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2020-10-14 10:34穆国禹
名城绘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穆国禹

摘要:隨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建筑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筑物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在高层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有许多注意事项是需要引起一定重视的,特别是在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施工技术,才可以更好的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确保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品质、安全性以及美观性。本文对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前言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众多,需要参建各方的紧密配合,才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因为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灌的过程中,内部的升温比较快,因此比较容易造成裂缝的情况,影响正常的使用和使用者的安全,因此施工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文章从其概念和特点着手,对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一、施工准备阶段技术要点

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定

(1)水泥:考虑普通水泥水化热较高,特别是应用到大体积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所采用水泥宜为低水化热的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也可以使用外掺粉煤灰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2)粗骨料:级配良好的骨料,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同时通过大量试验表明,骨料中含泥量过大,对混凝土的强度、干缩、徐变及和易性等都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引起混凝土抗拉强度的降低,对混凝土的抗裂十分不利。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

(3)细骨料:采用中砂,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0.5%。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

(4)粉煤灰:掺加粉煤灰不仅可提高混凝土和易性,改善混凝土微观结构,提高抗渗性,还可延缓水泥水化,推迟凝结时间,降低混凝土早期水化热。

2.混凝土配合比

凝土搅拌站根据施工现场提出的技术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混凝土配合比应提前试配确定。粉煤灰采用外掺法时仅在砂料中扣除同体积的砂量。另外应考虑到水泥的供应情况,以满足施工的要求。

3.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和裂缝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产生的升温较高、降温幅度大、速度块,使混凝土产生较大的温度和收缩应力是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施工前应进行计算分析,采取措施控制温度裂缝:

1)控制内约束温度裂缝的措施。①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表面与外界温差,防止混凝土表面急剧冷却,采用混凝土表面保温措施或蓄水养护措施;②加强混凝土养护,严格控制混凝土升温速度,使混凝土表面覆盖温差小于8-10℃。

2)控制外约束温度裂缝的措施。①从采取控制混凝土出机温度、温升、减少温差等方面,以及改善施工操作工艺;②采用低热水泥;掺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高效减水剂或缓凝剂等;③掺入膨胀剂,在最初14d潮湿养护中,使混凝土体积微膨胀,补偿混凝土早期失水收缩产生的收缩裂缝;④改善骨料级配,减少水泥用量;⑤采用降低拌合水、级配骨料以及水泥的温度,来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⑥合理安排施工工序进行薄层浇捣,均匀上升,以便于散热;⑦合理分缝分块施工,对比较长的结构应设置后浇带;尽量消除基层约束和嵌固作用;⑧适当配置温度钢筋,减少混凝土温度应力;⑨加强混凝土的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和拆模时间,使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混凝土场内的运输及布料

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现场应设混凝土输送泵负责场内混凝土的运输及布料,以保证连续施工。

2.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采用斜向分层、层层推进、齐头并进的施工方法。分层的厚度为1000mm。坡度为预拌混凝土自然流淌的坡度约为1:6~1:7。混凝土自搅拌到浇筑完成的最大延续时间白天不得大于100min,夜间不得大于150min。浇筑时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避免产生冷缝,并及时将表面的泌水排走。

3.混凝土振捣

为了防止集中堆积,先振捣出料口处,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全面振捣。上层振捣时插入下层混凝土宜50mm,保证分层浇筑时实现“软接茬”连续浇注,不留施工缝。振捣施工时应注意:

1)振捣时,界线要明确,防止出现三不管地带,造成漏振。

2)筏板内预埋管道附近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应先将混凝土到管道下200mm处然后两侧对称均匀下料,用振捣器逐渐向管底送混凝土,防止挤偏管道,振捣器从两侧斜向插入捣实,使混凝土或砂浆从上层管道缝隙中挤出,并充满砂浆石为止,然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4.混凝土泌水的处理

混凝土入模分层浇筑振捣后,由于水泥的析水和材料的混降,其表面常聚积一层游离水(浮浆层)这层泌水对混凝土危害性极大。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以提高混凝土质量。泌水常用的处理方法:

1)将上层泌水汇集于预留集水坑内,用软轴水泵及时排除。

2)筏板顶面泌水坑处理,可除去浮浆,用海绵数出泌水后,用同强度等级干硬性混凝土拍平,最上层表面在初凝前用长刮尺刮平,用木抹子压实,在水泥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面,以避免混凝土收水,产生塑性裂缝。

三、结束语

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技术难题。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去制订的标准有必要进行及时调整和补充,才能更好地指导日益变化和发展的生产实践。

参考文献:

[1]常治秋,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第1期.

[2]王瑞,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城市建筑》2016, (30).

(作者单位:沈阳中达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大体积混凝土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工业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
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蔚汾河特大桥承台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