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继华
朱永新老师说:“如果把教室比作河道的话,课程则是水流。两者相得益彰时,才会有教育的精彩涌现。有了课程的汩汩水流,田间地头也可以成为教室的延伸部分;课程的水流枯竭了,精心布置的教室也会成为禁锢生命发展的囚笼。课程的丰富性决定着生命的丰富性,课程的卓越性决定着生命的卓越性。”课程,对教室的重要性是如此,对学校亦然。以课程为载体,让教育更多元。
“课程”是一段学习的旅程,教育要培养全面、和谐、完整的人,必须指向人的核心素养,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人生。在课程建设这条路上,我们学校做了如下尝试。
一、基于师生发展的 “精致课程”理念建构
人民路小学是宜宾市中心城区的一所以“精致教育”为特色的集团化发展学校,各校区发展特色纷呈。在课程建设道路上,怎样的課程更彰显学校“精致教育”特色、成就师生的“精彩人生”,成了学校“精致教育”课程建设要考虑的问题。
在课程建设之路上,学校始终坚持“一个理念”:“把最优质的教育奉献给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精彩成长。”
学校的课程目标:强健的体魄身心、儒雅的学术内涵 、高雅的艺术素养、自主的学习能力、持续的创新精神。
学校关注 “两个主体”:即“学生”和“教师”,并把他们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因为课程建设离不开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让师生在课程中共同成长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价值所在。
学校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体现国家意志与切合学校实际相结合;二是夯实共同基础与提供多样选择相结合;三是满足共同性学力需求与引导个性化发展需求相结合。
学校坚持“四个原则”:既面向全体,又满足个性;既兼顾分科,又走向综合;既保障基础,又彰显特色;既提高素质,又减轻负担。
学校讲述精致教育的“十美故事”:一个理念彰显生态之美;一品美德展示礼仪之美;一品课堂培育聪慧之美;一身书香焕发君子之美;一个舞台飞扬个性之美;一件乐器奏响自然之美;一只彩笔涂鸦童真之美;一根彩绳跳出健康之美;一门课程绽放生命之美;一副口才传递语言之美。
二、“引、生、合、分”:学校“精致课程”实践策略
学校以“精致课程”为载体,逐步建立起一个适合学生整体、多元发展的课程体系。在学校整体课程构建中,以学生发展的需要为依据,把握国家课程标准,开齐课程、上足课时、确保质量,学校以课例为载体,展开“对象性学习模型”研讨,把握课堂脉搏,建设课程资源包,进行积极痕迹回望,促成国家课程的具体化、校本化实施。同时,学校在“全面、全员、全程”的课程理念指导下,逐步调整课程结构,调节课程内容,固化校本课程实施。凸显“强健体魄、书香阅读、数学头脑、艺术素养”,开发既面向全体又满足个性的校本课程,包括国旗下成长课程、经典诵读课程、数学文化课程、阳光体育课程、艺术选修课程、父母义工课程、创盟空间课程等,让学生素质多元发展。
学校的校本课程,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为基石,以“引、生、合、分”为学校“精致课程”校本实践策略,为师生成长助力。
(一)“引”:引进优秀课程
课程是学校的“产品”,在课程建设上,人民路小学从引进优秀课程入手。
学校引进优秀课程,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儿童发展性原则;(2)师生适应性原则;(3)课程优质性原则;(4)内容填补性原则;(5)引用改造性原则。学校注重课程体系的实用性、课程品牌的权威性、课程实施的保障性。
以“数学文化” 课程为例,学校向西南基础教育课程中心申报全国数学文化实验学校,引进该课程。学校的“数学文化”校本课程,是以《小学数学文化读本》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实践,该内容以《小学数学文化读本》为载体,精选学生感兴趣的,体现数学文化内涵、与数学教材联系紧密的故事或内容,分“数学万花筒”“数学智慧屋”“数学实践园”三大主题,每个学段精选18个数学故事,加上两个全员参与的比赛活动,每周一课时,共设置40个课时。从三年级起开设,逐步滚动,让孩子们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数学发展史,了解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数学游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从而养成品德,健全人格。
(二)“生”:创生校本课程
课程是学校发展的“根”。学校基于校本实际,大胆创生学校校本课程。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在进行课程创生时,学校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尝试:(1)课程目标的渐进性;(2)课程内容的丰富性;(3)课程师资的多元性;(4)课程评价的发展性;(5)课程结构的系统性。比如学校的父母志愿者课程,就是家校合作创生课程的成功案例。学校认为,孩子的常态生活就是最好的教材,家长就是最好的老师。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孩子的生活与家庭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父母比老师更了解孩子缺乏和需要什么样的生活能力;再加上父母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每个家庭关注的教育点不一样,掌握的社会信息也不同,把父母们关注的生活细节整合起来更能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父母志愿者课程,不仅让孩子增加了知识积累,掌握了生活技能,而且拓展了生活空间,孩子们在生活情境中体验生活,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了自理能力、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和与群体合作的能力。“爱心义卖”,不仅巩固了孩子的数学计算,还为孩子们播下了经营生活的种子;“民族风情”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各民族的风俗,而且学会了项目学习、动手体验;“防流感”不仅让孩子学会流感注意事项,而且增强了自我保护、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合”:注重多元整合
“合”即结合、整合。在进行校本课程设置和实施的过程中,学校的课程整合旨在突破学科思维,打破学科独立与封闭,走向边界开发、边界碰撞、边界联通,激发创造能力,培养综合素养。
学校的“合”,不是简单叠加,而是要出新、出色、出彩。学校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整合:(1)内容式整合;(2)目标式整合;(3)研修式整合;(4)突破式整合。比如:学校的“故事数学”校本课程,就是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进行“内容式”整合的案例。家长志愿者课程,把课程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起来,真正实现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的教学目标;把生活课程与德育活动有机结合,真正实现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德育目标;把生活课程与家庭生活、社区生活有机结合,真正实现生活课程为生活服务的发展目标。这是“目标式”整合。学校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与科研课题、项目研修整合,实现“研修式”整合(见表1)。学校每年的“精彩节”(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开学季、毕业季等)系列活动,便是“突破式”整合的最好见证。
(四)“分”:分层分类实施
学校课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在课程实践上,不能只追求昙花一现般的精彩,而需要静待花开的守候,脚踏实地前行,分层分类实施,注重经验积累,注重困惑反思。
比如:学校的花样跳绳课程,就经过了七年的孕育。每一年,学校都以花样跳绳为主题进行校本研修,逐步开发分水平段的校本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探索花样跳绳对课堂、大课间、课外活动和社会的积极影响方式。学校一边进行分层分类课程实践,一边对实践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学校选取4 种不同等级难度且具有代表性的花样跳绳动作,进行调查结果问卷(见表2) 。
就课程划分而言,学校改变了以往40分钟的固定课时,长短结合,张弛有度。基础课时35分钟或40分钟,主要用于基础性课程的实施;“微课时”10或15分钟,用于晨诵、午读午写、劳动等;大课时60分钟或90分钟,主要用于艺术社团或大型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开展。
三、核心素养:学校 “精致课程”的未来走向
课程是学校的核心载体,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保障,如何用“精致课程”促进学生精彩成长、提升素养?清华附小承载学生发展“五大核心素养”的“1+x课程”,重庆谢家湾小学的“小梅花课程”,将国家基础性课程根据学科属性、学习规律及学习方式整合,用特色课程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身心健康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核心素养成为课程改革的原动力,这是学校“精致课程”学习的榜样。
朱永新老师在《未來学校》中描述的以生命为基石的“真善美”课程,那是以生命教育课程为基础,拓展生命的长宽高;以智识教育课程、公民教育课程、艺术教育课程为主干,落脚于“真”“善”“美”,并以“特色课程”为必要补充的课程,让学习内容个人化、定制化,通过项目式、主题化学习,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给我们描述了未来学习中心的美丽图景,成为学校“精致课程”的未来走向。
奠基精彩,守护成长!人民路小学课程为孩子生命成长提供了开阔、丰富、多元的跑道。学校会以温柔的坚持、执着的守护、持续的守望这条道路上的每一处风景!
(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人民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