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C某低渗透油区水淹水窜影响因素分析及治理措施探索

2020-10-14 11:51师昊李哲张治权刘秀伟
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低渗透调控影响因素

师昊 李哲 张治权 刘秀伟

摘 要:本文立足ZC某油区的地质及开发特征开展了该区水窜水淹影响因素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大量的调研分析为该区水窜水淹治理提供了一种弱凝胶深部调驱控水办法,以期为该油区的控水增油措施提供一种新的路径。

关键词:低渗透;水窜水淹;影响因素;调控

Abstract:Based on the geological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an oil zone in ZC,this paper carried out a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ater channeling and flooding in this region,and on this basis,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investigations and analysis,a weak gel deep adjustment was provided for the water channeling and flooding management of this region. The method of flooding and water control aims to provide a new way for water control and oil increase measures in the oil area.

Keywords:Low permeability;water channeling and flooding;influencing factors;conversion

0 引言

低渗透等非常规油气藏分布范围非常之广,当前已成为国内主要的陆相接替资源[1]。注水开发是该类油藏高效开发的主要手段。由于该类油藏储层天然层理裂缝发育,注水过程中层理裂缝易张启,致使开发过程中水窜水淹问题严重;特别对于注水开发中后期,水窜优势通道已经形成,水淹情况进一步加剧,注水开发效率严重受限。针对该类油藏的控水增油技术也由此发展起来,调剖堵水技术的研究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经历了机械封隔器與非选择性水基水泥堵剂配合使用阶段、油基水泥以及粘性油和乳状液等具有选择注入性的堵剂阶段、高分子类聚合物调驱剂发展阶段、水溶性聚合物冻胶堵剂/水玻璃颗粒型堵剂等技术及其配套工艺的发展趋向成熟阶段、弱凝胶选择性堵剂的调和驱作用研究发展阶段;同时随着控水调驱体系及其配套工艺的发展,各类调驱工艺技术已经在我国各大油田开展了推广应用[2-5]。

本文以此为背景,在ZC某油区水窜水淹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弱凝胶调驱体系对于ZC某油区的控水增油适用性分析。为该区水窜水淹井区的治理提供一条新的可行路径,为该类油藏的可持续高效注水开发提供经验。

1 区域概况介绍

ZC某油区主力开采层位为长6,油藏物性较好,油层连通性较高。从2007年规模注水以来,虽然通过注水扼制了产油量急剧下滑的局面,但由于该区天然微裂缝发育,加之压裂改造,近年来水窜水淹严重。导致区块开发效益低下,急需措施治理。

2 地质特征

2.1 构造特征

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油区油层组的构造面貌与伊陕斜坡的区域构造面貌一致,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内部构造简单,地层倾角小于1°,千米坡降7~10m。局部具有差异压实形成的低幅度鼻状隆起。由于该区构造简单,落差小,不考虑重力导致该区注如水的水窜。

2.2 油层发育情况

油区主要含油层系为延长组长2、长4+5和长6油层组,主要勘探目的层为长2、长4+5和长6油层组。

2.3 沉积微型发育特征

根据油区岩石相、测井相的分析,结合前人区域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该区长4+5、长6油层组为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期安塞--子长浅水台地型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组成部分,河口坝不发育,从下到上表现为一个三角洲进积的全过程,即从长64前三角洲至长62三角洲前缘,三角洲砂体强烈进积,最终于长61、长4+5期湖水退出本区,三角洲平原化。可细分为2个亚相及4个微相,该区沉积相的优势发育方向为北东南西向,该方向也是水驱开发的优势受效方向,同时也是水窜优势方向。

2.4 储层物性特征

本区长6储层基质孔隙度最大值为16.4%,最小值为0.9%,平均值为10.7%;储层渗透率最大值9.28×10-3μm2,最小值0.06×10-3μm2,平均值为1.2×10-3μm2。属于典型的低孔、特低渗储层。

2.5 储层主应力方向及裂缝发育情况

该区储层主应力方向与沉积优势方向保持一致,为北东--南西向;地层天然层理裂缝普遍发育,包含了平行层理和槽状交错层理和隐性层理缝,裂缝系统较复杂,且注水易张启,特别是在提高注水强度条件下容易导致注入水沿裂缝方向突进进入生产井形成窜流。

3 研究区开发现状及水窜主控因素总结

该区截止2019年9月采油井开井339口,油井利用率67.66%,平均单井日产液1.08m3/d,产油0.3t/d,含水67.32%;

井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窜水淹严重,水淹井55口,高含水井34口。由于油井水淹导致水井关停的影响,致使注水井欠注或不注,其余少量正常注水井承担了过量的注水任务,注采矛盾突出,影响开发效果。

通过对该区地质特征及生产动态分析认为影响该区水窜水淹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该区储层基质渗透率低,储层天然裂缝发育,注入水易沿天然裂缝发生窜流;同时注水开发过程之后你那个层理裂缝易张启更加剧了水窜水淹的发生,最终导致该区水窜水淹井连片分布,形成了一注就窜,注入水在油水井间无效循环的恶性局面,严重限制了注水开发的效率,急需进行水窜水淹治理。

4 水窜水淹治理方法探索

针对常规调剖剂及其配套工艺在该类油藏适用性较差的情况,本文经过大量的调研分析提出一种弱凝胶深部调驱工艺及其配套工艺技术[6]。该体系其初始粘度与注入水相近,可随注入水自动进入各级微裂缝通道,交联后凝胶具有有效封堵裂缝体系水窜所需的强度,并且交联时间可控,交联强度可调,逐级封堵。深部调控封堵剂体系成胶前粘度15-200MPa.s,具有强力的封堵效果,封堵强度大于2.5MPa/m、大于95%的有效封堵率,调控可在6-168h之间调整交联时间,适应水质矿化度小于120000mg/L,并适用于20-80℃环境下的储层温度。可作为ZC某油区的水窜水淹治理措施,在进一步的适用性研究后,开展矿场应用试验,为该区水窜水淹治理提供一种新的可行路径。

参考文献:

[1]肖侠.低渗透资源将是中国未来油气发展的主流[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9,25(04):42.

[2]李宪文,郭方元,黎晓茸,等.陕北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试验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11(06):95-98.

[3]李宜坤,李宇乡,彭杨,等.中国堵水调剖60年[J/OL].石油钻采工艺,2020:1-23.

[4]白金莲.特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深部调剖技术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09.

[5]李明远,王兆江.交联聚合物溶液深部调剖矿场试验[J].油田化学,2000,17(2),144-147.

[6]张兵,蒲春生,于浩然.裂缝性油藏多段塞凝胶调剖技术研究及应用[J].油田化学,2016,33(1):17-50.

作者简介:

师昊(1992- ),男,汉族,陕西省榆林市人,学历:硕士,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特种油气田开发。

猜你喜欢
低渗透调控影响因素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如何调控困意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鹿台山矿低渗煤层瓦斯抽采问题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常规注水井解堵增注提高石油采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