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 张夏
DC/EP(数字货币电子支付)的推出日益临近。4月17日晚间,央行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在稳妥推进,当前阶段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
中国可能将是世界上第一个发行主权数字货币的国家。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始终是:DC/EP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市民和企业日常的生活和生产、国家对宏观经济的治理、涉及到人民币的跨境支付与结算,各有什么样的影响?以下我们将一一解读。
对中国内部而言,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我国央行的数字货币是对M0的替代,即对现有纸钞的替代。因此,数字货币与纸币一样,具有货币基础职能如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价值,而目前的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是基于现有的银行账户体系,将M1、M2电子化的支付工具。因此,数字货币跟目前已有的第三方支付是有本质上区别的。
此外,银行数字货币可以极大地降低纸币、硬币发行流通成本,提高支付清算的效率。
我国央行的DC/EP作为M0发行,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节省纸币的发行成本。截至2019年12月,我国流通M0为7.72万亿,同比增长5.4%。
目前纸币、硬币的印制、发行、流通、贮藏各个环节的成本都非常高,防伪、携带均有成本。央行的数字货币就能很好地在保持现钞属性和价值特征的同时,又能够满足便捷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有助于完善支付体系,提升支付清算的效率。
最后,数字货币提高央行对于货币供给和流通的控制力。目前流通的货币完全是匿名的,央行无法追踪交易的具体情况。
央行数字货币能够实现对货币的精准追踪,使得央行能够对货币的流通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有更加及时准确的把握,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央行通过大数据提升央行对货币供给和流通的控制力,有利于减少洗钱、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
对于跨境支付和国际贸易结算来说,数字货币可以使支付和结算成本降低。目前我国跨境清算依然高度依赖美国的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和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有望摆脱对现有SWIFT和CHIPS支付体系的依赖,为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带来便利。
对于经济方面,数字货币有利于提高央行对宏观经济动态的及时掌握。由于现行纸币缺乏详细的跟踪记录,导致央行对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掌握有时滞。數字货币通过对每一笔交易详细的记录,为央行创造了实时全面的感知手段。进一步,央行可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工具对宏观经济做出更准确、及时的分析预测。
对于货币政策方面,数字货币对传统的货币派生机制将产生影响。一方面,数字货币系统相比于传统的纸币硬币,具有更高的清算效率,会使得清算账户和第三方储备账户中的资金减少,等同于投放信贷的资金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数字货币更加高效便捷的支付特征,会减少居民对资金的持有偏好,从而降低资金的漏损率,最终使得货币乘数增加。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有利率、信贷、外汇和金融资产价格四个渠道,其中利率又是非常重要的渠道。
由于DC/EP可以差别计息,甚至可以打破零利率的下限,有望为货币政策的调节拓宽空间。此外,现行货币政策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总量和利率的调节,具有一定的时滞性,而且不够精确。
数字货币的使用,有利于央行对货币总量、流向的精确把握,保障货币政策的有效运行和传导。同时,数字货币也有利于央行的监管,及时打击非法行为,缓解对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
DC/EP的发行,有利于保护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货币主权地位,完善人民币跨境清算体系。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纸币信息技术含量低、安全性低。
DC/EP的出现,一方面满足了公众对安全性的需求;另一方面,Facebook的Libra等私人数字货币的出现,无疑为国家货币主权敲响了警钟。
Libra作为支付工具,在发展得很好的情况下,可能进一步脱离储备资产,变成一个信用货币,进而发展成一个世界级的超主权货币,进而对一国的货币政策和主权产生巨大影响。
现任央行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也表示:“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首要目的是保护货币主权”。
此外,目前我国跨境清算依然高度依赖美国的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和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有望摆脱对现有SWIFT和CHIPS支付体系的依赖,完善人民币跨境清算体系,便于人民币走向国际。
DC/EP有利于提高人民币向国际渗透的能力,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近些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但目前,全球近60%的外汇储备仍然是美元计价形式。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各国实体世界的联系逐渐向虚拟世界扩展,我国央行发行DC/ EP让纸币数字化,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渗透能力和使用效率,便于人民币流出国门,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起到推进作用。
DC/EP的发行让人民币在迈向货币新形态的进程中拥有领先地位。目前全球进入以大数据、云计算、5G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新时代,货币作为承载各种信息的载体,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全球各国一直在密切关注数字货币的进程,尤其进入2020年,各国态度明显变得积极,推进力度骤然加大。此外,私人数字货币的推出也倒逼各国向数字货币领域迈进。
4月份最新的白皮书2.0进一步修订,增加提供锚定单一法币的稳定币,并且白皮书显示,一旦这几种法币相应的数字货币发行,将会纳入其数字形式货币。
我国央行在数字货币领域的提前布局,DC/EP的发行让人民币在这场向国际货币新形态迈进的过程中拥有领先地位,对未来重塑经济发展规律,甚至洗牌现有货币格局都可能带来重要影响。
DC/EP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一方面主要在于支付方式和支付习惯的改变。尽管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提出“无现金社会”的口号,但它们目前还不是现金的替代者,其虚拟账户中的自己只是作为支付工具存在。
而真正的数字货币不依赖于第三方支付,甚至不依赖于网络,在支付的时候即使没有网络都可以完成支付,因此,如果第三方支付虚拟账户中的资金变成了真正的数字货币,将会对整个支付行业带来巨大变革。
另外一方面,对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主要在于DC/EP跟个人信用的联系更为紧密,过去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非法或者灰色交易将无所遁形。
相比于Libra等数字货币,中国央行的DC/EP至少具备发行主体、发行模式、用户习惯三大优势。
1、发行主体的优势
中国央行作为货币发行机构,推行DC/EP具有天然的优势。
一方面,央行作为发行主体时,发行数字货币的时候能够同时推出配套的监管措施,有利于从纸币时代到数字货币时代的无缝切换,监管难度大大降低。而前期Libra在推行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碍之一,就是各国央行对于监管方面的担忧。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央行的数字货币是对M0的替代,即对现有纸钞的替代,因此,数字货币本质上并不会影响国家货币政策,反而会更加有利于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央行对货币总量、流向的精确把握,保障货币政策的有效运行和传导。
2、发行模式的优势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投放模式为“二元模式”,即由央行按照100%准备金将数字货币兑换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或商业机构再对接公众。具体可以将CBDC(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运行分为三层体系。
第一层是参与主体为央行和商业银行,涉及数字货币的发行、回笼以及商业银行之间的转移;
第二层是商业银行到个人或者企业用户的存取,CBDC在商业银行库和个人或企业数字货币钱包之間转移;
第三层是个人或企业用户之间的流通。
双层运营模式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在现有货币运行框架下,让法定数字货币逐步取代传统货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商业银行和一些其他商业机构,在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上都已经比较成熟,经验储备和人才储备都相对充分,双层运营体系,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至于央行另起炉灶。
另一方面,双层投放运营能够防止金融脱媒。如果商业银行直接对公众发行数字货币,就意味着不需要商业银行了,中央银行掌握所有的个人、企业资信信息,可以替代商业银行开展所有的金融业务。
但这样就会给中央银行带来极大的压力,同时也会类似计划经济,没有充分的市场竞争,阻碍金融的创新,一旦出现任何信息传达不充分或者决策的偏差,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双层运营分散化解风险,避免过度集中于央行,也缓解央行的负担。
3、终端用户的优势
目前全球移动支付最发达的便是中国,中国目前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主要形式的移动支付普及率超过70%,普及率为世界第一,用户量3倍于美国全部人口。
中国央行的DC/EP最终在支付形式上跟支付宝、微信支付类似,使得终端推广难度大大降低,而美国等国家目前主要还是以传统信用卡支付为主要形式,用户习惯的培养成本较高。
Libra也有值得借鉴之处,可以从Libra等数字货币中部分借鉴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虽然我国央行数字货币不预设技术路线,采取双层运营体系,不一定使用区块链技术,同时采取中心化的治理模式。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中心化的治理模式并不完全冲突。区块链技术被各国政府、企业应用于金融场景的根本原因,在于区块链信任提升的特征可以用来简化业务流程、节约成本,特别是在区块链被发改委列入新基建后,区块链作为一种技术思维,可以赋能金融产业。
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DC/EP的最终落地需要对应法律程序方面的修改。
例如,《中国人民银行法》确立了人民币在中国的法定货币地位,并赋予了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发行权。
此外,《人民币管理条例》规定,人民币的形式仅包括纸币和硬币,因此目前还不包括数字化或电子化形式。
因此,若DC/EP作为人民币的新形式,会涉及到《人民币管理条例》的修改。
《人民币管理条例》属行政法规,条例的修改需要国务院决定。《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七条的规定,“新版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设计,报国务院批准”;第十六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版人民币,应当报国务院批准”。因此,作为一种新版人民币,DC/EP发行需国务院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