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长青是新国货的下一个课题

2020-10-15 03:17秦朔
第一财经 2020年10期
关键词:消费主义美德消费

5年前,秦朔辞去第一财经传媒总编辑一职,创办自己的媒体品牌,并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商业文明上。在谈到消费市场时,秦朔经常会提到“长期”“渐进”等词。他认为整个消费市场的成熟还需要时间,而要建立或重塑一个新品牌,也不是一两年的事。他注意到了社会环境对消费的影响,但也认为永远不要低估公司的创造力。到各地公司调研是秦朔如今重要的工作内容,在一篇今年4月发布的文章中,秦朔说:“每当我对中国经济和环境感到压抑、不知出路何在时,我就会到一线的企业里,呼吸一些新的空 气。”

Y: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在最近几年获得消费者青睐,我们也给它们冠以“新国货”的名称。你觉得推动这股潮流的因素有哪些?

Q:首先得承认这几年不少本土品牌确实做对了一些事,具体而言有两类。一种是像李宁、青岛啤酒,本身有一定历史,通過创新改变了自己的品牌形象,与新的消费代际建立联系,重新获得认可。第二种就是近几年新生的品牌,比如完美日记、元气森林。它们都通过各种方法,找到了品牌爆发的突破口。

但这些品牌能不能真正长青,现在还需要观察。它们需要证明自己不会因为一个阶段的品牌攻势没跟上,或是有别的更新的竞争者出现,就掉队了。十来年前,很多销售额很高的淘品牌也经历过一拨速生速朽,起来很快,但一旦没有那么抓眼球的东西,就迅速被遗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整个体系上有真正创新之处。

不是单一的营销手段,而是产品、研发、渠道、供应链、营销都有一整套完整的方法。比如小熊电器做小家电,为什么能够形成那么多品类,迭代速度这么快,和它擅长在电商平台获得消费者反馈,以及更强的研发和柔性生产能力都有关。

很多创业者别把做实业想得太简单。真要让某个产品变成受消费者认可的品牌以及可以长期成立的生意,需要很复杂的系统能力,不是依靠一拨流量或某个营销事件就能做成的。

关于本土品牌,或者说新国货,我另一个比较有信心的地方在于,我现在在二三线城市的一些新的商业综合体里看到,餐饮也好,零售也好,你已经挺难找到那种特别差的店。品质的提升是很明确的。

Y:民粹主义的抬头,会影响到消费市场吗?

Q:这确实是一个全球趋势。在中国,具体到消费领域,说优越感可能有些过,但我确实能从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那里,感受到一种对本国的自信,超自信。再加上如今社交网络的舆论环境,他们对本土品牌的认可,或许与这种心态有关。当然,这种心态也未必一定指向排外。至少从结果上看,不少海外品牌仍然在中国是增长的,比如经常出现舆情危机的奢侈品,今年在中国高速增长,像戴森这样的品牌仍然受到青睐。还有一些基础性的产品、没有包含那么多符号意味的消费品也是如此,因为消费者的决策还是理性的。

Y:过去几年,我们看到许多过去强势的跨国大品牌、大公司在中国有些式微,你觉得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Q:关键因素或许是,大品牌曾经仰赖的品牌资产的根基发生了动摇。很多人经常会说建立一个品牌需要长期积累,但在这个时代,品牌被遗忘,未必需要那么久。比如你过去的品牌资产是靠在传统媒体渠道上的积累,现在切换到社交平台了,你没跟上,可能一下子就失去了关注。过去对品牌的印象可以在不同代际的消费者之间传递,现在这种传递可能失效了。渠道的切换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把握住电商平台,你的产品就会失去阵地。

当然仍然有很多品牌很厉害,比如可口可乐这种,它有两个资源,一是依然强大的渠道把控,另一个它已经超越品牌,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你摆脱不了,那么它就相对能更长青。

Y:新零售这个概念背后,有哪些是实实在在的改造,哪些是伪命题?

Q:新零售希望线上线下一体化,用互联网去改造传统零售。这当中,我能看到一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比如用数据驱动,更加精准地决策,你的前置仓开在哪儿,消费者的行为和动线背后该如何调整商品陈列和销售策略,这些确实比过去更高效、更精准了。但你要说脱胎换骨,也很困难,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到一个传统的零售商超,因为互联网和数字化的改造就彻底复苏,没那么简单。同时,我们也看到,有很多传统的线下零售模式依然很有活力,比如在二三线城市,手机销售仍然依靠实体门店,因为在那里,这么做更高效,在一线做生意的人会自己选择最合适的做法,不会盲目选择所谓的新办法。

Y:过去5年,我们先是说消费升级,后来又说消费降级,你的判断是什么?你如何看待消费主义?

Q:关于消费主义,可以对比的是日本战后经历的变迁。一开始是以节约为美德,经济起飞后,是以消费为美德。1980年代泡沫经济时期是以浪费为美德,那是消费主义最旺盛的时候。消费与阶层认知绑在一起,泡沫破裂后,又进入了以适度消费为美德的阶段。

我个人的感觉是,中国可能已经不知不觉走过了消费主义最旺盛的时期,可能是在本世纪的前十年。之后则慢慢降温,消费审美发生变化。比如榜样性的富豪表现出的消费习惯已经变了。以互联网创业者为代表的新富豪们不再是那种很张扬的、任何消费都要最高级的状态,更是一种根据自身需要的消费习惯,分寸感要好一些,可以说是明智型的消费。

对于整个中国消费者群体来说,消费的升级趋势是很明确的。并不是说大家所有东西都买更贵的,而是开始对各种商品和服务都有更高的要求。

有一个例子,季琦当年创办汉庭酒店的时候,其实本意是想做一个中档酒店,和如家要拉开明显的距离,但是发现这个定位可能消费者接受不了,所以做了汉庭,比当时的快捷酒店稍微好一些,但价格差不多。但现在,中档定位的全季酒店已经超过1000家,逐渐成为主流。这个主流指的不是几座大城市的消费趋势,而是整个中国城市市场都在追求合理价格下的品质、舒适。这个过程不会很快,但方向很明确。

另一个趋势,相比于单纯的升级和降级,我觉得“区分”也是一个趋势。过去我们说不同城市、不同收入、不同教育背景的人,消费习惯会不一样,但现在,即使是同样背景的人,消费观念和审美也可能完全不同,太细分了,这个当中有很多机会。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美德消费
诚实是美德
Film review:WALL·E
国内消费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助人为乐是美德
新消费ABC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