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红艳
隨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语文教师也在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而作文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许多挑战。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提升作文教学效率呢?
一、贯彻一个主题,把握作文的整体性
高中生正处于思维的高速发展阶段,想法多变。在写作过程中,由于思维过于跳跃,喜欢东拉西扯,常常写着写着便会偏离主题。而偏题跑题对于写作来说是硬伤,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控能力。
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确定整体框架,这是展开写作的关键。作文内容是为作文主题服务的,也就是说每个段落的选材都基于同一个观点,素材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独立在于提出观点的角度可以是不同的,而关联则要求所有素材都围绕同一个观点展开。
例如在“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个写作专题中,在写作时对真情的选择要“专一”,因为人的感情有千万种,一篇文章如果表达多种情感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比如写太阳,阳光明媚让人心情明朗,让人觉得温暖,感觉一切都是光明的,那么就不能在写欣赏月亮的皎洁,只需从多个角度表达对太阳的情感。理清写作思路,贯彻一个主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对作文整体的把握能力。如此,学生就会在日积月累的写作中形成整体意识,写作时就会更加从容。
二、“画龙要点睛”,增加作文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特定的策略来增加作文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会有一定的提升,这时就要让学生掌握写作的重难点。以实用性的观念作为写作教学的基础,引导学生把握自己作文中的闪光点。比如,开篇别具匠心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的眼球,为下文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恰到好处的结尾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文章画上完美的句号。
可见,在写作教学中,提升作文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十分关键,除了在首尾处均设置闪光点外,教师还要把作文教学的内容分成不同板块,这样可以提升作文教学的逻辑性。
例如指导学生写作文开头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作文题材,进行专门的开篇练习,并督促学生做好练习笔记,把难点和技巧都记录下来,为提升写作水平打基础。可操作性教学的覆盖面比较广,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也要积极解析它们的闪光点。
例如,写作象征性作文时可以通过叙述的方式彰显象征的中心思想。“父亲的肩膀”是一个高考作文话题,这个话题作文相对来说要求就比较宽泛,写作的难度并不大,并且有很大的衍生空间。但是这是一个象征性的作文题目,假如学生只是描写“父亲的肩膀”这个表面含义,文章就会显得狭隘。这时候就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肩膀”的象征意义,它可以是“大树”,为家人遮风挡雨;可以是“导航”,引导孩子驶向正确的航路等。这种象征意义需要学生去领悟,可以把象征意义延伸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职责。因此,在写作时领悟话题的象征性是关键,充分挖掘其象征意义,写作效果会大大提升。
三、利用发散思维,让作文出彩
在作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作文出彩,就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教师要挖掘学生的写作天赋,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隐喻修辞。
例如,在“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写作专题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规定一个作文主题,如“秋天”,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和维度探索写作的思路,摒弃人们熟悉的“秋天”的印象,寻找它新颖独特的一面,比如可以把“秋天”看成一位诗人、一个画家、一种精神意象甚至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等。
当然,“出彩”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运用得过于牵强,作文就会毫无内涵可言。所以,这就要求学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并保证它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重作文的整体性、可操作性和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当然,前提是需要学生积极储备知识和生活化素材,在教师的引导和自身的努力下,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