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仕根 夏龙珠/江苏省如东县农业农村局
江苏省如东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首批“亩产吨粮县”之一。近年来,如东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所产大米以其“糯”“软”“香”的优异品质,倍受市场青睐。
优质规模比重提升。一是优质水稻比重增加。2019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84.41万亩,其中南粳9108、南粳5055、宁粳8号等优质食味水稻50万亩,占全县水稻面积的61%,同比增加14万亩。二是规模经营比重提升。据2018年水稻补贴发放情况,全县20亩以上水稻种植主体832个、种植面积18.3万亩。种植主体的产业化经营比重,呈现种植规模越大,其产业化经营比重越大的趋势,表现为种植规模在100亩以内的经营主体产业化经营比重很小,3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产业化经营比重均超50%,50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产业化经营比重达100%。
产业链条基本形成。一是仓储能力初具规模。全县形成以“13668”(1个粮食购销公司、3个中心库、6个骨干库、6个收纳库、8个临时收购点)为基本骨架的粮食流通仓储物流设施网络,粮食仓储能力达32万吨。同时,大力实施“四合一”粮食仓储新技术,积极推广收储可视化信息系统,常态化开展“四无粮仓”活动,“一符四无”粮仓合格率100%,科学保粮率90%以上。二是加工水平档次提升。努力以新型工业化理念指导如东大米产业化经营,着力推进稻米精深加工。全县拥有粮油加工企业40多家,其中规模粮油加工企业30多家,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家;拥有国家级放心粮油加工示范企业7家,国家、市、县“放心粮店”50家。三是订单直供规模扩大。粮食加工企业积极探索基地直供模式,将稻米产业链拓展到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与粮库或稻麦加工、销售企业形成订单,合约收粮比例逐年提高。四是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县粮食行业协会牵头,申请“如东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6年10月获国家商标局正式批准,2018年被评为江苏大米十大区域品牌。目前如东大米成功进入上海、浙江、福建、贵州、云南等地市场,及日本、新加坡、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政府牵头,竭力打造品牌效应。2017年9月,如东县出台如东大米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围绕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建设,成立如东大米品牌建设领导组。实施方案重点打造如东大米种植、加工、销售等平台;编制《如东大米生产操作技术规程》和《如东大米质量标准》,严把质量标准,确保品质纯正;制定《如东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切实加强对使用如东大米品牌的商品(或服务项目)全方位跟踪管理,对大米质量进行监督检测,维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设立如东大米品牌建设专项经费,用于技术推广、形象宣传、市场开拓、仓储配套等。
科技创新,积极创建优质基地。近年来,以绿色、高质、高效为目标,承担多项部、省级水稻项目,研究制定《机插水稻规模化集中育秧技术规程》《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为推进全县稻米产业化开发提供科技支撑。2019年,在全县9个镇区创建45万亩绿色优质水稻示范基地,进行优良品种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大力推广优质食味品种水稻,开展商品化集中育供秧、增产增效模式攻关、控肥减药新技术示范等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在水稻生长关键时期,组织基地种粮大户现场观摩,邀请省级专家开展优质水稻绿色生产技术培训,与优良食味水稻示范片签订烘干、收购、加工等产后环节服务协议。
财政扶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一是对收购环节进行补贴,鼓励优粮优价。鼓励企业收购优质稻米,根据收购情况,县财政给予不超过0.2元/斤的补贴。通过优质优价,引导农民走品牌之路。二是鼓励企业使用如东大米标识。目前有6家企业得到如东大米品牌授权。对这6家企业销售的带有“如东大米”标识的产品,2.5~5公斤/袋的小包装产品每吨补助40元,25公斤/袋的大包装产品每吨补助10元。三是鼓励企业到县外开设直营店。对到外地开设直营店的企业,县财政补贴2年店租、装潢、产品展销等费用,鼓励企业授权异地经销商,多渠道开拓如东大米销售区域,提升如东大米知名度。四是多渠道品牌宣传。在南通机场滚动屏、登机牌背面、南通市60个小区的滚动屏、500个电梯屏投放如东大米销售广告,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
种植环节。一是优质水稻品种单一。目前优质食味水稻品种多为粳米,而“五常大米”则有粳米、香米、糯米、黑米4个系列,品种的单一直接制约了稻米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二是规模种植比重较低。如东大米产业基础是优质食味稻米,全县水稻面积84.4万亩,其中优质水稻品种种植50万亩。据调查,50亩以上水稻规模种植主体634个、种植面积17.6万亩,仅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20.1%,规模化种植面积低直接制约了订单农业的发展。三是生产条件制约发展。部分地区土地连片程度低,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人工成本高;灌排条件差,部分改制车口,不能按照水稻高产栽培管理要求,影响稻米品质和产量;收获烘干设施总体容量不足,防范灾害性气候能力差。四是部分农户惜地意识较强,妨碍了连片程度的提高,制约了土地规模种植。五是种植用工较难。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趋重,规模种植用工愈来愈难,有的种粮大户在劳动力紧张时,凌晨用车去外地接农民来务工,晚上再送回,增加用工成本。
收购环节。一是订单合同难以实现。不少种粮大户与粮企只是形成销售意向,部分农户对水稻种植、销售订单的执行诚信度有所欠缺,不利于优质稻米产业化生产。二是仓储能力不足。全县水稻年产量50万吨左右,自给用粮12万吨左右,而大型粮企仓储量仅为30万吨左右,本地优质稻谷外流,且家庭农场因有国家补贴等原因,有的自行建设仓储,但技术装备较差,难以保证稻米存储品质,从而影响稻米产业的发展。
加工销售环节。一是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市场未能开发。目前县内加工企业仅生产初级大米产品,主要加工、销售不同档次、不同包装规格的大米,产品的单一化和精深加工程度低,市场未能得到有效开发。二是自行生产加工,分散经营乱象明显。不少家庭农场投资建设大米生产线,自行收购、加工、销售大米,包装五花八门,品质难以保证,不利于稻谷生产基地挂钩对接和规模化集约经营。三是授权占比不高,品牌市场占有率低。全县有30多家稻米加工企业,仅有6家企业被授予如东大米地理商标。产品包装档次不高,难以突破“高档产品、地摊价格”的困扰,没有实现品牌应有的价值。如东大米销售占比最多的是农贸市场,商超、网络销售较少,高端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
强化组织领导。要借鉴“射阳大米”“五常大米”产业发展经验,吸收人才,成立专门的如东大米产业管理部门;联合相关单位成立如东稻米产业协会,吸纳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农业专家等,最大程度发挥协会作用,建立健全执法联动机制,促进如东大米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加大资金扶持。如东稻米产业起步较早但发展进程较慢,市场知名度不如“五常大米”“射阳大米”,发展稻米产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建议政府下拨专项资金,用于如东大米种植的基础设施建设、种植新品种的引进筛选、提高仓储加工装备、品牌营销、品牌维权、新品种研发等水平。
推动规模种植。保障粮食质量促进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订单农业”是农业产业化必由之路,需要逐步提高规模化种植面积。依托农业项目,示范推广轻简栽培新技术,解决种粮大户用工难题,鼓励农户流转土地,加快种植规模化进程。鼓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种植优质水稻,与企业签订定面积、定品种、定收购价和统一收购“3订1统”的订单合同,保证稳定的正宗稻谷来源。
培育加工龙头。全县现有粮食加工企业30多家,大部分规模偏小、经营分散,市场竞争力不强,要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培育较大规模的集团公司,引导龙头企业对水稻产业进行综合性开发,开发多品种大米产品,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做好品牌推广。一是拓展销售渠道。引导企业扩大如东大米市场覆盖率。通过整合网络销售资源,在电商平台筹建如东大米直营店,引导经授权的粮食加工企业在各大城市设立直营店、地区级经销商、代理商,在商超设立专柜等形式拓展销售渠道,扩大如东大米品牌知名度。二是加强品牌宣传。引导企业加大品牌推广资金投入。通过鼓励粮食加工企业使用品牌包装、参加展销会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开展如东大米专题宣传促销活动,为促进如东大米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浓烈的发展氛围。三是提升品牌档次。引导企业加强产品质量过程控制。通过实施如东大米标准化工程、加强品质监控管理,建立全程追溯监控体系,维护如东大米经营行业秩序,引导企业自行遵守行业规范。
培育产业联盟。鼓励有意向的地区成立稻米产业联合试点,将种植户与粮食企业联合到一起,通过订单种植,打造企业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企业联合有关部门在农机、农艺、农资、农经等方面搞好服务,帮助合同农户水稻生产优质高产高效,实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