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油茶产业扶贫的玉屏模式与成效初报

2020-10-18 10:36刘四黑蔡文宽阳雨容
贵州林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玉屏油茶农户

刘四黑 杨 明 丁 健 杨 波 蔡文宽 阳雨容 姚 云 许 杰

(1.玉屏侗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 贵州 玉屏554000;2.大连民族大学资源植物研究所 辽宁 大连116600;3.贵州黔玉油茶开发有限公司 贵州 玉屏554000;4.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贵州 贵阳 550005)

玉屏是贵州省油茶重点产区之一,1958年获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名“油茶之乡”,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中国油茶之乡”,2007年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2012年被省林业厅评为以油茶为主的“贵州省经济林建设示范县”,2014年“玉屏茶油”被国家质监总局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年设立“西南山地油茶资源创新利用中心”。全县有油茶种植面积1.38万hm2,其中高产油茶基地面积5800hm2,传统老油茶基地面积8000hm2,涉及农业人口7.8万人,贫困户3034户10250人,油茶年产值约2亿元,有油茶加工作坊25家,加工企业5家。油茶产业已成为区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特色优势产业。

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玉屏金融机构依据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绿色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贵州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设立方案》和《贵州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利用资金、资源、信息平台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和产业主体融合发展,发挥油茶产业长效持续收益的特点,解决油茶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探索了一条金融支持油茶产业精准扶贫的新路子——“玉屏油茶扶贫模式”。

1 金融支持的“玉屏油茶扶贫模式”

1.1 受信国有企业

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贵州省油茶产业规划,选准金融重点服务的油茶产业为对象,以县国有企业贵州黔玉油茶开发有限公司(简称黔玉公司)为载体作为受信企业,一期受信额度3.3亿元,建设油茶产业链条。油茶是贵州省重点支持的十二大特色产业之一,玉屏因势利导,把油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四大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对有关企业和农户给予支持。

1.2 主要建设内容

1.2.1 信贷资金

对现有油茶基地抚育管理1333.3hm2,主要包括抚育、垦复、病虫害防治、施肥等,连续管护3年;新建油茶标准化丰产示范林2120hm2,主要包括林地清理、整地、苗木、施肥、病虫害防治、抚育等,连续管护5年;低产油茶林高接换种133.3hm2,主要包括林地清理、垦复、施肥、接穗、嫁接、病虫害防治等,连续管护3年;油茶育苗基地13.3hm2,包括土地流转、现代化育苗大棚、管护房、供水供电系统、苗木生产材料、配套设施等;油茶研发中心,包括山茶植物园、实验室、培训室、油茶展示中心等设施;油茶精深加工,包括油茶加工厂、油茶产品开发、展示中心及配套设施等;运行机制建设,包括运营平台、交易中心等。

1.2.2 非信贷资金

非信贷资金是指不需要偿还的项目财政资金,主要用于产业扶贫、产业建设、科技研发、基础研究等。主要建设内容为:① 以抗软腐病、炭疽病和油茶象的不同油茶种质为材料,采用代谢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手段,鉴定调控病虫害抗性的关键代谢物,探究油茶与软腐病、炭疽病和油茶象互作中起关键作用的 miRNA;② 鉴定与重大病虫害抗性关联的 miRNA 和蛋白生物标记物,建立早期诊断技术,筛选抗性种质;③ 开展不同 miRNA 诱导剂和信号蛋白对重大病虫害防治效果的田间试验, 建立易实现产业化、可靠有效的分子防治技术;④建设种质资源收集圃、良种采穗圃、良种快繁圃、油茶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和丰产示范林;⑤探索丰产营林分子设计技术、油茶丰产高接换冠分子设计技术;⑥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培训油茶种植技术骨干人才和技术服务;⑦深化贵州省林科院等单位选育的黔玉1号等本地11个油茶良种繁育与推广;⑧开展油茶高产高效培育技术、低产林改造技术、林下种养殖模式等研究,提高油茶林经济效益。

1.3 采用模式

1.3.1 “育种繁育+科技支撑”模式

以茅坡国有林场为基础,以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大连民族大学等科研单位为科技支撑,2005年以来建设油茶采穗圃、种质资源收集圃,面积56.7hm2,收集全国油茶优良材料248份,其中国家、省认(审)定的油茶良种57个,并筛选出适合黔东地区种植的油茶优良品种16个(黔系6个、湘系4个、长林6个),在本地选育油茶品种6个。为区域油茶良种苗木培育种源需求,长期提供良种穗条和优良种子,保障油茶苗木培育的品种质量。

1.3.2 “小农”模式

“小农”模式是因需发展、分户经营、传统管理的形式,以单个农户为单元,是油茶种植中最为常见的经营模式,是农民用自己承包的自留山或自留地,自行种植油茶,收益后全部归农民所有。一方面是经营上世纪50年代以前种植的油茶林,常称老油茶林或低产油茶林,根据当地油茶传统管理模式,由农民自主经营管理、采收、销售等;另一方面是充分利用自己的撂荒地、菜地等不利于规模化发展的零星土地,或不愿意流转的土地自行种植的新油茶地。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农户需求,油茶扶贫科技服务团队、油茶研发中心、林业技术推广站和经营主体(国有龙头企业)等单位免费为农户培训新型油茶实用技术,传授实用技能,开展科技下乡,通过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帮扶,指导农户的生产建设,并鼓励贫困户自主经营油茶种植[1]。农户通过申请,育苗单位利用油茶良种补助资金解决农户苗木需求。该模式是最传统的模式,也是我国当前油茶产业发展中最普遍的一种[2]。

1.3.3 “合作”模式

该模式是各土地所属地由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承包、入股等形式集约经营,扶贫、林业、水利和发改等部门通过项目资金建设,项目建设后无后期抚育资金支持,处于荒芜或半荒芜状态,且成活率高有发展潜力的油茶基地,县级国有龙头企业出资给合作社进行前期3年油茶基地抚育管理,合作期20年,合作期内国有龙头企业按统一市场价收购合作社采收的油茶果(籽)。玉屏通过这种方式参与合作的合作社(公司)有18家,面积1333.3hm2。这种模式:一是破解了油茶基地前期建设投资期长,无抚育资金的难题。二是整合了现有油茶资源,破解了油茶加工原料供给不足的难题;三是盘活了现有闲置油茶资源;四是用活了信贷资金,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作用。

1.3.4 “股份制”模式

股分制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7∶3式”∶即“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即县级国有龙头企业出资建设,农户有土地入股,收益后按7:3分成;第二种是“3∶3∶3∶1式”:即“公司+公司+农户+村集体经济+基地”模式,即县级国有龙头企业出资建设,乡(镇)国有公司日常管理,农户有土地入股,村集体具体管理,收益后按3∶3∶3∶1分成;第三种是“5∶4∶1式”:即“公司+农户基地+集体经济”模式,这种模式是针对农户现有低产老油茶基地,县级国有龙头企业出资进行改良改造,农户用现有老油茶林基地入股,村集体具体管理,收益后按5∶4∶1分成。

1.4 模式优劣分析

以上发展模式各具优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自身的劣势,具体详见表1。每一种发展模式都有它特定的生存空间,起决定作用的是经营理念、土地、资金、管理水平等生产要素的规模化程度[3]。

表1 模式优劣分析表

从油茶产业发展角度讲,科技支撑是必不可少的。油茶历史悠久,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产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只种不管、只收不投,科技含量低,产业发展缓慢。要把这个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增强科技支撑。整合资源、建立科研创新平台,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在高产良种苗木培育、油茶种植模式、油茶林管理、茶油精炼及深加工、油茶副产品开发以及发展模式、经营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优质高产新品种和高产栽培等技术,提高大面积单产,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精深加工力,提高劳动生产力,使油茶真正成为“天然油库”[4-5]。“小农”模式仍是目前油茶产业发展的主体,占油茶林面积75%以上,是当前油茶加工企业主要原材料输送者,劳动力与油茶林成同等比例,易于采收,但受传统管理思维的影响,油茶品质参差不齐,霉变籽、虫害籽混杂;“合作”模式有效的解决了资源整合和后期的收购、加工、销售等问题,但受合作主体管理水平的影响,存在利益上的潜在风险;“股份制”模式,破解了脱贫攻坚中农民长期稳定收入的难题,农民以闲置的土地、撂荒地和原有的低产老油茶林入股,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股民”。有效弥补了“小农”模式和“合作”模式的不足,尤其“3∶3∶3∶1式”是土地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充分发挥了“县、乡、村、户”四元联动,节省了公司与单个农户履约的成本,避免了公司与分散农户的利益纠纷,充分发挥了县级统一规划、供苗、技术、收购、加工、销售、质量管理等。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特点,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有公司、“小农”模式和专业合作社等三种经营主体,但各有利弊,“小农”模式适应小规模的经营,专业合作社管理较松散,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制企业是油茶产业发展趋势。[6]

2 成效分析

主要从金融、面积规模、收益、产业扶贫等方面进行分析,详见表2。

2.1 金融

金融机构根据油茶特性和收益期长的特点,因地制宜,量身定做信贷产品,满足产业链上下不同环节信贷需求。针对油茶企业前期基地建设及加工生产设备和研发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提供中长期贷款资金支持,贷款期限长为十年,并向企业提供短期流动资金。“玉屏油茶模式”是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地方政府扶持,以金融机构支撑农村油茶产业扶贫为主体的结果,形成集种植、加工、运输、销售及科研各个环节于一体的油茶产业链。使黔玉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带动农户加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参与油茶的种植生产、种植等,从而获得利益分红、劳动就业、发展产业等长期稳定收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和产业脱贫。

表2 各模式成效表

2.2 产业规模

建成育苗基地20hm2,累计培育油茶优质苗木2000万株;投产油茶丰产示范林分红面积142hm2,涉及10个村;新建高产示范林2120hm2;合作抚育油茶产业基地1333.3hm2。

2.3 收益与产业扶贫

因建设时间仅3年,其经济收益不明显,产业扶贫方面效果较好。从产业扶贫角度分析,对区域农户达到长期稳定收入,同时可保障产业稳定发展,从表2中可以看出,“小农”模式涉及面广,约8000hm2,收入低,达不到产业扶贫的效果;“合作”模式对油茶产业扶贫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能解决农民长期稳定收入问题,同时存在合作社经营水平所带来的风险;“股分制”模式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农民长期稳定收入,尤其是国有公司参与运营。从玉屏模式看,股份制中“3∶3∶3∶1式”效果最好,是金融支持油茶产业扶贫的最佳利益联接方式。

3 油茶保险

林业是一个具有高风险的弱质产业,在自然生产过程中,时刻都存在风险,其风险来源广、损失重、预防难、成本高、影响远。林业保险最早起源于北欧的瑞典等国,1920年开办了林业保险,至今有百年的历史,良好的林业保险事业,极大地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发展[7]。农业保险是重要支农惠农手段,并以其特有的风险阻隔和经济补偿功能,成为精准扶贫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油茶特色产业投保扶贫支持保险标的、保险金额、费率、保险费及各级占比,详见表3[8]。2019年玉屏18家油茶企业(合作社)和1491户油茶种植户投保,投保面积2321.59hm2,投保总金额224.55万元,因灾受损10.05hm2,获得理赔45.22万元。为油茶特色农业精准扶贫提供了保险保障。

表3 油茶保险标的、保险金额、费率、保险费及各级占比表 单位:元/hm2

目前,油茶特色产业保险扶贫需求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为补齐短板,实现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深入助推精准扶贫,增强农户从事油茶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对促进金融资源整合,完善农业保险补偿及扶贫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4 小结

按照“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发金融合作支农新模式,创新“ 商业银行+龙头企业+产业扶贫”模式,拓展委托代理、银团贷款、资金批发等业务,联合支持农业产业化,建立利益共同体,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巩固农业产业链[9]。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尤其是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是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必不可少,以避免走弯路。在利益联接上,如何利用好农民手中的土地优势资源,将其成为资产,变为股份,使农民变为股民进行收益分红,有长期稳定收入,这才是产业扶贫的最终目标。同时注意风险防控,紧扣产业保险保障。因此,资金、产业、利益联接和风险防控四要素,对产业扶贫起决定性作用,从而形成了“商业银行+国有龙头企业+区域特色产业多元扶贫+风险防控”的模式经验。

猜你喜欢
玉屏油茶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杨启舆作品
玉屏桃花
贵州铜仁市玉屏县平溪中心完小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玉屏县板栗低产原因及改造增产措施初探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