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东祥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宣传教育信息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
截至2019年底,全国电梯登记数量达到709.75万台,中国已成为全球电梯保有量最多的国家。电梯已经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出行工具,是与社会公众联系最为紧密的特种设备。伴随电梯数量迅速增长,电梯安全监管工作形势日益严峻,据2020年4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19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通告》显示,2019年电梯事故发生率和死亡人数在八大类特种设备中均处于较高水平。电梯与社会公众的生活工作紧密联系,其运行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各级政府、媒体公众都越来越关注电梯安全相关工作。加强电梯安全监管、提升电梯应急处置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建设和应用基于“物联网+”的电梯智能应急处置平台成为势在必行的任务。
建设电梯智能应急处置平台是保障民生安全的重要手段。电梯作为一种垂直交通工具给社会公众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此同时,电梯作为社会公众最常接触到的机电类特种设备,其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又能直接影响社会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电梯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一项影响面大、关注度高的民生问题。随着电梯制造技术和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梯自身的安全性在不断提高,但电梯作为机电一体化设备出现故障是不可避免的。当电梯因机电系统自身发生故障,或因乘客使用亟须解决的问题操作方面原因出现困人情况时,如何准确快速定位问题、及时安全解困被困乘客成为。综合运用物联网传感器数据采集、大数据统计分析、视频监控、移动通信等方面技术,打造基于“物联网+”的电梯智能应急处置平台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为社会公众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建设电梯智能应急处置平台符合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2014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关于推进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各地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立以应急呼叫通话功能为基础的电梯应急处置信息系统。随后南京、杭州、广州等城市结合当时信息技术发展应用情况相继建设了服务于本地区的电梯应急处置平台,乘客被困电梯后可通过拨打电话向平台求助。这种应急处置方式在当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受到电梯轿厢内移动信号覆盖程度、手机信号实时定位准确性、被困乘客无法向处置平台提供电梯困人故障原因等因素影响,这种应急处置方式同时也存在着一定不足,制约了电梯应急处置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近年来,得益于微机电系统、无线数据传输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物联网技术与其他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程度不断提升,“物联网+”的发展出现了很大突破。基于“物联网+”建设更加符合技术发展潮流的高效率、智能化的电梯智能应急处置平台,能够为电梯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方式的改革注入强劲动力。
建设电梯智能应急处置平台是电梯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纵观我国电梯行业发展历程,基本上可分为行业起步、外资品牌垄断和民族品牌崛起三个阶段。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近十年我国电梯行业也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国内电梯制造企业数量激增,电梯生产数量、在用电梯保有量均呈现高速增长趋势,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电梯生产国和最大的新装电梯市场。伴随着电梯市场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对电梯的乘梯体验也越来越高,电梯需要变得更加智能、更加安全、更加舒适。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指出,中国企业需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电梯设计制造企业积极谋求转型升级,以安全可靠作为电梯设计制造的首要原则,把智能化作为发展方向,将“物联网+”相关新技术应用到电梯产品中,使电梯成为安全、可靠、优质的社会公众服务工具,已经成为电梯生产行业加快创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统一标准,规范建设。电梯智能应急处置平台的建设和应用要遵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的规定,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电梯智能应急处置平台设计、建设、管理、运维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平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各方面工作的开展都有据可依。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电梯智能应急处置平台建设应由各地政府部门牵头,统筹规划,整体建设。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电梯保有量差别较大,对于经济发达省份或地区,特别是一些电梯保有量超过西部地区单个省份电梯保有量的地级市,可在省级电梯安全监管机构的业务指导下自行建设应用电梯智能应急处置平台,充分落实特种设备属地安全监管责任,提升应急处置工作效率。对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或电梯保有量较少的省份,则可结合电梯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综合考虑经费、技术力量等因素,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应用适合本地区的“物联网+”相关技术,建立覆盖全省范围的电梯智能应急处置平台。
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电梯智能应急处置平台在处理电梯应急处置任务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与电梯安全监管、检验检测、维保管理等其他相关应用系统的数据互联互通,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电梯运行数据、检验数据、维保数据等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为电梯设计制造企业和电梯维保单位优化产品性能、提高服务质量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依据。
过去,受制于物联网传感器、移动数据通信等成本因素限制,基于传统物联网技术的电梯运行监控管理在技术上有优势,但建设和推广门槛高、模式难以复制。近年来不断涌现的众多数字化公司在实现自身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推动着新兴信息技术走进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传统物联网传感器制造企业也在逐渐摆脱单纯的“硬件式思维”,而是积极谋求与行业上下游关联机构合作,更多地把企业价值体现在硬件所承载的软件和服务上。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物联网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兴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发展,形成了基于“物联网+”的电梯智能应急处置的技术路线,转变主要借助电话求救、呼叫中心座席人工方式完成电梯应急处置调度的运行机制,实现对电梯运行数据监测分析、电梯故障自动上报、困人自动安抚提醒、应急处置自动派单等功能。通过对系统收集积累的数据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作为电梯安全监管工作决策依据,如图1所示。
基于 “物联网+”的电梯智能应急处置平台优势:
数据上报与提醒自动化。电梯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会积累大量的运行参数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均被物联网系统收集和记录,以大量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便可划定出电梯正常或异常运行的判断阈值区间,为电梯安全监管和电梯检验检测、维护保养人员提高参考。当电梯运行参数落入异常阈值区间后,电梯智能应急处置平台也可自动提示安全监管和维护保养人员,提前介入并验证和处理问题。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困人故障时,物联网监控系统自动向电梯智能应急处置平台发出告警信号,标注电梯识别码和故障类型代码。电梯轿厢内的视频监控、语音安抚装置自动开启,对被困人员进行提醒和心理安抚,防止被困人员盲目自救导致其他危险情况发生。
表1 电梯智能应急处置平台工作流程
应急处置任务下派智能化。电梯智能应急处置平台收到电梯故障告警信号后识别出电梯基础信息和故障类型,自动搜索故障电梯对应的应急处置工作人员,并发送包括电梯型号、故障类型、具体位置等应急处置相关的提示信息。同时自动提醒电梯所属产权或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以便配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处置过程可控化。当电梯出现困人故障并发出告警信号的同时,电梯智能应急处置平台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可通过平台实时监控应急处置全过程。当自动下派任务不成功或应急处置人员未能及时到达现场时,平台会转为人工方式重新派单或联系其他应急处置人员。根据电梯监控、语音通话等方式实时对被困人员和应急处置人员进行动态追踪监控,确保整个应急处置过程可控。困人问题解决后,应急处置工作各环节情况和产生数据均反馈给应急处置平台,供后续数据统计分析使用。
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往往引领推动管理理念的迭代更新。如同“互联网+”一样,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并与微机电系统、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统计分析等新兴技术及不同产业相结合,形成“物联网+”的新思路和解决方案,助推电梯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服务向动态化、个性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物联网+”在电梯应急处置领域的应用,对电梯安全监管部门、检验检测机构、生产制造企业、维保保养单位、使用单位的工作都具有支撑作用,在更新管理理念、提升服务水平、保障电梯安全运行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