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壮壮 赵蓉 季涛云
【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婴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颅内出血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颅内出血婴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年间共诊治61例颅内出血患者,其中男39例,女22例,男女比例1.7:1;年龄范围: 30分钟-12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1月32例(52%),1月-12月29例(48%);病因:晚发型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最为常见共24例(39%),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23例(38%),多器官功能受损2例(3%),血小板减少症2例(3%),病因不明10例(16%);临床表现:在61例病人中34例均为非特异性表现,仅有27例病人有神经系统的特异性表现。结论:高原地区婴儿颅内出血缺乏特异性表现,当患儿出现吃奶差、反应差、前囟饱满以及面色进行性苍白,应该警惕患儿颅内出血的可能。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是主要病因,需要加强宣教,提高维生素K的注射率,从而减少因维生素K缺乏而致的颅内出血。
【关键词】高原地区;婴儿;颅内出血;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131-02
目前颅内出血仍是导致婴儿,尤其是新生儿早期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但由于其由临床表现不典型,缺少特异性,漏诊率较高【1】,治愈后的患儿往往还会出现癫痫、脑瘫、智力低下和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后遗症,给患儿和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婴儿颅内出血的原因较为复杂,包括围产期脑损伤、凝血功能异常、血管发育畸形等。高原地区因海拔高,大气氧分压低,机体处于缺氧状态,缺氧使得乳酸增加、二氧化碳潴留、酸中毒等对颅脑血管的损害程度相对增加,而这些又增加了本就对缺氧敏感的颅脑血管的脆性,增加了颅内出血的风险【2】。
目前尚无关于高原地区婴儿颅内出血病因、临床特点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治的61例颅内出血婴儿患者的临床资料。
1.临床资料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诊断颅内出血78例,根据排除标准,排除其中外伤所致17例,最终纳入61例,该61例患儿,其中男39例,女22例,男女比例1.7:1,年龄范围: 30分钟-12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新生儿 32例(52%),婴儿29例(48%)。
2.颅内出血诊断标准【3-4】
(1)生后30分钟至12个月内突然发病,(2)急性或亚急性颅内出血;(3)发热或体温不升,呼吸不规则,呕吐,烦躁不安或尖叫,抽搐乃至昏迷,面色进行性苍白,前囟饱满或颅缝裂开;(4)可有其他部位的出血,皮肤黏膜出血、鼻衄、便血穿刺部位出血不止;(5)凝血功能异常PT或APTT显著延长;(6)头颅影像学检查确诊。
纳入标准
①影像学(CT或MRI或头颅B超)证实确有颅内出血;②父母世居高原地区且患儿出生于高原地区;③婴儿患者。
排除标准
①外伤所致颅内出血;②母亲凝血功能异常。
3.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颅内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影像学及治疗方法统计中计数资料以率和构成比表示。
4.结果
4.1临床表现
婴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我们将其临床表现分为两大类,非特异性表现和特异性表现(有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在61例患儿中34例均为非特异性表现:以奶纳差、反应差、面色苍白为主;其次为呕吐(非喷射性呕吐)、呼吸表浅,最后为黑便、鼻衄、血尿1例。仅有27例病人有神经系统的特异性表现:均表现为抽搐发作。
4.2治疗及并发症处置后
本组患儿非手术治疗56例,包括止血、止惊、降颅压、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失血性贫血和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予以成份输血和血液制品(冰冻血浆、凝血因子产品等)输注纠正。手术治疗 4例,其中3例行脑室穿刺引流术,1 例行ommaya囊植入术。
4.3颅内出血原因
61 例患儿,出血病因:凝血功能障碍 26例(42%),凝血功能障碍包括晚发型维生素 K 依赖因子缺乏症和血小板减少症,其中晚发型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为主要病因共24例(92%),血小板减少症为次要病因,共2例(8%)。其他包括新生缺血缺氧性脑病23例(38%)、多器官功能受损2例(4%)、病因不明10例(16%)。见表1。
4.4影像学检查
本组共61例,其中行头颅CT检查30例,行头颅MRI检查25例行,行头颅B超6例。颅内出血类型包括:脑内血肿25例(40%),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10%),硬膜下血肿12例(20%),脑室内出血16例(26%),脑内血肿合并脑室内出血2例(4%)。詳见图1;脑内血肿出现部位包括额、颞、顶、枕等各脑叶,血肿单独出现或同时侵犯数个脑叶,部位以颞叶、额叶和顶叶较多见。
5.结论
婴儿颅内出血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当患儿出现吃奶差、反应差、前囟饱满以及面色进行性苍白,应该警惕患儿颅内出血的可能。影像学检查作为常规检查,对婴儿颅内出血的部位及性质可予确诊,头颅B超可在一些病情较重,不宜行头颅CT或头颅MRI的患儿进行,待患儿病情稳定后再予行头颅CT或头颅MRI,往往头颅B超、头颅CT、头颅MRI三者互补诊断,来进一步提高颅内出血的正确诊断率。婴儿颅内出血在治疗上通常采取保守治疗也可获得较好疗效。在导致婴儿颅内出血的病因,≤1月的患儿中主要是缺血缺氧性脑病,故应该不断提高与完善围产的医疗水平,从而减少新生儿颅内出血;在>1月患儿中主要是晚发型维生素 K 依赖因子缺乏症,而西藏地区,除拉萨市外个别县级地区医院,在新生儿出生时注射维生素K并未形成常规,这也增加了维生素K缺乏导致的颅内出血的风险。故需要加强宣教,提高维生素K的注射率,从而减少因维生素K缺乏而致的颅内出血。
当然本研究病例仅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单中心、小样本结果,有待于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高原地区婴儿颅内出血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和预后。
参考文献
[1]王芳.4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8(22)125-126.
[2]徐春玲.高原地区新生儿颅内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9例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 2003,13(4) 38-39.
[3]王先凤,屈来英.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2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2)149-150
[4]金路.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6例临床分析[J]. 中国中西结合儿科学2010,2(2)170-171.
基金项目:西藏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2019YXYYJS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