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
每当伟人和好人们联合起来支持或谴责某些东西,我都有一种拆台的冲动。因此,对于英国政府最近“违反国际法”,修改其与欧盟的脱欧协议,我很难和许多人一样感到义愤填膺。
脱欧协议的“违反”是精心算计的虚张声势,其基于政府的一个信念:只有通过强词夺理才能把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变成一件荣耀。问题在于如何让脱欧协议与实现了北爱尔兰和平的1988年“耶稣受难日协议”相一致,后一协议规定英国政府保持北爱尔兰和爱尔兰边境开放。
首相约翰逊谈判并签署了脱欧协议,必然知道北爱尔兰仍受欧盟关税规则和大部分单一市场规则管辖所隐含的风险。但他决心“完成英国脱欧”,忽视了这个小小的局部难题,匆忙让协议通过议会,并赢得2019年12月的大选。现在,他肯定在忙乱地回补,以求保持英国经济和政治完整,与此同时谴责欧盟让他不得不这么做。
政府承认现已提交议会的国内市场法案违反了国际法,但宣称其不接受北爱尔兰协议规定的条款不应该“被视为非法”。此事还未有定论,仍需法院裁决。但违反“国际法”是引起批评者义愤填膺的主要原因。
英国前司法部长乔佛里·考克斯在《泰晤士报》发表社论,表示政府对其他国家必须说话算话,这是“不言自明的”,“即使后果严重”。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考克斯写道,将影响到英国的“信仰、荣誉和信誉”。
但政府必须对其他民族国家说话算话,这并不是“不言自明的”,哪怕这些话被写入了条约。这样做是应该的,但出于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各国经常不这么做。
首先,没人能准确预见行为的全部后果。爱尔兰海关税壁垒的出现,并非如考克斯所说的那样,是签署脱欧协议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因为脱欧协议规定关于这一点还需要进一步磋商。
其次,考克斯的发言暗示政府对其他政府说什么,比对本国人民说什么更加重要。但前首相卡梅伦政府,以及主要反对党领导人,都承诺尊重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
再次,考克斯和其他人认为,政府不应该违反国际法,而应该在协议未取得一致的后果发生的情况下,触发脱欧协议的纠纷解决机制。但在什么都没有做的情况下就要承受损失,可谓奇谈怪论。
最后,考克斯将国际法与国内法律同等对待,而事实上国际法约束力更小。这是因为国际法合法性较低,没有世界政府被授权发布和执行立法。
国际法主要是一组主权国家之间的国际条约“义务”。违反一项肯定是一件大事。英国在此事上名誉是否已经受损,不是问题所在。已经如此,问题应该在政治必要性的层面讨论,而不是在法律义务原则的层面上讨论。
我更有同感的是,约翰逊签署脱欧协议时怀有坏心,明知他极有可能要推翻北爱尔兰协议。批评者们没有认识到的是,让英国与欧盟脱离一定需要大量合法的欺骗。
这一法律乱象是退欧政治学的后果,具体而言,便是英國脱欧和耶稣受难日协议所要求的北爱尔兰和爱尔兰(欧盟成员国)边境开放之间的矛盾。首相特蕾莎·梅倒在了这个绊脚石上,而约翰逊政府把问题推到了截止于2020年12月31日的脱欧过渡期。
随着完成英国-欧盟贸易协议的截止日期的临近,约翰逊希望国内市场法案能施压欧盟形成一套方案,确保爱尔兰海没有关税。这纯粹是谈判伎俩。
这是否是好的谈判策略有待争议。但批评者必须将谈判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不可陷入法律拜物教的囹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