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使用餐具了,用筷子的时间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梜”,汉代时称“箸”。大约在明朝的时候,由于“箸”与“住”谐音,有停滞不前的意思,人们觉得不吉利,特别是商人,害怕商品卖不出去,便取“住”之反义“快”,以希望商品快快卖出去;加之“快”又有快乐之意,于是“快”被叫开了。因为“快”都由竹子制成,人们就在“快”字上加个“竹”头,“筷”便代替“箸”流传了下来。
《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急救篇》说:“箸,一名梜,所以夹食也”,《礼记》郑玄注“梜,犹箸也”。
我国是筷箸的发源地,用箸进餐历史悠久。《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司马迁在《史记·宗微子世家》亦云:“纣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这虽是对纣王奢侈生活而引起朝臣恐惧的陈述,但却从象牙筷所引起的宫廷事件中,为我们追溯箸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文字史料。由此推算,我国公元前1144年前后,就已出现了精制的象牙箸。
关于筷子的起源,民间有三种说法:一是大禹在治水期间,因为不想浪费治水的时间,吃饭时就用两根树枝将热汤里的肉夹出来。其他人见状,纷纷效仿,筷子应运而生。
二是妲己为了讨好纣王,用两根玉簪子夹菜喂纣王。后来,这种夹菜的方式慢慢传到民间,便产生了筷子。
三是姜子牙最开始用两根细竹丝检验食物里面的毒,此后,便用两根竹丝吃饭。邻居们见了,有样学样,纷纷用竹枝吃饭,于是有了筷子。
這些当然只是传说,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筷子在我国出现得很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