谱增高,在治疗的同时,需重视护理,依靠护理来规避在治疗过程中影响病情恢复的相关不利因素,通过病情观察,正确用药,卧床休息来减轻心脏负担,同时重视饮食干预,出院前进行健康宣教,以便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心动过速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思考心电图之169》
《思考心电图之161》答案
血单核细胞在真菌感染免疫的研究进展
曲美他嗪治疗心房颤动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疗效观察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