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
鲁迅先生曾说过:“惟有多读多写,这样才能真正有用。”读写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两翼。读促进写,写促进读。我校“读写式”语文高效课堂模式的操作环节有:阅读——探究——精讲——训练。阅读,即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这一阶段,学生会对课文内容、思路有一个总体把握,是进行下一环节质疑、探究、解惑及最后的训练的前提。阅读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上,阅读环节是贯穿整个教学环节、渗透到课堂全部教学内容的。而对于不同的文本,阅读的方式和要求也是有所差异的。
一、诗歌的阅读
诗歌的阅读适合高声诵读,而且可以将高声诵读贯穿整个课堂环节,由浅层次的读准字音、流畅诵读,到读出字面背后的情感、思想,到最后的通过声音来传递诗意的表演性诵读。例如,《沁园春·雪》的阅读,初读,读准字音,并且反复读流畅。再读,读懂表层内容,读出诗的大意,最后,反复推敲每个字词的声音的轻重、缓急、高低,每个句子的节奏、停顿、语气,读出诗的深层内涵,读出诗人的伟人情怀。当学生能够声情并茂地读好一首诗的时候,诗意自然已经了然胸中了。
新课标理念下的阅读重视以读代悟、以读代讲,重视学生在朗讀过程中情感的生成。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教师的反复必不可少。特别是情感色彩特别浓厚的诗词,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自己先进入情境,投入情感,读出真情,让文本的魅力通过声音表现出来,使学生入情入境。无疑,央视《朗读者》栏目收视率之高,与朗读者声情并茂的感染力是有直接关系的,我们的老师如能有精彩的范读,于学生而言,该是多么美的享受!必要时,可以进行配乐朗读,也可以和学生共同选择配乐,在选择的过程中,也是对学生审美的训练,同时是对作品的进一步理解,这样,就可以带动学生去读,从而理解作品。
二、小说的阅读
小说的阅读适合速读与精读结合。因为小说的篇幅较长,所以在课堂上只能是快速浏览,即速读。速读就是用尽快的语速,抓住几个要点把书通读一遍。小说阅读的要点,即主人公,主要情节和环境描写,进而把在浏览过程中形成的问题勾画,再进行精读环节的探究。
例如,在学习《变色龙》一课时,要求学生用十分钟左右速读全文,并找出主人公,划出主要情节及文中的环境描写。之后,对主人公或者情节和环境要素中形成的问题进行反复阅读与探究。主人公的确定不成问题,在以“变”为核心的情节上,反复阅读,即可进一步探究到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沙俄变革时代的社会特征。而环境描写也会成为探究的热点,文本中的萧条冷落的环境描写对小说主旨有暗示作用,同样需要反复阅读玩味。反复玩味就是精读,精读是指用正常的或者较慢的阅读速度,抓住关键段落,从头到尾,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阅读。过程包括扫清字词障碍,深入钻研文字,了解文章结构,以求对全篇文章有全面透彻的理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精读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来进一步强化,当学生边读边品,直至把每个人物形象通过角色朗读把握的时候,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总之,以语言为核心研究文本,方可体味出文字背后的深意。
三、散文的阅读
散文的阅读是所有阅读中最难把握的,因此,从第一次阅读,就需要平心静气,慢慢体味。散文的文字是符号性最强的,解读这些文字的密码,需要时而跨越全文,时而抓住某个词语,以完成对文本中“形”与“神”的准确解读。例如,在学习《背影》一课时,不提任何要求,让学生尽情地进入文本阅读,体会文字中饱含的温度,对文章情感把握后,再抓住跳跃在学生心中的词语句子去精读。散文的精读可以通过赏析文字、句式或者篇章为主要方式,有的时候,一篇文章抓住一条线索、一个文眼、一个关键句去赏析品味,很可能就会有“四两拨千斤”的力量。如《背影》一文中,可以抓住“背影”“橘色”“眼泪”等内涵深厚的词语去欣赏品味,即可深入体会作者心境、情感,从而读懂文本,再伴随入情的朗读,对文本的有滋有味的阅读也就有了。
四、议论文和说明文的阅读
议论文和说明文的阅读讲求理性。因此,需要在第一次阅读中读出论点、论据、论证思路或者说明对象特征、说明方法及文章结构,之后再探究语言的严谨或准确性等特点。一般而言,议论文和说明文阅读方式主要以默读为主,因为其知识性、逻辑性较强,需要冷静专注地去阅读、分析、整理。在默读中结合圈点勾画,理出所需要的信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过程中如有疑问,可以采取反复读,前后联系读的方式来克服难点。阅读过程中可以圈点勾画、批注标识,以使阅读更严谨、更精准。从而在有限时间内准确地读出议论文观点、思路,读出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的特点、原理等。
当然,采用哪种方法,哪种课型,需要根据具体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学习需求而定。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三为主”原则:以学生为主,不锁定学生;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让学生在知识探索中自己发现、感悟,总结规律;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积极的心理氛围中学习。尊重差异,注重实效,不求完美,不要急于求成。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阅读作为重点,并且要重视不同文本不同阅读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丰富的语文阅读活动中有序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读”出文本的异彩,方能领略语文的大化之境。
(作者单位:山西省离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