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京津冀高校图书馆协同建设路径探析

2020-10-15 00:52张晓霞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资源共享双一流

张晓霞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调研法和网站调查法,从政策支持、读者需求和资源优势互补等角度分析了京津冀高校图书馆协同建设的驱动因素,并在调查京津冀三地高校图书馆协同建设现状与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协同建设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9-0050-03

关键词:“双一流”;京津冀;高校图书馆;协同发展;资源共享

1 背景

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提出“双一流”建设的重大决策。2017年9月,国家公布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从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情况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在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本科院校名单中,河北省有61所,但没有一所一流大学,仅河北工业大学有一个一流学科,河北省存在高水平大学少、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缺乏等问题。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承担着为“双一流”建设服务的任务。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设立的双重背景下,针对河北省独特的区位优势,如何借助京津高校图书馆的优质资源协同发展,如何建设与“双一流”需要相适应的高校图书馆(以下简称“高校馆”)已成为图书馆界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文献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学者针对京津冀三地图书馆协同建设展开了相关研究,如:张丽娜等对京津冀高校馆协同发展平台的构建进行了探究[2],丁若虹等研究了京津冀图书馆协同发展模式[3],黄雪梅等探讨了京津冀高校馆开放获取资源的合作建设模式[4],伊雷等分析了构建京津冀高校馆联盟的可行性[5]。上述研究虽然为构建京津冀高校馆联盟及协同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已有研究成果并没有对京津冀三地高校馆协同建设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基于此,笔者在对京津冀三地高校馆协同建设、共享互通等方面进行网站调查、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梳理京津冀高校馆协同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协同建设的驱动因素,提出了京津冀高校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协同建设的路径,以期为京津冀高校馆提供一些参考。

2 京津冀高校馆协同建设的驱动因素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程度已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6]。近年来,京津冀高校馆高度重视共建共享工作的开展,并在资源建设、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京津冀高校馆协同建设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1 协同建设的外部推力——政策支持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三地的协同发展注入了“国家动力”。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目标。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设立雄安新区,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将是促进三地协同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因此,高校馆作为信息资源保障中心,应主动作为、互联互通、共谋发展,实现优势互补,真正推动三地图书馆之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2015年10月30日,“京津冀信息服务协同创新共同体”签约仪式在河北大学举行。该创新共同体由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大学三所高校共同组建,将在资源共建共享、协同服务创新、专业人才培养、事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开展合作,以期推动信息资源发展,提高学科服务能力,探索新型合作模式[7]。从政策层面看,国家的政策支持为京津冀高校馆的协同建设、融合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2 协同建设的内在驱动力——读者需求

高校馆是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其应精准把握读者的信息需求,为“双一流”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近年来,虽然河北省的高校馆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资源体系建设,但仍然与北京市的高校馆存在较大差距,如: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的纸质资源、电子资源、数据库资源分别是燕山大學图书馆的8倍、4.2倍和5倍[8]。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读者的信息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等特征,高校馆已无法及时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为了践行以读者需求驱动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京津冀高校馆应创新服务模式,加强资源建设,通过馆际协作、联盟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为读者获取资源提供便利。

2.3 协同建设的基础——优势互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为了缩小京津冀高校馆之间的差距及缓解图书馆经费相对不足的状况,京津冀高校馆应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原则,加快协同发展的步伐。由于地域不同,京津冀高校馆的馆藏资源各具特色,如:河北大学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方志、家谱等古籍资源,其中馆藏30%以上的古籍与京津冀三地的历史有关;南开大学图书馆馆藏有原经济研究所西文文献。因此,京津冀三地高校馆可通过优势互补的方式为协同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3 京津冀高校馆协同建设现状及难点分析

3.1 协同建设现状调查

笔者在中国知网分别以“京津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加“高校图书馆”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查询,通过访问京津冀三地非民办高校馆网站的方式,对京津冀高校馆的共建共享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梳理,以期为研究和实施京津冀高校馆协同建设提供支持。调查结果显示,京津冀高校馆主要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建共享与协同服务。

3.1.1 支持传统服务,提供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调查结果显示[9],北京市、天津市的高校馆都非常重视地区图书馆联盟建设,通过图书馆联盟或图书馆联合体的方式,为读者提供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例如,北京地区高校馆在高校图工委的统一领导下构建了“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读者只要通过馆际互借系统提交申请,或通过“BALIS联合检索系统”提交馆际互借申请,就可免费借阅北京地区60多所BALIS馆际互借成员馆的中文图书[10];为了充分利用各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保障水平,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等39所高校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协作”的原则,成立了“北京市北三环学院路地区高校图书馆联合体”[11];根据天津市高校图工委、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的约定,天津地区19所高校馆组成天津高校图书馆联盟(TALIS)[12],联合开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自2017年3月以来,河北大学图书馆先后与北京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签订了文献资源合作协议,开启了跨地区的文献资源共享模式,双向开通馆际借阅证50张[13]。

3.1.2 借助网络平台,建设区域性数字图书馆联盟。近年来,京津冀三地高校馆均进行了地区性的联盟实践。例如,为了解决河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促进河北省高校馆之间的合作交流及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早在2002年,河北省教育厅就批准建设了“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HBADLA)”[14]。该联盟的管理中心设在燕山大学,目前已购买了5个电子图书数据库,总计约137.6万册电子图书(包括英文电子图书)。联盟成员馆合理分担硬件建设、资源购买、特色资源建设等经费,促进了“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HBADLA)”的持续发展,加强了河北省高校馆的联系与合作,为京津冀高校馆的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3.1.3 依托科技服务平台,共建科技查新工作站。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工作的稳步开展,京津冀高校馆的服务能力及共建共享水平也得到提升。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Z01河北大学分站的建立是北京大学河北大学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共建共享的重要举措,是河北大学京津冀信息协同创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下一步京津冀信息服务协同创新平台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1.4 在馆员队伍建设方面,开展馆员联合培训。目前,河北省高校馆的发展水平与北京市、天津市的高校馆存在较大差距。为了推动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及实现图书馆之间的以强带弱,京津冀高校馆应在馆员队伍建设方面加强合作。北京大学图书馆与河北大学图书馆签订协议,在资源共享、专业人才培养等层面开展了合作,如:河北大学图书馆选派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馆员到北京大学图书馆进行短期交流与学习;北京大学图书馆为河北大学图书馆提供业务指导,对其馆员进行业务知识及专业技能培训,在授人以渔的同时推动了京津冀高校馆的协同建设。

3.2 协同建设中的难点分析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协同建设对于京津冀高校馆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目前,京津冀高校馆协同建设面临诸多难点:一是京津冀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导致京津冀高校馆协同建设缺乏内在动力的重要因素。在结构上,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存在差异,北京市有8所一流大学,天津市有2所一流大学,而河北省没有一所一流大学,区域间发展环境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三地高校馆协同建设的整体进程。二是京津冀高校馆的信息服务协同建设仍处于初步实施阶段。2015年11月,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大学3所高校的图书馆馆长签署了合作协议,范围仅局限在三校之间,在促进协同发展方面的能量有限。三是京津冀高校馆联盟还停留在建议倡导层面,京津冀高校馆协同建设进程发展缓慢。

4 京津冀高校馆协同建设的路径探讨

4.1 加强顶层设计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双一流”建设为京津冀高校馆协同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京津冀高校馆应针对协同建设的现状与难点,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系统规划,建立科学的长效机制,推动协同建设的有序开展,以实现互通互惠共赢的目标。

4.2 构建协同发展平台

虽然京津冀高校馆在构建图书馆联盟或联合体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如成立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体、天津高校图书馆联盟、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等,但这些地区性的图书馆联盟却存在整体规划缺乏、服务范围较窄、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对于促进京津冀高校馆协同建设的能力有限。因此,京津冀高校馆可从服务、共享与协同三个层面构建开放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搭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交流平台,滿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信息需求。

4.3 加强交流与合作

交流与合作始终是京津冀高校馆协同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2019年11月,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与河北大学签署了对口合作协议,通过建立院际沟通交流机制,实施“点对点”合作,以期按由点及面的次序促进京津冀高校馆的协同发展。因此,河北大学图书馆应抓住机遇,依托对口合作高校馆的优势,借助“点对点”沟通渠道与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区域内外的馆际交流,促进自身的发展,进而为京津冀高校馆协同建设奠定基础。

4.4 借鉴图书馆联盟的成功经验

为了做好共建共享工作,京津冀高校馆应积极探索合作路径。近年来,各大图书馆联盟取得了长足进展。例如,2015年成立的京津冀图书馆联盟,推动了三地公共图书馆的密切合作,实现了三地读者对文献资源的共享。京津冀高校馆应借鉴图书馆联盟的实践经验,依托北京市的文化中心优势,发挥对津冀的辐射带动作用,成立京津冀高校馆联盟,在资源建设、服务共享、平台构建等方面开展合作。

5 结语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家加大了对高校及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因此,京津冀高校馆应抓住机遇,利用新技术构建协同建设平台,成立图书馆联盟,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20-07-15].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11/t20151105_217823.html.

[2] 张丽娜,邹丹丹,张广科.依托大数据构建京津冀高校图书馆协同发展平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6):81-85.

[3] 丁若虹,冯宝秀.京津冀图书馆协同发展模式探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7(4):21-26.

[4] 黄雪梅,潘璇,符敏华.地区或联盟模式下开放获取资源的合作建设研究:以京津冀地区高校图书馆为例[J].现代情报,2016(11):103-108.

[5] 伊雷,王婷,郭倩玲,等.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如何构建京津冀高校图书馆联盟[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10):63-64,67.

[6] 叶继元.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八大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5):20-33.

[7] 河北大学图书馆.“京津冀信息服务协同创新共同体”在河北大学签约[EB/OL].[2020-07-15].http://lib.edu.cn/newsinfo?Id=1033&cid=3.

[8] 徐杨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燕山大学图书馆服务变革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7.

[9] 刘迎新.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运营管理及实践研究:以BALIS服务体系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10):194-196.

[10]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际借书&文献传递[EB/OL].[2020-07-15].https://www.lib.pku.edu.cn/portal/cn/fw/gjhj/fuwuneirong.

[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北京地区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BALIS)[EB/OL].[2020-07-15].https://lib.buaa.edu.cn/newsinfo?cid=32&pid=27& id=197.

[12] 天津商业大学图书馆.服务:馆际借书服务指南[EB/OL].[2020-07-15].http://lib.tjcu.edu.cn/fw1/gjhj.htm.

[13] 河北大学图书馆.关于开通我校图书馆与北京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际借阅证的通知[EB/OL].[2020-07-15].http://lib.edu.cn/newsinfo?Id=1719&cid=2.

[14] 燕山大学图书馆.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EB/OL].[2020-07-15].https://calis.ysu.edu.cn/CALIShbszx/szxjs.htm.

(编校:孙新梅)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资源共享双一流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长三角加快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示范工程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贵州铜仁万山区:探索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Wi-Fi网络资源共享现状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