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珊珊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城市中儿童活动场地存在的普遍问题 ,论述儿童空间设计的必要性。然后又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模式出发,阐述了城市中儿童活动场地设计的需求 ,以及在空间构成要素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空间设计;儿童;行为特点
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对儿童进行认知、交往等多元智能的培养,所以适于儿童活动的空间设计也成為现代设计者日益关注的问题。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变,儿童活动场所已在城市化建设中见缝插针的蓬勃发展起来。站在设计者的角度,满足儿童行为需要的同时 ,更应该注重这些社会弱势群体的生理和心里需求,为孩子们营造适宜并有趣的活动空间 。
一、 儿童活动空间的现状
1. 活动空间缺乏
现今很多居住区基本没有儿童活动空间,儿童处于无处可玩的状态。部分居住区或者公园儿童活动空间设置的较为简单,大多数活动场地内只有几个游戏设施。这种过于简单的活动设施与儿童的实际需求严重不符。
2. 现有设施的安全隐患
有的儿童活动设施依据成人标准 设置,不适合儿童游戏要求,存在很大的不安全因 素。很多儿童设施不进行日常维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在破损、老化情况下得不到及时更换。
3. 活动场地较为混乱
很多小区内虽然设置了儿童活动场地,但没有进行细化,没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划分活动场地,因此小区内所有的孩子只能共用一块活动场地。 导致活动场地内较为混乱,孩子活动时会受到很多影响。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年龄较大的孩子撞击,所以只有紧跟在孩子后面保护,不但孩子们的活动受到了限制,而且家长也感到非常累,使儿童的活动时间大量减少。
二、 儿童行为分析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城市公园中儿童活动场地的设计,必须以儿童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规律为依据。而儿童的成长大致分为4个重要阶段 :
1. 3 周岁以下婴儿(婴儿期)
体力特点:8~10 个月的儿童会爬行,1 岁时学会站立,还不能完全自主行走;2 岁儿童可以轻松行走,活动范围增大;2~3 岁的儿童喜欢跑和跳、 爬高、越过小障碍等动作。行为特 点:6~10 个月的儿童看、听、摸的能力进一步增 强,喜欢注意色彩鲜艳的物体。开始接触简单游戏活动,但游戏的物体还应该以实物为主,想象能力还不能形成。
2.3~6岁的儿童(幼儿期)
体力特点:3岁的儿童体力有了进一步发展,可以利索的自由行走,会初步操作物体,可以自主开展一些简单游戏。行为特点:游戏在儿童的这一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喜欢创造性、建筑和活动型游戏。
3.7~12岁儿童(童年期)
体力特点:可以实现长时间的行走活动,从事强度较大的体力活动,进一步发展了运动技巧和平衡能力。行为特点:这个时期儿童的活动以学习为主,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不再对游戏感兴趣而代之以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出现了竞争意识喜欢从事智力活动。
三、 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的思考
1、年龄决定儿童的需求
经过儿童专家的分析,不同年龄的孩子需求相差很大。如果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计不同的体验空间,会是最理想的选择。但在我国大多数环境条件下,很难实现根据年龄做区域划分。那就必须从提高活动空间的趣味性入手。采用接近自然的设计,用简单的互动性强的景观小品布置,配置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让孩子们在与自然的亲近中体会得到乐趣。
2、材质与形式
在儿童的世界中,身边的一切都可以利用起来,并不是标有安全认证的玩具才是孩子的最佳选择。风霜雨雪,泥土沙石,这是大自然赐予的礼物,也是设计者最应广泛利用的材质。比如枯败的树干、轻加工过的石块、可循环利用的废弃材料都可以用来做空间划分或景观标识:小型的流水,颜色各异的卵石永远都能吸引孩子的眼睛;甚至石壁上水雾的喷射,也会带给孩子惊喜和刺激。即便是木板或者纸箱乃至一块形状特殊的石头,只要设计得当,就会起到一定的娱乐效果。并且要有效利用声、光、影的元素,使孩子们通过外部的刺激提高游乐的兴致。应该明确的是,针对儿童的设计太过细化和前卫都会影响游戏的兴趣。实物的具象性会限制儿童想象的空间:而抽象类的实物更能培养他们对事物认识的能力。
3、尺度的乐趣
为儿童设计空间,就要“蹲下”看世界,从他们的基本需要来确定空间的功能和尺度。开敞空间利于家长对儿童的监护和干预。但是从儿童的心里尺度来看,开敞空间会让孩子感觉空旷和冷漠。同时设计者也要考虑到,并不是成人才有想独处的需要。半私密性的设计,会使孩子感觉安全,并能体验到亲切和从容,促进他们的交流与协作。成人或许会觉得这些空间局促,但孩子们却为可以暂离家长的眼光玩些自己的小花样而欢欣鼓舞。
4、绿化空间
让孩子们在舒适的环境中游戏是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处理好环境绿化可以加强整个空间的趣味性,并且是孩子认识自然的有效途径。植物的季相变化可以引起孩子的乐趣和对美感的认识。随着对景观的细化设计,儿童活动区不建议种植部分含有危险性的植物。但我认为只要把握得当,就不需要在植物品种上做取舍。尤其是儿童活动空间更应该体现植物的多样性。例如银杏,未加工的果实含有毒素,会引起人体不适。
5、过度的安全才是真的危险
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安全与冒险体验,是一对既矛盾又相关的设计目标。我国现有儿童活动空间多以开敞式为主,透视性强。对游戏器械的高度采用谨慎的处理手法,再者就是安全地面的使用,以弹性大的塑胶材料为主。其实这样是否是真的安全,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者指出,让孩子们在受控制的区域内找不到危险的感觉,他们就会到真正可怕的地方去寻找刺激。
四、结语
儿童的成长是复杂的过程。对儿童活动空间的设计探索不仅体现景观设计的发展程度,更是对人文的关怀与回归。设计者开辟属于孩子的活动空间,目的是让他们快乐的游戏、快乐的生活,顺利完成心理和生理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颖辉.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规划与设计[J].山西建筑,2009(27):76.
[2]刘冰颖 :《城市儿童游戏和游戏活动空间的设计研究》,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硕士毕业论文.
[3]甘德欣 龙岳林 英国儿童室外活动场地的人性化设计 园林 2011.
[4]马归民 城市公园中儿童活动场地的人性化设计[J].知识经济,2011(17):26-27.
(作者单位:新疆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