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化理论及其在领导人话语中的构建价值

2020-10-15 00:53高羽
时代人物 2020年17期

高羽

关键词:前景化;领导人话语;构建价值

基金项目:2019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

前景化现象一直在文学领域颇受重视,然而对于领导人话语前景化现象的研究却寥寥无几,虽然与文学领域有一定的重叠部分,但是由于其使用领域不同以及领导人话语特有的语言特点,前景化现象也有所差异。了解前景化理论,探究领导人文本前景化的特点和效度,可以便于我们以一种新颖的角度来分析领导人话语。

前景化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前景化的概念源于视觉艺术,指的是画家把要突出表现的艺术形象从作为陪衬的背景中凸显出来,引人注意的方法。前景化作为艺术上的偏离,其理论的最初提出是属于语言学范畴,用于对文学的研究,指一种具有文学、艺术价值的元素从背景中突出的技巧,被突出的特征是语言上的偏离,而背景是人们一致接受的语言系统。前景化作为文体学理论的重要概念和组成部分,以及进行文体分析的重要手段,受到西方文体学者的重视,历经形式主义学派、生成学派、布拉格学派、功能学派和以什卡洛夫斯基、穆卡洛夫斯基、雅各布森、利奇、肖特、海姆斯、韩礼德等为代表的西方文体学者的艰辛努力,系统揭示了前景化的语言、文化、文学、认知语用等功能,逐步形成涉及文体风格、语言行为、认知机制、语用语境等较为成熟的西方文体学前景化理论框架,并在文体分析中得到实证应用。

根据国内学者较为一致的看法,这一理论起源于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卡洛夫斯基(Victor Shklovsky)提出的“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但早在亚里士多德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曾以“惊奇”“奇异”等说法来形容与人们所经历的平凡事情相隔较远的内涵不平常的氛围。什卡洛夫斯基用“陌生化”一词表明“诗歌与实用语言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可感知性”(Crawford, 2009),而这种可感知性即是由“陌生化”造成的。20世纪60年代,布拉格学派穆卡洛夫斯基在《标准语言与诗歌语言》中提出 “前景化”是对标准常规的一种系统违反(Jan Mukarovsky,1964),提出前景化的形式在于“偏离”。后来俄罗斯语言学家雅各布森基于此,提出前景化的等价原则和投射说,再次引入一个新的前景化形式,即“平行”。利奇分析两种前景化形式后,概括为“质量性偏离”及“数量性偏离”,即韩礼德所说“对常规语言行为的否定性偏离”和“常规基础上的数量上的偏离”。我国文体学研究继承古代修辞学精华,学习借鉴西方现代文体学研究成果,20世纪60年代,首由国内文体学先驱王佐良先生倡导并身体力行。改革开放后,国内文体学研究日益深入,取得重大进展。

语言前景化的理论意义

前景化是为了主题目的或艺术目的而偏离常规,也就是为了产生“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或主题效果。文学的标志就是前景化。语言的前景化特质通常是通过语音(重复使用、叠词、头韵等)、格式、词汇、语法、修辞等文学自指和曲指范畴的偏离来构建。前景化能增强话语的表达效果和张力,采用前景化的表达方法往往会超越读者的阅读习惯,使前景化语言行为凸显在读者或听者面前;前景化突破常规语言,使一些常用词语或表达方法富有新意;前景化有助于加深对语篇、语义和主题意义的理解,作者运用“前景化”手段,与读者互动交流,引起读者的好奇或新鲜感,引导读者关注对语篇、语义和主题意义的理解和评价,而读者在阅读前景化文体语言时,能动地对作者的意图进行反映,启发读者的思维,达到鉴赏和审美需要;前景化更是文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前景化在领导人话语中的运用

领导人话语作为政治思想的主要载体,在国内外的各种领导人活动及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一个国家内部及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沟通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信息的传播起到重大的影响作用。关于领导人话语的研究,人们往往较多地探讨其政治性、准确性和功能性,较少涉及其中的文学特点和美学价值,甚至文本背后隐含的强烈情感。

随着新时期我国领导人话语的时代特征和语言艺术越发凸显,以及学者们对文学当中前景化理论研究的深入,领导人话语中的前景化风格也显现出了重要的研究意义。研究领导人话语的前景化特点,首先要明确文本的目的性。领导人话语作为一种领导分析和实践的方式,在本质上体现了政治理论、学说由思想向现实转化的具体过程(刘朋,2014)。也就是说,官方话语通常是为了传播意识形态,将官方主张和思想观点传达于众,以求接受与执行。因此,为了尽快实现这样的效果,领导人话语的设计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以便达到让读者在较短时间理解其中的核心思想和精神实质,从而将实现这种主张的障碍减到最小。但与此同时,与这一目的相矛盾的地方在于,领导人话语属于典型的书面语体,因其与政府执政理念、施政方针和官方立场密切相关,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极强的政策性,语体风格庄重严谨,官方话语使用的词语通常较高级、正式且宏观,而且按照要求表达需准确。而这样的话语风格往往会给人以公式化的感觉,普通民众有时由于认知水平参差不齐,看后容易产生枯燥、难懂的感受,不能保证完全领会其中的精神,尤其是有意突出和强调的地方,也未必会被加以特殊的关注。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在这方面就作出了合理的处理,通过语言前景化特质的使用,很好地调和了这两者的矛盾。例如:“真刀真枪推进改革”(习近平2017:97),这里的“真刀真枪”按照常理来讲,很少会使用在官方话语中。如果想表达这一说法,领导人话语通常可能会说:“切实推进改革”。而这里使用了一个文学作品里常用到的说法“真刀真枪”,不仅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收到了准确的表达效果,并且让读者有了更深的印象。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一章中也有一例:“这就叫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 此句采用了十分整齐的语言格式,“办法”一词重复了四次,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鲜明的前景化特质,形成极为强烈的气势。

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外交部长王毅2020年两会答记者问》等领导人话语中,不难发现领导人在阐释国家立场和内政外交问题时,不仅保持高度敏感和严谨,而且注意到了新时期官方话语的通俗生动,拉近了国家大政方针和广大人民的距离。例如李克强总理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指出:“几十年来风风雨雨,一方面合作前行,一方面磕磕絆绊。”“风风雨雨”和“磕磕绊绊”这类叠词的反复使用是语音前景化的重要形式,体现出领导人讲话时的强烈情感。同样的前景化方法也体现在总理的这句话中,“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不可能轻车走熟路,只能是大车行难路”,且不说以“路”的反复来增强语音,格式上的工整对仗也是前景化的典型表现。李总理在谈到疫情时期经济如何稳定运行时说:“特殊时期要有特殊政策,我们叫作‘放水养鱼。没有足够的水,鱼是活不了的”,“所以我们采取的措施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要摸准脉、下准药”,此句多次运用隐喻,属于修辞前景化的手法。“放水养鱼”形象地描述了政府为恢复经济所创造的良好且平衡的发展环境,“摸准脉、下准药”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意象,生动地说明了政策的精准性。

前景化在领导人话语中的文学价值

综上所述,领导人话语中运用形式多样的前景化特质体现了突出的文学价值。首先,从话语接收者的角度,前景化转变人们对领导人话语原有的刻板印象,吸引读者兴趣,增进其对话语内容的关注度,增强对领导人话语内容的理解,深化对于官方话语的认知与感受。其次,从话语发出者的角度,前景化的表达恰当、感染力强,便于讲话者抒发情感,增进与读者之间的情感共鸣,起到很好的宣教效果;增强领导人话语的艺术性,拉近与读者和听者的距离;话语内容从多角度出发将中国几千年的渊博文化融会贯通,使语言内容丰富且具有深度,成为中国声音和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的强大载体,助力我国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和国家语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海光.前景化概念与文学文体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专刊.

[2]邓仁华.“前景化”概念的演变及其对文学文本解析的功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2).

[3]刘朋.领导人话语变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4(01):21-24.

[4]吴显友.前景化与文体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02).

[5]杨磊.重估“前景化”:布拉格学派的美学贡献[J]文艺理论研究,2015(02).

[6]叶子南.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