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娟宁
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写作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以及在写作中不断提升审美和创新能力。语言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甚至很多学生害怕写作。面对不同的作文命题,很多学生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本文以作文教学为例,以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为基础,浅谈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只有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兴趣教学,才能水到渠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通过运用这种直观、结构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完善语文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下面从三方面谈谈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生活化教学应该如何开展。
一、建立思维导图,拓宽学生生活化写作思路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具有真情实感。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一样,对文字的感知和运用能力差别也很大,但是作文的写作角度是不固定的,多元的,即使是学困生,也能找到自己的写作角度。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差,限制了学生的作文思维,时间一长,学生的思维具有惰性,写作时便会生搬硬套,这导致学生的思维变得狭隘,缺乏灵活性。所以教师应根据文章立意,建立思维导图,以生活化為切入点,拓展学生作文思维角度,使其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例如,在写作“生活教会了我”时,教师要求学生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面对这个题目,学生有很多心里话想说,很多内容要表达,这时候会出现思路混乱的情况。建立思维导图,梳理出写作重点,就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具体操作如下:以“我”为中心,画一个圆圈,确定导图的起始点,结合生活经验和成长经历,画出几条通向中心的线条,再以“生活”为中心建立另一端的模块,线条两边简单描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收获,这个思维导图就建立起来了。它能让学生明确作文主旨,表达真情实感。
二、运用思维导图,丰富写作素材
没有内容可写是学生写作面临的一大难点,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丰富的世界,周边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如何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引导他们将生活中的人和事变成写作素材,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
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策略和思考工具,将之应用于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与写作主题相关的内容整合到一起。思维导图是通过线性或者环状的图示,把学生的思想和感情整合成有序的序列。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直接筛选和组织写作材料。写作素材丰富了,行文时才能有话可说,才能够把对生活的感悟、思考诉诸笔端。再在这个基础上对已有材料与观点进行整理,有了总体的把握,才能让文章脉络清晰。
例如,在写关于春天的文章时,学生的生活经验会促使他们马上想到春风、春雨,想到青山绿水,想到田间地头的景象,非常多的有关春的信息集中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时候,让学生建立思维导图,将头脑中零散的生活片段串联起来,既丰富了其写作素材,又增强了文章的条理性。
三、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写作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阅历,自主建立思维导图,形成的思维导图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写作的方法、破题的方法是共通的,带有个性色彩的思维导图会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笔者通过分析写作能力强的学生的文章,发现这类学生善于从多角度构思作文,从作文的构思、立意和素材选择再到最后的谋篇布局,都是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思维导图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写作风格,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总而言之,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积累素材,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作文就会不再空有其表、千篇一律,真正实现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