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华滴
[摘 要] 本文以广东省清远市A区为研究区,从落实相关旅游政策的角度出发,总结当地乡村旅游政策执行情况及成效,并根据政策存在的局限性和现阶段的问题提出促进清远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乡村旅游;政策;清远市
[中图分类号] F327;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0-17-2
1 清遠市A区乡村旅游相关政策执行情况及成效
1.1 生态型旅游品牌已具雏形
清远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光资源,目前囊括了广东省内1个5A级景区、19个4A级景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作为广东省最大的地级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清远市的旅游收入主要来源于乡村旅游景区和度假酒店两方面。其中清远市A区的乡村旅游资源以温泉、漂流等生态度假型景区为主,全县各类旅游资源有60多处,且多次被评为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广东省国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在当前人人追求绿色生态旅游的趋势下,清远市A区的农业生态型旅游业十分契合人民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旅游管理服务的完善和产业多元化发展,清远市A区逐渐建立了文化色彩浓厚的生态特色旅游文化品牌。
1.2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态势良好
近年来,清远市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整合各部门有生力量大力打造旅游文化名城,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以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以A区为代表的县级区旅游市场持续繁荣,城区旅游业及乡村旅游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进步。2019年,A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接待旅客329.11万人次,同比增长19.11%,市区旅游景点接待国内外旅客1 157.55万人次,同比增长42.62%;在经济效益层面,2019年,A区乡村旅游景区带动经济收入23.03亿元,同比增长18.59%;A区市区旅游带动经济收入81.73亿元,同比增长43.26%。总体上,清远市A区旅游业发展态势较好,旅游景点接待人数和旅游业务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旅游业总收入也达到了预算标准。
1.3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A区旅游业在获取经济发展红利的同时,也促进了地域文化的融合和特色文化的传播,融合了乡村和生态观光农业。当地政府联动文化部门、宣传部门及各种社会资源,持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举行文化旅游活动,将民族乐团、艺术表演、文化研学及农业观光园培育等活动加入旅游日程,用文化氛围浓厚的优势提升旅游竞争力,这类结合文化历史的旅游形式吸引了各年龄层的旅客,有利于特色乡村旅游品牌的建立。同时,清远市A区根据《广东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大力发展全域型旅游产业,房车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等以“旅游+”方式构建农家乐、生态农业观光,打造的新式旅游模式成为旅游业的新潮流,吸引了大批旅客。
2 清远市A区乡村旅游相关政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A区乡村旅游业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尽管A区乡村旅游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旅游品牌和形象仍有待提升。
2.1 旅游产业规划不到位,乡村旅游资源发展受限
A区乡村旅游产业规划不到位主要体现在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不同步,导致在城市规划中不能充分发挥城市旅游功能,造成部分资源未得到合理利用。由于A区旅游产业以乡村生态旅游为主,旅游景点大多集中在较偏远的城郊,导致政府在城市规划时大多局限于理论上的设想,而不是将设想落实在实地考察上,从而未能考虑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导致部分旅游景点受制于地理交通情况而发展缓慢。同时,当地大部分旅游资源处于未开发或开发不完善状态,景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有待健全,旅游集散、咨询和导向标识体系也不够科学和完善,仍存在建立位置不科学、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不规范等问题,总体上还有很大改善空间。
2.2 政策支持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单独支撑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多方面政策的支持,而清远市缺乏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相关的政策,如税收、投资、土地配置等方面政策。例如,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投资缺少政策优惠,对违法占用公共资源等行为缺少约束,未合理分配土地资源、财政资源,降低了旅游景点的旅游质量。与此同时,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流动性大,缺乏有效系统的培训学习,导致游客的观赏体验和获得的服务质量不佳。
2.3 产业发展不平衡
目前,清远市A区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政府在延长产业发展链的同时未对当地发展态势有清晰的认知,缺乏正确的指导规划与创新管制,导致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高端化、融合型新产品和新业态不丰富,旅游产品创新驱动力不足,产品受众较为单一。在其他的产业平台上,新兴产业的交叉渗透不到位,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商务等其他产业联动融合需进一步深化,从而发展战略性新兴旅游产业。
3 提升乡村旅游政策实施效果的建议
3.1 提升规划水平,补齐发展短板
政府应根据政策要求强化规划执行力度,加强旅游规划的法律保障,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并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将乡村旅游概念性规划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农业、林业发展规划等相衔接,增强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的一致性。同时,鼓励建立旅游专项基金,拉动社会资本的流入[1];对以往政策进行梳理,解决以往政策的历史问题,探索适合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制度,从制度层面规范旅游管理,找到新型旅游产业的政策突破口,切实保证政策的实施质量与成效[2]。而且A区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通通往乡村旅游区和农业生态观光区的“最后一公里”。
3.2 创新发展机制,优化业态发展
在构建旅游新经济体时注重创新产业融合,充分发挥产业融合的诱导作用、溢出效应和引领作用。在产业链延长方面,需充分发挥“温泉”“漂流”核心景区的集聚、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和旅游特色村镇建设,充分发挥“旅游+”的综合带动功能,培育新产品、新业态,使之发展成为A区乡村旅游业新的增长点,辐射带动传统旅游业发展;在发展项目层面,需加快发展新产品和新业态,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各区域公共资源应按照点线面结合的思路合理分配,采取景区带动、公司+农户、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方式,加速推进景区功能升级、产品创新、服务优化,科学谋划旅游发展;在乡村扶持方面,需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开发具有个性特色的乡村民宿、乡村旅游点等旅游产业带,彰显A区旅游特色,发展壮大A区旅游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策划一批特色旅游项目,推进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发展,吸收经济发展下的剩余劳动力,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实现乡村振兴[3]。
3.3 加强规范管理,改善市场环境
旅游市场的规范管理和综合整治,应从人员素质、基础公共设施、营销手段等方面入手。一是提高旅游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文明服务素质,促进文明旅游发展。旅游主管部门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同旅游协会、旅游企业制定相关培训和学习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提高行业人员的专业经验和知识储备,使旅游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得到质的提高,培育综合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更好地提供旅游文明服务,为行业发展树立良好形象。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现代农业、林业和旅游产业建设的总体布局,着力改善乡村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状况与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旅游惠民利民富民,努力实现“主客共享,城旅共融”,让居民广泛享受到旅游业发展带来的便利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知识信息、文化交融等利益,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体验农村风土人情,提升旅游品质。三是合理营销,创新旅游宣传模式。加强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新途径在宣传推广中的运用,强化采用联合推介、捆绑营销等宣传方式,不断整合各平台的流量资源,搭建高效、精准的A区旅游宣传营销平台,并根据A区旅游目标市场的分析和定位,建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旅游宣传促销机制和激励机制,借力与其他旅游区域的合作手段,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积极开拓A区旅游市场,扩大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马聪玲.近年乡村旅游政策成效评估[J].中国发展观察,2016(Z1):55-57.
[2]张捷,赵秀清.内蒙古乡村旅游政策成效及改进对策[J].北方经济,2018(Z1):108-110.
[3]郭为,许珂.旅游政策、产业发展与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