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浩
情节地图,是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主要方式,是一张以“写什么”为核心,以“怎么写”为支架的作文路径地图。通过情节地图,写作内容与写作方法交替呈现,作文过程可视化,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一、情节地图的运用优势
1.拓展学生思维,提高作文兴趣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进入中学阶段,学生已经具有假设演绎推理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情节地图,运用各种符号构建思维模式,有助于学生把形象思维转换为逻辑思维,为思维提供多种路径,学生易于接受,作文变得简单。
2.整理素材,降低作文难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写作过程中的搜集材料、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中学生作文,搜集的材料比较多,但哪些资料能服务于主题,需要斟酌、辨别。借助情节地图,学生可以很好地发现核心素材,为写作铺路。
3.形成作文能力,渗透作文方法
作文能力的形成,是思维外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方法的指导。放射性思考是思考的主要方式,可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作文方法。
二、情节地图的绘制方法
情节地图,既是作文情节的图式思维,也是利用图式进行思考的辅助工具,绘制情节地图,需要关注这几个方面。
1.确立写作對象
写作,想描摹什么,观察什么,议论什么,需要首先确立写作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确立情节地图的相关信息,整合纷繁复杂的素材,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半命题作文,更需要围绕作文要素,思考作文的对象。如“ 初三”这样的半命题作文,正常的思维逻辑是“奋斗初三”“精彩初三”“难忘初三”,如果写成“大年初三”,显然就错误理解了题目的要求。
2.分析作文体裁
不同的体裁,绘制情节地图的方法是不同的。如写人的作文,就需要选取典型人物,表达真实性格,采用多种方法,展现人物心灵;如写事的作文,就要开头点题,中间叙事,结尾呼应;如写议论文,就需要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严密。因此,对于不同体裁,情节地图根据枝干提取关键词语,帮助学生提高作文能力。
3.实现写作价值
作文的最终目的是“文以载道”,抒发情感,阐述观点。思维地图,就是要在作文的构思过程中,对想表达的内容进行提炼,从而让作文成为表达自我的需要。如写人作文,是如何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现人物的品格的;议论文是如何确立观点的;说明文是如何表达自己对某一物体的喜好或认识的。这些,通过思维地图,都能准确定位,生动表达,是学生提升作文能力的重要方式。
三、情节地图的课堂实践
1.仿照例文,呈现框架
统编版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文。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自学范文,从中找到思维框架,进行整理,通过思维地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上课的时候,结合学生的思维地图,对照例文,通过比较,发现范文的价值意义、写作要点;接着根据本节课的目标,查漏补缺,修改思维框架,帮助学生发现作文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过程,需要教师明确写作的目标,根据学情,进行适当的调整与补充。
2.围绕素材,丰富框架
根据学生搜集的素材,进一步丰富框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素材都能成为作文的内容,需要围绕作文的主题,对素材进行剪裁。比如写动物松鼠,我们搜集到的关于松鼠的素材可能有很多,但是并不是每一部分都需要写进作文中。如果是说明文,要把一些似是而非,道听途说的素材删去;如果想表达自己对松鼠的喜欢,就要把松鼠偶尔也吃其他的动物等比较血腥的素材去掉。总之,我们要围绕素材,有的放矢,在丰富框架的基础上,合理呈现。
3.修改定稿,推敲框架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一篇作文,可能有很多表现形式,需要我们完成作文后,再次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推敲框架的结构,针对内容的取舍,完善作文的主题,借助言语感觉和写作常识,反复修改,从而让作文文从字顺。
总之,利用情节地图,架构起有效的写作路径,能让学生通过发现不同的框架结构,围绕作文要素,不断推敲、琢磨,有机整合内容与形式,合理取舍,帮助学生完善表达,不断提升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