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董铭
“我永远忘不了小时候看电影时的某种情景。那种难言的兴奋和快乐,就像一场梦。总有一部电影会让你铭记一辈子,铭记的也许不仅仅是电影本身,而是那种仰望星空般的企盼和憧憬。《一秒钟》献给所有爱电影的人。”张艺谋新作《一秒钟》将于11月27日与观众见面,定档海报使用了张艺谋的亲笔信(如图),表达自己对电影的热爱和成长的记忆。
《一秒钟》讲述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物质和精神匮乏的年代,人们对电影世界充满无限好奇和热情,张译饰演的张九声与流浪女孩小吉林因为错过一场电影放映而结缘。这部半自传体性质作品与张艺谋本人早期经历相似,是属于胶片时代观众的回忆和情怀,从预告片来看,也和张艺谋的《一个也不能少》等早期作品相近。
不只是张艺谋,许多国际名导都有这种“电影初情结”——成名多年后,再用一部或数部自传体、半自传体影片来圆自己的怀旧梦。意大利电影大师费里尼的《八部半》就是对个人导演生涯的全盘回顾,他通过片中灵感枯竭的主角古依多,审视自己这一生在艺术创作和生活的际遇。影片大量使用闪回、梦境等意识流手法,可以说用一部电影概括所有电影意识。
去年去世的法国传奇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也有两部自传体影片《阿涅斯的海滩》和《阿涅斯论瓦尔达》,用充满童趣的镜头再现自己如何跨入电影圈,见证法国新浪潮的崛起,并作为摄影师造访新中国,创作大量优秀女性题材电影。西班牙名导阿莫多瓦去年拍摄的《痛苦与荣耀》,也是回顾自己童年时的艺术启蒙,成名后陷入的创作危机和情感解脱。
此外还有好莱坞名导乔治·卢卡斯的《美国风情画》、意大利名导托纳多雷的《天堂电影院》、日本名导北野武的《导演万岁!》等半自传体作品,导演们用镜头怀念旧时光。戛纳国际电影节创立60周年之际,主办方曾邀请全球35名导演完成短片合集《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许多名导借机回顾自己如何与电影邂逅:侯孝贤的段落里,张震和舒淇一同去戏院改成的老电影院;陈凯歌的段落中,一群孩子踩着倒过来的自行车放露天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