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

2020-10-14 10:09刘秀红
名城绘 2020年5期

刘秀红

摘要:在防汛抗旱中,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化的推广以及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有效提升防汛抗旱能力,在现代化的技术帮助下,如通信技术、卫星遥感、GPS、微电子以及GIS等,它们各自在防汛抗旱中发挥各自的优点,形成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全方位、系统化监测灾情的目的,进而提升信息化在水利防汛抗旱中的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于防汛抗旱工作。本文从在防洪抗旱中运用信息化处理技术的重要性入手,对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防汛抗旱;工作应用

引言

近年来,我国水旱灾害频发,各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洪水以及干旱灾害,人民群众的财产遭到严重的损害。因此,水旱灾害的应对部门水利部门需要进一步提高监测能力,依靠信息技术有效地采集、收集、传输以及分析信息,在这些可靠信息的支持下有针对性地安排部署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应对洪水以及干旱灾害的能力,但由于各地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同,再加上数字化信息的覆盖面不够,从而使得防汛抗旱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洪抗旱能力,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水利信息化在防洪抗旱工程中的应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灾害预警防治能力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特别是旱情和洪涝灾害频繁。由于年久失修,一些地区江河流域防洪抗旱体系不够完善,特别是一些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较低,病险堤防、涵闸和水库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普遍存在防汛抗旱防治能力有限的情况。加上信息渠道不通畅,水利基础设施不足,出现了抗御洪水灾害的能力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而水利信息是防汛抗旱决策的科学依据,水利信息系统的建立,对提高水情、旱情和灾情信息采集和传递的时效性、准确性至关重要,迫切需要信息化条件下的防洪抗旱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为水资源调度、合理使用以及保护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二)有利于水利业务部门转变治水思路

在信息化时代,水利业务部门工作无论是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是水资源配置和保护和管理,都必须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特别是在旱情和洪涝灾害频发现状下,更应该充分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加强水利非工程措施建设、水资源管理和调度的技术基础建设,不断提高水利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依靠水利信息化来实现技能转变。同时,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包括洪澇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等面临严峻形势,水利需要全面提高效率与能力,需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需要用水利信息化来带动水利现代化,特别是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形势下,水利信息化具有重要现实和历史意义。

二、现阶段水利信息化在我国的应用状况

水利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下,能够有效对各类灾情、水情以及险情进行监控,从而提高防洪抗旱的能力。近年来,水利信息化在我国得到了有效的普及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总的来说,现阶段我国水利信息化的应用状况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覆盖范围还存在着“死角”

现阶段,我国水利信息化的覆盖范围还处于初级的网络覆盖阶段。尤其是相关信息在进行传播的时候,对于信息技术水平是有着一定的要求的,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这方面的信息技术水平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具体体现在信息覆盖范围存在着一些“死角”,难以真正意义上做到全方位的监测。比如在汛期,对河流实时流量情况、能够容纳水流量的大小等方面,在检测的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漏网之鱼”,给防汛抗旱工作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隐患。主要在于影响了工作人员的及时评估,这样该地区一旦遇到洪涝灾害和旱灾,人们常常会因缺乏应对措施而措手不及。可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防汛抗旱水平的提高。

(二)缺乏对专业数据库信息的建设与应用

由于当前发生洪涝灾害比较频繁,对每次所发生的灾情没有有效地将相关的信息加以收集、统计以及分析,并为之建立数据库,由此使得水利工程在应对灾害方面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使得人们在灾难面前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或者是盲目的采取应对方案,这不仅没有达到应对灾害的目的,而且还大量地浪费了资源。此外,对水利资料的收集,抢险知识以及水利工程的收集与整理还做得不够,使得在应对河流或者水库等在汛期所发生的各种问题,如科学的评估水库的蓄水能力、河流的流量等缺乏预见性,从而使得应对灾害能力大大削弱。

三、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相关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中国水利工程的投资也有所增加,但由于各种问题,一些水利工程的防洪和耐旱功能似乎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缺乏科学标准,缺乏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缺乏监督和管理。在这方面,各级水利部门要主动推进水利工程的科学管理。

(一)推进节水工程科学规范化管理

加强节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加快水利工程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考虑到灾害情况,水利工程防洪和抗旱规定的定义,水利工程技术标准的完善,以及如何管理洪水水库防洪和抗旱救灾功能。

(二)充分利用云计算资源

搭建云环境,利用云资源,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很多大型企业已经建设了不少云计算中心,今后一些基础条件差、技术力量薄弱的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利用这些云计算资源,特别是对于解决地市级及以下地区的水利部门更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地市级和县级的数据和业务应用系统布置在云计算中心,不仅可以减少建设投资、避免重复建设,也能解决基层工作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防汛抢险属于应急性质,网络安全极为重要,一定要在当地考虑灾备问题,不仅仅包括数据灾备,也包括业务应用系统的应用灾备等。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表明,水利信息化在防洪抗旱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微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GIS、GPS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网络技术综合应用进一步加强,我们应该加大对各类网络技术的应用开发和研究力度,解决其发展中的困难,更好的服务于水利防汛建设,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水利信息化在防洪抗旱工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志文,陈鹏.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17,003(004):P.191-191.

[2]米玛桑珠,张文.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陕西水利,2019,218(03):153-154.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