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刚,才巨锋,秦彩云,刘鑫荣,高 芳,韩 姣,陶 晶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33)
花楸属(SorbusL.)植物全世界共有250多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亚洲、欧洲、北美洲均有分布,在我国自然分布55个种和10个变种[1]。俄罗斯花楸分布广泛,研究保存与培育的历史悠久。近年来,花楸作为园林绿化树种,日益受到欢迎,同时其果实富含多种维生素,既可以作为保健品,也可入药。由于花楸各品种间性状和适应性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关于花楸品种的培育、引进和保存成为急需开展的研究内容。
试验地点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属季风区中温带半湿润地区,无霜期140~155 d,年平均气温4.7 ℃,年≥10 ℃活动积温2 880 ℃,年平均降水量577 mm。
试验材料为引进的24个花楸品种无性系穗条(见表1),来源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中心植物园。当地海拔125~147 m,年平均气温0.2 ℃,最高气温37.3 ℃,最低气温-51.1 ℃,年平均降水量425 mm,平均风速2.8 m·s-1,年平均空气湿度75%,年日照时数2 077 h。
2.2.1嫁接
接穗采集于2018年11月30日,冰箱雪藏,砧木为欧洲花楸2年生苗木,采用插皮接方法,嫁接时间2019年4月26日,嫁接后30 d,每个品种调查20株,测定成活率,秋季停止生长后调查当年嫁接新枝长度。
2.2.2组织培养
选取2018年11月30日采集的6个花楸品种枝条(见表3),水培10 d后,截取萌发后侧芽作为外植体。采用WPM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培养基添加6-BA(0.2 mg·L-1、0.4 mg·L-1、0.8 mg·L-1)、NAA(0 mg·L-1、0.05 mg·L-1)。培养基内添加蔗糖20 g·L-1,琼脂5.5 g·L-1,培养基灭菌前将pH调节至5.70~5.75[2]。每瓶接种4个外植体,每处理10个瓶,接种后观察生长状况,45 d后统计试验结果。
2.2.3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试验数据用SPSS、Excel2010进行统计,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平均值、方差、增殖率等。
嫁接后15~20 d,80 %嫁接品种均已萌发,30 d所有嫁接品种均萌发。调查嫁接成活率及当年生长量(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品种嫁接成活率差异较大,除去品种自身和砧木亲和力存在一定差别外,穗条质量对嫁接成活率影响也较大。另外,因2018—2019年冬季试验区降雪极少,有部分砧木春季后续死亡,导致嫁接成活率下降。从嫁接成活植株当年嫁接枝生长量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上来看(表2),24个品种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此项指标初步反映了各品种的生长特点。S.sibirica/ИТПМ-1和S.erotina嫁接当年生长量较大,Sorbus/ГРАНАТНАЯ和S.rufoferruginea嫁接成活率较高,其中,Sorbus/ГРАНАТНАЯ和Sorbus/ВЕФЕ在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方面综合表现较为突出。
表1 引进花楸品种嫁接成活率及嫁接新枝生长量对比表
表1(续)
表2 24个花楸品种新枝生长量显著性比较
利用组织培养保存繁殖的6个花楸品种,在6种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中,表现出不同的增殖倍数(见表3)。其中,Sorbus/БУРКА、Sorbus/ГРАНАТНАЯ、Sorbus/ВЕФЕ较为适合的增殖培养基为WPM+6-BA0.4mg·L-1+NAA0.05mg·L-1,Sorbus/АНАЯКРУПНАЯ、S.aucuparia/БУСИНКА、Sorbus/Титан较为适合的增殖培养基为WPM+6-BA0.2mg·L-1+NAA0.05mg·L-1,增殖倍数均在4倍以上。其中,Sorbus/ГРАНАТНАЯ的增殖倍数达到了6.10倍。
表3 不同激素组合对增殖培养的影响
从新西伯利亚中心植物园引进的24个花楸品种为当地培育的性状表现优良的品种,引入后通过嫁接和组织培养无性繁殖手段进行保存,嫁接苗秋季顶芽均正常封顶,由于观测样本仅为当年嫁接苗木,其物候观测和生长量调查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该品种的生长特性,在栽种地的生态适应性还需要长期观测。无性系的常规保存和繁育手段包括嫁接、扦插、组织培养等,本试验可以初步认定,引进的花楸品种可采用嫁接和组织培养保存和繁殖,为今后适宜本地栽培的花楸品种筛选和繁殖提供基础和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