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建设步伐也随之加快,近几年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人们对抗震技术应用越来越关注,抗震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建筑施工单位对抗震技术的应用应该加以重视。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建筑工程中抗震技术应用的情况,并提出相应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究,能够为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抗震技术;应用
1建筑工程抗震原则
1.1多元化抗震设计
抗震建筑的设计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基本的抗震设计作为基础,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地震的特征进行分析,运用科学知识对其进行多元化的设计,以确保建筑具备多功能的防震性能。在一些地震多发区域,单纯的抗震设计无法全面提供保障,抗震效果不佳。
1.2保证各部分功能有效发挥
在抗震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将所设计各部分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否则就会使建筑的抗震性能大打折扣。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设计功能是否可以充分发挥。如,建筑的承重结构是否能够按照设计时的承重标准进行,建筑的局部加固是否能够增强在建筑的稳定性等等,总之,要充分考虑这其中的设计的功能性是否能够得到正常发挥[1],确保各个区域、各个构件的功能与最初设计时的作用与功能高度一致,为建筑的安全性能提供充分的保障。
1.3科学的结构设计,强弱分布合理
建筑结构的设计也需要遵循相应的标准,强弱分布要以此方面建筑设计的相关标准为依据。巧妙的结构和强弱分布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最大程度地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做到不变形、不倾斜,各部分构件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而且,各部分的强度与韧性均符合此类建筑的设计标准,以保证建筑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2建筑施工中抗震技术应用
2.1抗震接地设计应用
在抗震设计应用过程中,接地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中包括保护地和直流地。在对抗震设计应用过程中,因为有着十分复杂的抗震接地问题,所以应该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其加以处理。对于现代的建筑而言,因为四周的建筑对其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一般情况下,对于抗震地以及保护地来讲,都是采用大楼的基础钢筋网对其实现接地处理。其电源应用TN-S5系统。进行底层变电的设置引出接地。因为抗震接地这一系统可以对建筑基础的钢筋网加以利用,起到自然的接地网作用。
2.2等电位的连接和屏蔽
在抗震设计应用过程中,实现等电位的连接就是为了使得弱电设备和建筑物的金属构件之间在受到雷击时的电位差实现有效的降低。因此如果弱电设备在室内,一定要对等电位的连接带加以设置,使其和机柜、机架以及电气实现连接。为了使得弱电系统实现有效的抗震设计应用,一定要使得等电位的连接带和抗震地之间实现良好的等位连接。在进行抗震设计应用过程中,一定要对屏蔽采取措施,这样就可以在地震震荡的建筑物时,引发的电脉冲的辐射受到一定的阻挡。另外,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场所来讲,在进行弱电系统抗震设计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具体屏蔽机房要求进行设计以及施工。这样才可以使得弱电系统实现良好的抗震效果,对系统设备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
2.3过电压保护设计应用
因为雷电主要是在楼顶对其直接击中,地震时必然引起滑坡泥石流,雷雨天气的出现,对建筑的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或者是在建筑的侧面对其击中,在抗震设计应用过程中,应该将顶楼作为过电压保护的第一级。同时,因为在建筑物的上部,侧击雷的可能性很大,因此相应的雷击情况就会使得上下左右这四个方向受到影响。同时在接地的系统和四周抗震地连接的过程中,也可能会遭到雷击,这就使得雷击点和下级的抗震器间的距离被拉近。但是此时下级抗震器在流通量方面又比上级抗震器低,因此就使得抗震器受到严重的破坏。所以在进行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应用过程中,一定要和电源系统的多极化实现良好的配合。
3优化建筑结构抗震效果策略
3.1合理选择建筑结构体系
(1)根据高层建筑的自身情况及所在区域的地质状况、气候特点等,设计人员在实践中应重视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等不同结构体系的选择及使用,落实好相应的设计工作,并通过对地震冲击力破坏影响的思考,注重对多道防线结构体系的合理设置,促使高层建筑可处于安全应用状态;(2)基于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研究,通过对多道防线结构体系设置及应用方面的综合考虑,有利于增强相应设计方案的应用效果,逐渐提高建筑物结构方面的安全性能。
3.2科学选用特殊材料开展隔震工作
在实际的结构设计中,应针对其基础位置进行垫层安装工作,而且要针对特殊材料特点开展相应工作,针对具体要求来将地震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通过对当前我国建筑结构抗震施工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相关部门逐渐对该工作加强了研究力度,针对全新材料的研发获得了一定的成果,而且也实现了广泛的应用效果,尤其是针对隔震层的施工,其效果是相对较好的,对建筑物抗震水平的提升具有极大意义。
3.3结构抗震设计中应重视的抗震等级
对于塔楼的出裙房屋面中,在三层和以上区段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是二级,而其框架应以三级为主。其裙房的高度范围和相邻上的两层是乙类的建筑,因此其抗震的措施必须满足本地区的抗震设防裂度来提升一度的要求。也就是说,如果该区段抗震措施为7度要求,那么其区段剪力墙抗震的等级就是二级,而且框架的抗震等级也就是二级。
3.4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特殊的策略
(1)要针对塔楼和裙房间沉降后的浇带老建立伸缩浇带;(2)地下室的混凝土中要添加低碱类的抗裂膨胀剂,以此来强化其抗震性;(3)后澆带间要运用无缝技术,在30~40m间要建立宽为2m的膨胀来增强缓解早期的混凝土收缩裂缝现象;(4)要有效提高钢筋配筋率,由此抑制其因温度而导致裂缝问题的出现。建筑的裙房平面尺寸如果均超出了规范限值,要注重建筑保温工作的开展,增强楼屋的面配筋,并根据塔楼和裙房间沉降后浇带情况来建立伸缩后浇带等工作。
4 总而言之,在如今人们追求建筑安全性的时代,抗震建筑设计具有很大的市场,而且,设计抗震建筑是十分必要的。要科学地进行结构设计,对结构强弱的分布要合理。在设计过程中要依据抗震标准,规范建筑高度和宽度、规范平面设计、科学设计布局,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彭军华.建筑结构工程中抗震设计的作用探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1):102.
作者简介:赵斌.男.1986.9.17,辽宁省,研究方向:建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