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的 音乐传播新效能

2020-10-14 23:39李小莹
音乐生活 2020年9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互联网+内容

李小莹

互联网从诞生到全球普及应用,已经走过第一个50年。回顾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应用,不仅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对各行业有全面的渗透与影响。2020年初线上活动的增加进一步加速“互联网+”发展,也给音乐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与挑战。

一、“互联网+”助推音乐视听传播

移动互联技术给互联网音乐用户带来不同于以往的音乐视听新感受,丰富了音乐传播的视听新体验,让人们切身感受到音乐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成果。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3月15日,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在互联网应用发展方面,网络音乐的用户规模为6.35亿,均位居前列。[1]数据显示,用户对新平台音乐的需求非常大,中国网民使用互联网平台听乐的比例逐年递增,网络用户在各音乐平台的使用率超过七成。

网络音乐用户的快速攀升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优化升级密切相关。在网络服务持续渗透下,互联网服务呈现智慧化和精细化的特点。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所具有的“乘数效应”,使其在拉动内需、促进民生、支撑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首先,互联网渗透率不断提升,网民手机上网比例继续攀升。其次,网络建设持续加强,互联网应用场景不断扩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随着互联网渗透率不断提升,网民规模持续稳健增长。音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在互联网络中拥有数量庞大的用户群。

互联网的普及使音乐作品和音乐资讯的获取发生了诸多改变,用户可以付费或免费在互联网平台唾手可及众多优质音乐资源,平台方对网络音乐用户的统计也更加精准便捷。在互联网音乐平台,有热门歌手的数字单曲销量不仅实现了上线一小时销量突破100万张[2],也实现了在一个月内突破1000多万张和总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的可喜成绩。[3]互联网平台还能够精准统计和显示歌手的平台粉丝数量排名,如此便捷快速的数据获取是传统唱片时代所望尘莫及的。

二、“互联网+”催生海量用户音乐内容生产

海量用户参与生产内容是Web2.0时代的典型代表。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与自媒体应用平台的普及,用户参与互联网平台内容生产成为潮流与趋势。就国内多款热门流媒体电台而言,目前国内多款流媒体电台的内容来源包括三个方面:专业与草根用户生成的内容、跨平台的合作内容、平台购买的其他内容资源。其中专业与草根用户生成的内容占绝大多数,通常为七八成。以喜马拉雅FM为例,用户生成的内容约占70%,其中既包括一般用户,也包括部分有专业学习背景与经验的专业用户。以音乐鉴赏类电台节目为例,以往这类节目只能由专业工作来撰稿、采写和播报,然而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使音乐内容编创主体更加多元,并开始接纳和吸收非专业从业者参与制作分享各类音乐电台节目。

相比较为少数的专业内容生产而言,普通大众用户参与音乐内容生产内容也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第一,海量网络音乐用户可以凭借自己的偏好与所长,参与制作与分享风格迥异的音乐电台节目,这些经由用户参与编创的音乐节目各有特色。第二,基于新媒体电台的内容生成在时间与地理位置选择方面也相对灵活性,可实现24小时任意时段的播出,音乐内容的制作、生成和发布地点具有灵活性。第三,新媒体电台节目主播参与的大众化,进一步丰富了内容的多样化,为新媒体电台带来了更加多元的节目产品。第四,用户参与分享的意识也较高,更乐于让其他用户听到自己所录制的音乐节目,也进一步增强了音乐传播的力度与广度。

不可否认的是,海量用户参与生成内容也有诸多不足之处。以互联网音乐电台节目为例,首先音乐电台节目是相对比较专业的节目类型,参与生成内容的用户需要具备相应的音乐修养与实践体验,才能制作生成具备优秀特质的节目内容。其次,由于海量用户生成内容少了一道类似传统电台“把关人”的审核把关过程,用户所参与编辑、制作与分享的音乐产品,难免会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甚至出现内容编辑制作上的“硬伤”。相比之下,专业人士生产内容的优势在于生产内容的用户是具有专业能力的个人创作者或机构提供方。并且通常来说,专业用户或机构生产的内容产品相较于一般用户生产的内容产品而言,质量更胜一筹。

移动终端音乐创作类App的推广使互联网音乐创作与制作平台成为非专业音乐人士的探索实践平台,也为更多普通大众用户学习和感受音乐提供了重要工具。基于简明智能的音乐编创程序与操作,即使没有接受专业音乐创作训练的“小白”也可以在音乐制作类App中,运用手机、Ipad、或电脑进行不同风格的音乐编创。用户通过参考平台音乐制作功能提示,可以进行不同乐器的试奏,并依据平台系统生成的音乐片段来判断保存、删除或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并最终完成音乐内容的编创与合成。

三、“互联网+”创新音乐营收模式

互联网音乐应用平台的火热带动了音乐服务的转型升级。一方面版权价格层层加码,互联网音乐版权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在线音乐市场免费时间太久,行业变现难度重重,要想从互联网音乐入口挖出真金白银仍需时间。但是在高额音乐版权费和互联网平台运营管理费用的压力下,创新营收模式迫在眉睫。互联网音乐应用平台开始探索尝试多元盈利模式。

当前互联网音乐应用平台的营收模式概括起來主要有四种:付费下载听乐模式、“+广告支持”免费视听模式、包月付费听乐模式、在线直播付费模式。付费下载是按次收费服务模式,用户花钱购买音乐后将其下载到电脑或其他移动设备中,可以实现一次付费后永久拥有授权。“+广告营收”是多数流媒体音乐平台在创办之初所采纳的一种模式。在广告支撑模式中,用户无需付费就可以视听音乐,但是需要观看或收听预先植入的广告。包月付费的模式也称为“交互式”服务或“点播式”服务,在移动互联包月付费模式中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听的歌曲,进行搜索并将其存储在服务器里。在包月服务期里,用户可以无限次聆听自己喜爱的歌曲,直至包月订购期结束。

近年来,国内互联网音乐应用平台更注重关注用户对音乐的娱乐需求,致力于开拓新的音乐娱乐消费模式。腾讯音乐作为国内互联网音乐应用平台的领头羊,与国外同侪的盈利模式不尽相同,其运营管理模式一直备受关注。作为国内首家尝试数字专辑的平台,腾讯音乐通过广告和绿钻用户获取营收,围绕粉丝经济做数字音乐专辑销售,尝试更多的音乐增值服务等方式,在付费业务上逐步完善布局,以此实现增加营收的目的。腾讯音乐平台有2000多万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有超过40%用户在虚拟礼物等社交产品上贡献收入,这种以音乐为核心的社交消费占当季度腾讯音乐总收入的70.4%。[4]独特的企业发展定位,使腾讯音乐成为少数可实现盈利的流播音乐平台。中国互联网音乐平台的崛起不仅有效吸引国际资本市场的关注,也为全球数字音乐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行范本。

四、“互联网+音乐”发展新趋向

虽然媒介快速更迭,但是人们对音乐的需求以及音乐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互联网+音乐”带来了音乐获取的快捷性、音乐分享的便捷性、音乐制作的大众化、音乐消费的多样化等诸多变化。音乐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传递真善美和传播正能量等方面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互联网与音乐的进一步融合,音乐应用场景还将不断扩大,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还将继续推动音乐行业的转型升级。

(一)基于人工智能的音乐传播分发新机制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贯穿文创产业链,在内容生产、编码、剪辑、推荐、预測、提取、交互等方面得到充分应用。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图像、文字、音频、视频等信息得以快捷转化,可实现不同信息介质之间的快速、有效、低价融合与转换。人工智能技术已开始挑战音乐产业的核心环节——音乐创作领域,并且有了新的突破与进展。集作曲、配乐、伴奏为一体的人工智能应用产品,已经从投入研发转向投入应用。人工智能使音乐传播形成新的分发机制,基于人工智能的音乐创意生成和装置产品也应运而生。

未来音乐产业的发展、将与人工智能技术产生密切关联。AI人工智能技术通用领域已经延伸至音乐创作领域,成功地实现了人工智能在作曲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作曲通过模拟人类作曲家,让计算机“学会”音乐创作中的和声、曲式、配器等基本要素,从而“创作”出具有一定风格特征的音乐作品。

人工智能基于用户听乐体验、大数据和智能算法,能够推测用户听乐需求,更加精准地给用户推送音乐。当AI算法与用户情绪和心态同步时,平台所推送的每一首音乐都可以引发很好的共鸣,甚至起到心理治疗的作用。而且基于算法的推荐,AI自动生成的音乐可以围绕某一要素或特征不断延展变化。

(二)基于5G技术的音乐传播新效能

国内外互联网分析师密切关注5G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英特尔发布的《5G娱乐经济报告》分析师认为,“5G+AI技术红利”将驱动视频产业迎来VR、AR、AGC等增强型视频内容的快速发展。中日韩等国相继跨入5G+AI视频技术发展元年。[5]

5G的商用成为各行业所关注的焦点。2019年10月,工信部副部长宣布5G商用正式启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将率先开通13个5G基站,国内5G网络能够基本实现连片覆盖。5G时代的到来,可以保证数据瞬时传输速度的极大提升,曾经无法实现的音视频跨时空呈现与应用的想法将得以实现。

5G技术下的音乐传播新效能

充分发挥5G技术的低时延通信、增强移动宽带、大连接物联网的优势,能够提升音乐传播效能。在未来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引进虚拟现实技术逼真再现古典音乐表演、流行音乐表演等音乐演出场景;可以运用全息技术生动展示各民族乐器,让用户身临其境了解和学习民族音乐;可以进一步探索音乐在物联网的多场景应用,智能音乐装备和智能音乐伴奏的开发运用;可以发挥5G网络低时延的特性,完美实现乐队远程实时合奏;可以通过5G技术营造下的“虚拟协作场”,让身处各地的音乐用户能够协同合作演出或排练……基于5G技术的音乐传播新效能将带给我们超高清音乐演出视频、VR音乐互动体验、智能音乐装备、智能演奏设备、远程实时乐队合奏等全新的音乐视听新体验。

(三)基于物联网的音乐应用新场景

不断更新的高新技术不仅正在重塑新媒体时代的媒介传播格局与舆论生态,也给内容传播带来巨大变革,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新媒体平台的音乐新应用和新业态不断涌现。“随着技术的演进,广播从最初的模拟广播到数字广播,再到现在的网络广播,已经经历了三代变革。随着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广播将成为第四代广播系统。”[6]音乐在广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音乐的艺术性将为物联网广播注入更多的活力。

一度被视为是物联网入口的智能音箱,给音乐欣赏带来了更多便捷的、可互动的聆听体验。轻巧便携的智能音箱具有在线音乐点播、人机语音对话、个人信息备忘提示、智能家居控制等诸多功能。其中,在线音乐点播功能是智能音箱核心功能的扩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会越来越高,更多的人们将使用智能音箱,智能家居也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也更加智能化。”[7]基于物联网的各类音乐播放设备仍将不断拓宽应用新场景,实现不同电子产品间的内容与信息的互联互通。

(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音乐版权保护

长久以来,数字音乐产业发展一直备受版权侵权的困扰,如何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版权保护是众多音乐创作者、音乐制作公司、音乐演出机构经常要面临的问题。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与网络技术,区块链通过采用加密、哈希和共识机制来增强网络中每个节点所记录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信度。当作为新兴技术的区块链技术已稳步向3.0时代迈进[8],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音乐版权保护将能够确保音乐版权保护网络中每一个节点的信息所具有的可信度,任何非正当的试图篡改均无法得逞。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互联网+内容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