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生态镇”

2020-10-14 20:13李彦军马利军张晓艳王顺
绿色中国·B 2020年7期
关键词:大寨牧区绿色

李彦军 马利军 张晓艳 王顺

夏初,美丽草原,牛羊成群,万物生长。

行走在毛乌素沙地,近距离感受新时代“牧区大寨”乌审召,只见处处生机盎然,绿色生态气息扑面而来,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正在绿色乌审这片广袤的草原上铺展开来。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民之所望,便是政之所向。

经过一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牧区大寨”乌审召正踏入新的征途,诠释着在高质量征程上的使命担当——传承“红色基因”,秉持“绿色信念”,追寻“金色愿景”,建设沙地牧区“生态镇”。

“因绿而美、因绿而富、因绿而兴”,赶考路上,“全国绿色名镇”乌审召再出发。

红色基因:党建领航,培根铸魂,丰富“牧区大寨”新内涵

“出门一片黄沙梁,一家几只黑山羊,穿的烂皮袄,住的柳笆房。”这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乌审召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面对黄沙弥漫、风起沙移的残酷现实,以一代治沙女杰宝日勒岱等为代表的乌审召各族干部群众,趟沙开路、问沙要绿,在浩如瀚海的毛乌素沙漠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通过铲除醉马草、“前挡后拉”、“穿靴戴帽”、兴建草库伦等方法,劈沙山,治恶水,植树种草,改造沙漠,建设草原,发展畜牧业生产,逐步改变牧区落后面貌,创造和发展了“治理沙漠、建设草原”的独特经验。

1965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作出决定,命名乌审召为学习大寨的典型——“牧区大寨”。

1965年11月25日,《内蒙古日报》发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乌兰夫同志为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审召公社的题词:“学习乌审召人愚公移山,改造沙漠建设草原,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号召全区人民向乌审召学习。

1965年12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長篇通讯《牧区“大寨”——记乌审召公社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革命道路》和《发扬乌审召人民的革命精神》的社论文章。社论里写道:“他们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发展社会主义畜牧业大经济的伟大抱负;他们解放思想,树立了敢想敢干的革命风格;他们有吃大苦,耐大劳,苦干实干的革命干劲;他们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坚持群众运动的群众路线;他们有虚心学习,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作为全国牧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牧区大寨”精神历久弥新,乌审召镇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立镇之本、生存之基、发展之要常抓不懈,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从镇情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生态建设思路和发展战略,创造出了毛乌素沙地绿色传奇。

“牧区大寨”精神是乌审召党的建设宝贵经验和宝贵财富。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乌审召1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荒沙就占54%。上世纪六十年代,乌审召公社改造沙漠,建设草原,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动人事迹,反映了乌审召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进入新时代,乌审召镇继往开来,传承弘扬“牧区大寨”精神,推进“党建领航·绿色崛起”品牌创建,实施“千百先锋引领”行动,为新时代牧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近年来,乌审召镇依托“牧区大寨”源头优势,强党建、辟林苑、筑庭廊、立品牌,挖掘整理“牧区大寨”生态建设历史资源,创新开展“回顾式”生态体验教育,大力培育生态经济和生态产品,重点打造初始治沙地、“牧区大寨”中心、1966年陈毅陪外宾降落地、1977年中央代表团降落地、“牧区大寨”故事文化长廊等9处“牧区大寨”源头文化展示点,构建起从乌审召嘎查到布日都嘎查的“老树讲生态”生态教育项目,进一步挖掘展示红色革命文化,将这些“点”连接成“面”后,“牧区大寨”党员干部培训教育基地雏形已现,“红色基因+绿色信念”新内涵正在广大党员干部当中掀起新的“头脑风暴”。

今天的乌审召一派绿意葱茏、生机盎然,“牧区大寨党旗红”让老典型焕发新活力,“牧区大寨”源头优势正在续写新的绿色传奇。

绿色信念:做强“绿”底,让绿生“金”,踏实“牧区大寨”新足迹

“黄沙滚滚半天来,白天屋里点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一半草场沙里埋。”民谣中的情景已成往昔,乌审召的一切都在变,沙在变,草在变,人也在变。

“绿”是本色也是特色。回顾多年的生态建设历史,是一部人与自然由冲突、对峙到和谐共生的思想转变史、生态奋斗史、发展转型史。如今的乌审召绿荫婆娑、百鸟纷飞,追求绿色、改善生态的“牧区大寨”精神正在接力,并奔跑出新的里程。

“牧区大寨”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草原人,热爱家园,建设家园,勤劳淳朴的乌审召各族人民始终把防沙治沙、生态建设作为求生存、图发展、谋富裕的根本大计来抓,前赴后继地投入到改善环境、绿富同兴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出了一部荒漠化治理的绿色史诗。

走进乌审召镇乌审召嘎查,`“牧区大寨党旗红”一行红色大字赫然入目。“我们要打造‘全国畜牧业老典型乡村振兴新典范,让新时代的‘牧区大寨精神传得更远、更久。”乌审召嘎查党支部书记永红说,他是在“牧区大寨”精神影响下长大的,宝日勒岱当年倡导的“空中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如今都变成了现实,牧民的家园从荒漠变绿洲,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

绿色发展为产业兴旺激活力,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增动力。乌审召镇搭建绿色产业发展平台,加强全域协同规划,打造生态牧场、美丽田园、特色小镇,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西部区域打造生态牧场,以鄂尔多斯细毛羊和乌审草原红牛为主导,大力发展“种养结合、为养而种、生态循环、适度规模”的现代化生态畜牧业,培育发展生态教育体验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品牌经济”与“口碑经济”的双向拉动。

东部区域打造美丽田园,有效整合资源,完善农业设施设备,集中连片发展有优势、有特色、有规模、有潜力的生态特色农业;种植小杂粮、黄芪、板蓝根等特色作物,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承接农产品的育种、生产、加工销售,推行生态品牌化运行模式;依托浩勒报吉村酒厂实体,订单种植高粱作物,生产酿造“乌审贡”白酒,利用下游酒糟反哺育牛,推行原材料自给、废料循环的生态种养发展模式。

中部区域打造特色小镇,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建平台、畅销路,从种养技术支持到产供销主体链接,通过“互联网+农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为农牧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有效连接周边化工企业,承揽劳务运输、后勤保障、餐饮家政等服务,大力发展农牧区三产服务基地。

“绿水青山”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牧区大寨”正在打造乡村振兴的“大生态”样本。

“这就是我承包的7000亩沙地。” 在乌审召镇查汗庙嘎查毛乌素沙地深处,牧民乌云达赖指着远处的大片沙柳自豪地说,“沙柳既能防风固沙,又能当牛羊的饲料,枝条还可以卖给生物质电厂。”自从承包沙地种沙柳,他家一年多收入3万多元。 目前,像乌云达赖这样治沙又致富、为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种沙柳的当地牧民已有200多户。

据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志丽介绍,作为全国首家开发利用沙生灌木平茬技术进行生物质发电的热电厂,实施60万亩生态能源林基地建设,从单一的治沙造林业务扩增到生物质发电、螺旋藻生产,形成由治沙造林(碳吸收)—生物质发电(碳减排)—螺旋藻生产(碳捕集)构成的“三碳经济”产业链,每年为当地农牧民提供3000多个就业机会,年供绿电1亿多度,年产螺旋藻约200吨,综合减排二氧化碳总量达75万吨/年。

乌审召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将“生态+”发展模式融入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与百姓共建共享资源紅利,最大限度保护环境资源并发挥最佳经济社会效益。

目前,乌审召镇的生态治理总规模已达到18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29%,植被覆盖度达到74%。荣获“全国首批低碳旅游示范地”和“全国绿色名镇”等荣誉称号。

绿色是生态镇建设的底色。“因绿而美、因绿而富、因绿而兴”的乌审召,坚持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推进产业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走出了一条由生态产业化到产业生态化,再到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并重的发展之路,从世界首家利用沙生灌木平茬生物进行直燃发电项目到一个个循环产业和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星罗棋布,乌审召生态与产业发展实现了美丽与发展“双赢”。

金色愿景:浓墨重彩,欣欣向荣,书写“牧区大寨”新传奇

推动高质量发展,“牧区大寨”乌审召面貌一新。

怀着一种敬仰的心情,怀着一种对历史深深的感念,我们寻找呼和木都柴达木的老树,寻找布日都南沙梁的沙篙,寻找那些留在毛乌素沙地也印在我们心里的绿色印记。

牧区大寨博物馆、牧区大寨特产小木屋、生态文明文化广场、主题文化长廊、研学培训教育基地……乌审召镇正用一个个绿色生态故事,全力打造生态镇,书写一个传奇的品牌故事。

守住“绿”的底色,将其转化成“金”的硕果。乌审召追求绿色发展的历程,是由最初的抵御生态环境恶化求生存的“牧区大寨”精神,到依托绿色发展、绿色路径实现了生态产业化的跨越;再到开放利用丰富的地上地下矿产资源优势,发展现代能源经济,通过循环发展,实现了产业生态化;到现在建设“三碳经济”产业链,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产业,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沙产业与现代能源经济相结合的高质量发展新途径,走上了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并举之路。

在新的时代,“牧区大寨”乌审召这座生态镇又将展翅高飞。如何接续作好这幅画,描绘生态镇的美丽明天?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在乌审召人心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全镇干部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他们用蓝天净土培育绿色品质,用生态文明引领全域发展,用文化铸魂凝聚守望相助,并呈现出神形兼备、丰盈充实的全域化格局。

“牧区大寨”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乌审召人的血脉,这种精神正在新的发展中不断升华,发扬光大,乌审召镇持续将绿色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牧区大寨”精神凝心聚力,金色愿景开拓美好未来。如今,乌审召镇党委、政府将“牧区大寨”精神一脉相承,始终坚持“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服务理念,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发展之路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乌审召的前景充满挑战更充满希望,着眼全局分析研判,立足实际科学谋划,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奋力开创“牧区大寨”乌审召高质量发展新辉煌。乌审召人民用坚持不懈的绿色追求和绿色发展远见,诠释着永续传承、生生不息的“牧区大寨”精神,共建共享“牧区大寨”美好明天。

乌审召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党新峰说:“在‘牧区大寨精神的引领下,我们以‘红色基因+绿色信念+金色愿景为发展理念,书写绿色革命新传奇,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可持续之路。”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新时代开启的新征程上,“牧区大寨”乌审召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速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站台。

猜你喜欢
大寨牧区绿色
周恩来陪外宾三访大寨
绿色低碳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巧家县大寨镇中心学校
西安市大寨路道路工程建设及管理
高寒牧区羔羊短期育肥效果观察