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增强现实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探析

2020-10-14 02:36浦沫瀚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增强现实技术电视节目

浦沫瀚

摘要:融媒体时代,创新的报道手段、生动的呈现方式,是电视节目实现“突围”的关键之一。随着近年来视觉显示技术不断成熟以及5G通信技术快速发展,AR增强现实技术已经逐步融入到诸多行业中,越来越多媒体也开始尝试利用AR增强现实技术来优化收看体验、提升传播力。本文针对当前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AR增强现实技术与电视节目的结合进行分析,探讨今后在电视节目传播中AR增强现实技术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AR:增强现实技术;电视节目

一、AR增强现实技术的概念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技术,最早是由美国波音公司Tom Caudell和他的同事在1990年提出的[1],这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2],它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空间范围中比较难以体验的实体信息进行模拟仿真处理,叠加在真实世界中,使得真实环境和虚拟物体在同一个画面或者空间中同时存在,能够被受众所感知并进行互动,实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相对于传统电视传播领域的文字、图片、视频,AR技术具有更强的空间扩展表现能力;而相对于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技术来说,AR技术所呈现的真实和虚拟是人们能够区分的,且它对硬件设备的要求也相对较低,不需要佩戴专用眼镜等。所以,多维沉浸、虚实结合、实时交互这些特点都给AR技术用于电视传播增添了可能性。

二、Ar增强现实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和意义

1.立体化模拟新闻现场构建全新电视播报样态

传统意义上的电视新闻更注重二维的电视画面,一般是将图片、视频以及音频等要素进行整合,任一要素的缺失都会使电视新闻呈现的效果受到不利影响,比如一些突发事件,或者较难拍摄到现场画面的新闻事件,若辅助使用AR增强现实技术,可以立体化模拟还原新闻现场,使得电视新闻报道看起来更加直观,便于受众了解事件全貌。早先《纽约时报》就曾在手机应用程序上运用AR技术带观众了解NASA火星任务,报道中还原了NASA着陆器曾在火星上登陆的各个位置,并显示了火星上可能曾有水流动的区域。目前,国内也有电视新闻媒体开始尝试借助AR技术制作一些更为立体、全面的新闻内容。江苏卫视的一档全媒体电视新闻杂志类栏目《新闻眼》就颠覆了传统电视新闻的播报样态,在250平米的演播室中,利用AR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新闻内容来设置不同的虚拟场景,突破了二维画面的局限,为每一条新闻建立起空间的概念,飞机会从屏幕中飞出、滂沱大雨从棚顶落下,直观逼真地模拟了新闻发生时的场景,主持人身临其境播报新闻,画面体验更真实、传达信息更丰富。这里AR技术让新闻内容从单纯的文字、视频传播变成了“场景”和“体验”的传递,使得深度新闻更可看、数据新闻更易读,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

2.充分实现节目内容升级有效拉动收视率

每年的跨年晚会是各大卫视争夺比拼的一个“战场”,拼资源、拼明星、拼创意、拼收视,十多年来竞争日益同质化,而近几年由技术赋能的舞美效果和节目形态成为杀出重围的关键一招。

从2017年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的收视曲线图来看,收视率从开场起势一小时内经历了三个小高峰,李健出场时的数据直线拉升,收视率首次冲上2. 5%,而且图片显示这一段也是整场晚会收视增长最快、增幅最大的,究其原因,AR技术功不可没。李健出场时,伴随其演唱,AR增强现实技术制作的“大蓝鲸”从舞台“海面”一跃而起,闪转腾挪水花四溅,效果震撼令人大开眼界。晚会炉火纯青的AR技术应用充分实现了节目内容的升级,成为支撑收视率的重要考量维度。

三、提升电视节目中AR增强现实技术应用效果的对策

1.重构节目生产流程

由于AR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和制作流程相对复杂,投入的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较大,而新闻又对时效性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要提高在电视新闻节目AR技术的应用效果,实际上需要重构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生产流程。

在确定选题上,哪些题材的新闻适合AR报道,应该是在原有新闻选题的基础上结合AR技术视觉呈现特点来综合确定。一般来说,场面较大的突发事件、环境类灾难类事件、科普类选题、感染力较强的社会焦点报道时辅助运用AR技术都会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采编流程方面,在拍摄采访一写稿一配音一剪辑的基础上,加入了AR虚拟动画的设计制作,这一环节不是在外采之后进行、将虚拟动画作为未拍摄画面的补充,而应该在确定选题之后、拍摄采访之前就整体考量并着手制作,外采时或回来后前后方记者编辑要随时沟通根据实际情况对AR虚拟动画进行相应调整,也就是说前期新闻素材的采集要变成“现场拍摄采访”和“AR设计制作”双线并行,两者互补,尽可能在有限篇幅中完成大容量、多信息的展示。

写作风格上,仍应遵循新闻写作原则,要求事实清晰、表意明确、层次分明,可以结合AR虚拟动画展示转变叙事方式,多采用描述式、带入式报道,但依然应该坚持新闻性第一的原則,不能因为视觉效果忽略报道核心,若变为技术展示则失去了新闻报道核心价值。

对于晚会、综艺、纪录片等时效性要求相对较低的非新闻类节目来说,留给AR虚拟动画设计制作的时间更加充裕,加强前期策划创新、后期制作精益求精,AR技术将更好地服务于节目内容。

2.加强多元终端融合注重互动数据分析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本身在强化多元终端的传播、采用移动优先的策略,将运用AR技术制作的电视节目放到移动端提前预告、同步播出或者二次传播,一来便于受众获取、扩大了传播范围,二来使得数据采集、实时回传和深度分析成为可能,技术后台可以通过受众的互动、点击参与、留言等生成的数据,分析哪些节目更受关注、哪些AR虚拟动画热度更高,从而形成更加精准的决策,使节目的策划、AR的设计更加贴近受众的需求,有效提升节目质量和传播力度。

四、结论

AR增强现实技术为电视节目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相信它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将会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今后会有更多电视节目在制作中针对AR增强现实技术的呈现形态和传播特性予以创新,使得AR与电视节目内容更好地匹配,从而达到更高量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涌天,陈靖,程德文.增强现实技术导论,科学出版社,2015.4

[2]张燕翔.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及其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7.1

[3]话无缺.从卫视跨年收视曲线图看谁才是真正的“实力+流量”

猜你喜欢
增强现实技术电视节目
基于信息技术下的增强现实技术探究
增强现实技术在幼儿立体书研发中的应用
媒体融合背景下增强现实技术对高校学报转型发展的创新推动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导航系统研究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